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范秀珍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末期的焦虑状况,寻找缓解其压力的方法.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性测试问卷在实习末期对150名高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平均分为48.16±8.27,焦虑检出率为37.33%;焦虑得分本科生显著高于大专生(P<0.05);不同个性特征高护生的焦虑表现程度存在差异(P<0.05,P<0.01). 结论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较为严重,除实习本身外,就业压力为其主要原因.只有加强临床带教力量,培养高护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加强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护生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针对性的支持系统,才能降低高护生焦虑发生率,确保实习效果.
作者:李素云;阮满真;刘义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19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P<0.05).≥60岁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较<60岁患者低(均P<0.01);丧偶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较在婚者低(P<0.05,P<0.01).结论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采用整体护理手段,加强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可帮助患者适应疾病过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燕玲;邱贵凤;阮南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306例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不同检查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核磁共振增强扫描.认为耐心、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对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保证影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友芝;刘少欣;高焕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处理门、急诊输液注射单的佳操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40份输液单,将有1组液体的输液注射单设为A组,2组液体的设为B组,各20张.应用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实验法)、传统手工记录(对照法1)、医嘱录入系统(对照法2)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法、对照法1、对照法2所用时间(s)A组分别是19.05±1.81、43.42±7.14、28.45±3.16;B组分别是27.98±3.78、70.56±6.98、39.96±3.75.对照法1、对照法2 A组、B组分别与实验法A组、B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急诊输液护理信息系统操作快捷,大大加快了门、急诊输液护理操作时速,同时该系统使用简单、记录准确、实用性强,既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余秀颜;刘平;窦宇红;许美芳;蔡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适应21世纪我国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分析我国实施人文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介绍国外医科院校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护理教育如何开设人文艺术教育课程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使ICU轮转护士迅速、熟练掌握呼吸道护理的操作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方法对32名ICU轮转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分阶段、有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每周2次(每次2 h)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指导,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32名轮转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优25名、良7名,均能在ICU独立上岗.结论对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能使其迅速掌握操作技能,综合技能也大大提高.
作者:林惠珠;柳芳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自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与家族史、个性缺陷、经济条件、生活事件压力、社交与支持、家庭对患者的关爱、躯体疾病、精神紧张度、正负性情感、社会功能、工作压力、婚姻与家庭的美满度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生活环境关系不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诱因与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应及早、多方位地开展.
作者:熊应菊;张希文;杨素芝;李群;石晓梅;尚丽英;季军;杨凤琴;余德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判断其病情变化,针对病情进行监测及护理,配合医生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10例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均顺利渡过危险期,痊愈出院.提示心理护理、病理观察、饮食护理是保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岚;宋国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镜技术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咽喉部、胃肠道刺激症状给患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1].鉴此,笔者对2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耳穴按摩,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花;董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瞬间杀菌能灭活物体表面所有病原微生物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便携式消毒枪,并应用于急诊室医患双方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49处,结果消毒、灭菌效果良好.提示便携式消毒枪安全可靠、简便实用.
作者:吕秀春;李文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声音、灯光、新生儿的体位、疼痛、抚触、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说明环境因素对NICU新生儿病情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并根据目前国外临床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归纳了改善NICU环境的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NICU的护理质量和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作者:陈锦秀;罗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时医嘱单的记录方法、执行流程,让医嘱单更具法律效应.方法将原医嘱单进行改进,在临时医嘱单内医生签名后增加1项抄医嘱护士签名,采用治疗少时随时记,治疗多时集中执行、集中补记,急诊抢救时及时补记的灵活操作流程.结果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理顺了各班职责,增强了责任感,使其能作为更有效的法律证明材料,可显著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在执行流程、记录方法等方面更加合理,可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
作者:何杏宝;马利荣;胡秀平;李明云;费祥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变化与喂养耐受性的关系,以便科学地指导早产儿喂养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40例单纯早产的早产儿按喂养耐受情况分为观察组(喂养耐受,11例)和对照组(喂养不耐受,29例),两组新生儿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第1次喂养前后SMA血流动力学参数,即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时间平均流速(TMFV)、舒张末期流速(ED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记录足量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喂养前后SMA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两组喂养后TMFV、RI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喂养后TMFV的增加与达足量喂养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5);观察组达足量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喂养可改变早产儿SMA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与喂养耐受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第1次喂养前后SM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特别是TMFV的增加来预测喂养风险,从而科学地指导早产儿喂养护理.
作者:邓香兰;杨树杰;易海英;王艳华;徐舒;梅绍兰;刘翠忠;冯敏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1例糖尿病足深部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护理,结果44 d痊愈出院.提出按溃疡不同时期进行足部护理,加强全身治疗基础疾病是护理的重点.
作者:孙洁;王婷;张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外)、SDSS评分及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张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23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22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保持功能和做医疗体操和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法、冷-温水交替浸泡法、上举患侧上肢、利用意念促使肢体功能恢复等多种康复训练措施.后根据患者手指肿胀发生率、患手指肿胀程度以及简易手功能检查(STEE)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手指肿胀程度显著减轻(P<0.01);两组治疗后患肢运动功能均较前显著恢复(P<0.05,P<0.01),而康复组更显著(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秀;蒋丽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循经拔罐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循经拔罐法.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循经拔罐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江红;胡丹;陈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培养符合国际规格、国际惯例涉外大专护生的有效途径.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早期接触临床及各项社会实践,通过英语演讲、强化性英语口语实习、参与国际性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并采用双语教学和学导制等方法教学.结果本课题设置激发了护生的内在本能,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运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护生职业认识能力.结论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涉外护生.
作者:任建平;邓荆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点的佳间距.方法将258例需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患者的注射部位呈网络式分别划分为1.50 cm×1.50 cm、2.00 cm×2.00 cm、2.50 cm×2.50 cm的小区作为一个注射点.结果 258例均无肌肉萎缩发生.注射时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其注射部位应轮换,每个注射点所占的面积越大,注射疼痛强度越弱,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而网络式划分法的2.00 cm×2.00 cm注射区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因此为佳注射点间距.
作者:陈灵芝;肖天华;孟金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设计科学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作者:李明霞;范秀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