李素云;阮满真;刘义兰
对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家庭ADL训练,内容包括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上肢功能训练,面颊、唇等吞咽相关肌群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与坐下训练,行走训练等.结果3个月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2.4,与出院时(24.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可独立进食、洗脸、刷牙、穿衣、控制大小便、入厕、短程平地行走.提示加强脑出血术后患者家属教育及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ADL、活动技巧和生存质量.
作者:宋爱武;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循经拔罐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循经拔罐法.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循经拔罐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江红;胡丹;陈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声音、灯光、新生儿的体位、疼痛、抚触、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说明环境因素对NICU新生儿病情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并根据目前国外临床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归纳了改善NICU环境的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NICU的护理质量和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作者:陈锦秀;罗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为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1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组织性4个因子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矛盾性及控制性2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教养方式上,观察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惩罚与严厉及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父亲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着诸多问题,此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故应对患者家庭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侯东强;任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培养符合国际规格、国际惯例涉外大专护生的有效途径.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早期接触临床及各项社会实践,通过英语演讲、强化性英语口语实习、参与国际性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并采用双语教学和学导制等方法教学.结果本课题设置激发了护生的内在本能,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运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护生职业认识能力.结论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涉外护生.
作者:任建平;邓荆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处理门、急诊输液注射单的佳操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40份输液单,将有1组液体的输液注射单设为A组,2组液体的设为B组,各20张.应用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实验法)、传统手工记录(对照法1)、医嘱录入系统(对照法2)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法、对照法1、对照法2所用时间(s)A组分别是19.05±1.81、43.42±7.14、28.45±3.16;B组分别是27.98±3.78、70.56±6.98、39.96±3.75.对照法1、对照法2 A组、B组分别与实验法A组、B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操作快捷,大大加快了门、急诊输液护理操作时速,同时该系统使用简单、记录准确、实用性强,既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余秀颜;刘平;窦宇红;许美芳;蔡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不同血管通路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45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管穿刺组(n=22例)和股静脉置管组(23例),各42例次.血管穿刺组采用动-静脉血管通路或静-静脉血管通路进行治疗;股静脉置管组采用双腔导管经皮穿刺股静脉进行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生化指标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关键,采用两种血管通路均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但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
作者:吴筱萍;王爱萍;刘中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判断其病情变化,针对病情进行监测及护理,配合医生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10例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均顺利渡过危险期,痊愈出院.提示心理护理、病理观察、饮食护理是保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岚;宋国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外)、SDSS评分及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张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规范整体护理病历书写,提高内涵质量,缩短护士书写时间.方法应用PowerBuilder 9.0软件设计开发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结果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强大,具有标准化、个性化等优点.结论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规范整体护理病历,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和质量控制.
作者:鲍凤香;闫秀霞;林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镜技术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咽喉部、胃肠道刺激症状给患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1].鉴此,笔者对2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耳穴按摩,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花;董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行针刺舌下神经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恢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8.0%,对照组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24,P<0.01).结论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肖辉;陈黛琪;张英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目前的护理专业教育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及毕业意向调查问卷,对在校02级、03级、04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212名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学生对护理及其专业性质的理解尚不够清楚;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曾有专职人员担任辅导员)高于04级(高年级学生任导学员),04级高于03级(均P<0.01).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与03级、02级与04级、03级与04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8、12.3、9.5,均P<0.01).提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02级高于04级,04级又高于03级.学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和护士地位持肯定态度者较少;专业教育中专职护理专业人士较少;学生获取本专业知识途径不一,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均<50.0%;17.8%学生表示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73.6%表示可能会,8.6%表示不会从事护理工作.结论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者:张婷;杜丹丹;任艳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防止药液中的有害微粒或杂质进入人体,将输液管的过滤器由输液器端移至头皮针侧.这样既可使静脉滴注药液滤过,也可使直接行静脉推注的药液得到有效滤过.提示双重过滤输液器可提高用药安全系数.
作者:鲍守艳;包金玉;祝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使ICU轮转护士迅速、熟练掌握呼吸道护理的操作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方法对32名ICU轮转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分阶段、有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每周2次(每次2 h)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指导,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32名轮转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优25名、良7名,均能在ICU独立上岗.结论对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能使其迅速掌握操作技能,综合技能也大大提高.
作者:林惠珠;柳芳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瞬间杀菌能灭活物体表面所有病原微生物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便携式消毒枪,并应用于急诊室医患双方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49处,结果消毒、灭菌效果良好.提示便携式消毒枪安全可靠、简便实用.
作者:吕秀春;李文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306例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不同检查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核磁共振增强扫描.认为耐心、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对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保证影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友芝;刘少欣;高焕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末期的焦虑状况,寻找缓解其压力的方法.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性测试问卷在实习末期对150名高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平均分为48.16±8.27,焦虑检出率为37.33%;焦虑得分本科生显著高于大专生(P<0.05);不同个性特征高护生的焦虑表现程度存在差异(P<0.05,P<0.01). 结论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较为严重,除实习本身外,就业压力为其主要原因.只有加强临床带教力量,培养高护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加强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护生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针对性的支持系统,才能降低高护生焦虑发生率,确保实习效果.
作者:李素云;阮满真;刘义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主观生活质量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从高职护生(1~3年级)26个班中随机抽出6个班314人,采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生活环境、抑郁体验、焦虑体验5个维度和认知、情感、总体3个水平维度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学校生活和抑郁体验2项满意度均低于一般水平(5~7分);情感成分满意度为不太满意(30~49分);认知成分和总体满意度达到一般水平(50~70分).结论高职护生主观生活质量总体基本满意(中等偏低),但低于常模,其中学校生活和抑郁体验对护生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改善学校生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护生主观生活质量.
作者:叶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24 h生活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7例T2DM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4 h生活指导,即对T2DM全程健康护理采用24 h不间断指导.两组强化治疗方法、时间均相同. 结果治疗15 d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强化治疗配合程度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值差异显著(P<0.05,P<0.01);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对T2DM强化治疗患者采用24 h生活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薛美华;丁慧萍;韩云;周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