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护理

温桂芬;谢瑞英;麦培凤;邓丽;蔡妙霞;李萍

关键词:下肢创伤, 游离组织瓣, 移植术, 外固定器,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下肢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与外固定器固定,术前进行认真皮肤准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严密观察全身及皮瓣情况,并注意肢体的置放、外固定器的针眼护理以及辅以早期的康复训炼.结果 18例患者下肢骨缺损愈合良好,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8个月拆除外固定器,下肢功能恢复满意,无畸形及骨不连接发生.结论对下肢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有血运的组织瓣移植修复创伤并用外固定器固定,可重建患肢功能,而准确及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充分发挥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对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的作用以及目前我国护士在ADR监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护士具有医生和药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部分护士对ADR的认识不足,监测知识欠缺,在ADR监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护士应在宣传、收集方式、填报质量、撰写ADR病例报告等方面多做工作.

    作者:韩美芳;魏润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益口联合阿昔洛韦预防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部单纯性疱疹

    目的探讨益口含漱液配合阿昔洛韦口服预防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并发面部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阿昔洛韦口服,200 mg/次,3次/d.疗程10 d;同时采用生理盐水于术前3 d及术后1~7 d行口腔护理,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益口含漱液漱口并涂搽口唇黏膜.结果对照组15例(88.2%)并发面部HSV感染,观察组仅6例(25.0%)并发HSV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口含漱联合阿昔洛韦预防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面部HSV感染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文素琼;顾建华;陈克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下肢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与外固定器固定,术前进行认真皮肤准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严密观察全身及皮瓣情况,并注意肢体的置放、外固定器的针眼护理以及辅以早期的康复训炼.结果 18例患者下肢骨缺损愈合良好,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8个月拆除外固定器,下肢功能恢复满意,无畸形及骨不连接发生.结论对下肢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有血运的组织瓣移植修复创伤并用外固定器固定,可重建患肢功能,而准确及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温桂芬;谢瑞英;麦培凤;邓丽;蔡妙霞;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适时镇痛对腹部术后疼痛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疼痛患者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将80例上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VAS评分2~3分、4~5分和6~7分时肌内注射哌替啶1次,注射后3、6 h再次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并记录48 h内用药次数.结果肌内注射哌替啶3 h和6 h后VSA评分三组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48 h内肌内注射哌替啶2次或≥3次的人数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P<0.01).结论术后VAS评分2~3分时肌内注射镇疼药时机佳,能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用药次数.

    作者:延英芹;张英美;常奎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会阴Ⅲ度损伤患儿行前会阴入路手术围术期护理

    总结11例会阴Ⅲ度损伤行前会阴入路手术患儿的护理,认为术前重点做好心理、饮食、肠道准备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及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义莲;周红;李红燕;云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前后宣教.两组均在出院前,出院后1、3、6个月发放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出院前自理能力、造口情况、心理状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出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出院后观察组自理能力、造口情况等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Miles术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丁亚萍;许勤;戴晓冬;刘梅;荆小芳;崔焱;吴文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介绍

    通过赴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研修的体验,对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的企业建设和完善的制度进行介绍,为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刘佳;李银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中不同护理干预对开颅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中有效的降颅压措施.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2组、3组及亚低温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平卧位或侧卧位进行手术;观察1组、2组、3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抬高手术床头部20°、30°、40°;亚低温组采用降温毯及乙醇湿敷大血管处,使体温降至33~35℃时进行手术.记录五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切皮、开骨窗、剪硬膜、硬膜开放、取瘤体、手术毕、气管拔管不同时间段的颅内压(ICP).结果亚低温组,观察1组、2组、3组在硬膜开放前及气管拔管时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头端抬高30°或应用33~35C的亚低温,可有效降低ICP,是保护脑组织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梁滔岩;池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寻找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查入住胃肠外科的输液患者210例次.结果输液卡填写不完整76例次,输液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45例次,特殊药物串连27例次,液体外渗12例次,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2 h 49例次,输液对象错误1例次.结论应重视对输液的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加护士的编制,对患者开展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及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以保证输液安全.

    作者:王良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体温脉搏曲线绘制尺的制作与应用

    护理文件书写的好坏,直接反映护理质量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往我院采用圆形和叉形小印章绘制体温单,但使用中需要尺、笔、印油等诸多用物,在绘制中稍不注意便会导致颜色深浅不一或手上沾染印油污染体温单.目前市场上虽已有绘制体温脉搏曲线的工具笔出售,但价格较贵,耗损较大,在基层医院还不能普及.为了提高体温单绘制质量和速度,笔者自制体温脉搏曲线绘制尺,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高春芳;秦亚玲;程凤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安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6例(600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1例(300眼)与观察组165例(300眼).对照组行传统的LASIK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导入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角膜地形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可提高LASIK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殷秀云;刘彩云;刘会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应急排班模式及应用

    手术室工作繁忙又紧张,要求护士有充沛的精力,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慎独、奉献精神.基层医院手术室小,护理人员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应对紧急手术对其是严峻考验.我院制定应急排班模式,于2002年4月至2005年6月完成应急手术14例次,无1例差错事故发生,获得医生、患者肯定,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恩纳乳膏应用于手术患者静脉穿刺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恩纳乳膏应用于手术患者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在静脉穿刺前30min使用恩纳乳膏,观察其镇痛效果,生效时间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结果使用恩纳乳膏后患者对静脉穿刺及手术疼痛的惧怕率显著降低;使用30 min、60 min无痛率分别为52.5%、80.0%,与20 min(10.0%)相比,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均P<0.01):患者达到完全镇痛的时间小儿、女性显著短于成人、男性(均P<0.01).结论恩纳乳膏应用于手术患者的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并可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心理.

    作者:田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分析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认为可能为原发疾病或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影响,术后睡眠紊乱,语言沟通障碍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提出需充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患者睡眠,并加强护理人员精神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

    作者:肖美莲;陶新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次性膀胱冲洗器的研制与应用

    膀胱冲洗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生理盐水的冲洗,稀释膀胱内渗出的血液,防止血液凝固阻塞尿道;同时还可利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细菌性膀胱炎.

    作者:张晓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胃肠术后患者舒适度自评与护士评估差异的比较

    目的比较胃肠术后患者对自身舒适程度评价与护士评估的差异,为准确评估病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55例胃肠术后患者的不舒适程度进行调查,并与护士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对疼痛、持续胃肠减压、体位、结肠造口及担心预后、自理能力改变、担心医疗费用支付方面所致的舒适度的评价与护士评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需正确评估胃肠术后患者各方面不舒适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利于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刘少君;周立平;刘文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产妇口服大黄苏打片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后6 h开始服用大黄苏打片,3次/d,3片/次,连服3 d;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促排气药物.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2、16.77,均P<0.01);且观察组产妇术后6 h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21、6.83,均P<0.01).结论口服大黄苏打片能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瑞红;邵志伟;马雨慧;李湘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爆震伤并发ARDS患者采用翻身床交替卧位通气的护理

    对5例爆震伤并发ARDS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翻身床(床尾抬高5°)仰卧位与俯卧位通气交替使用.结果5例患者血氧饱和度由仰卧位时的0.90~0.91上升至俯卧位的0.95~0.96;气道阻力由仰卧位的30 cmH2O降至俯卧位后的20 cmH2O.5例患者住院51~93 d全部治愈出院.说明利用翻身床俯卧位通气更有利于体位引流,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气道阻力明显下降,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惠贤;董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作者:万宏伟;李晓昕;柳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次性输液管固定手术缝合针线介绍

    手术缝合针线常规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方盘中,护士常将针穿上缝线备用.由于缝线漂浮于液面,针线相互缠绕,易打结,给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急诊手术时,易延误手术时间,不利于及时顺利地实施操作.笔者采用一次性输液管固定手术缝合针线,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