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口联合阿昔洛韦预防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部单纯性疱疹

文素琼;顾建华;陈克芳

关键词:桥小脑角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面部疱疹,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益口含漱液配合阿昔洛韦口服预防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并发面部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阿昔洛韦口服,200 mg/次,3次/d.疗程10 d;同时采用生理盐水于术前3 d及术后1~7 d行口腔护理,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益口含漱液漱口并涂搽口唇黏膜.结果对照组15例(88.2%)并发面部HSV感染,观察组仅6例(25.0%)并发HSV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口含漱联合阿昔洛韦预防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面部HSV感染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手术室应急排班模式及应用

    手术室工作繁忙又紧张,要求护士有充沛的精力,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慎独、奉献精神.基层医院手术室小,护理人员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应对紧急手术对其是严峻考验.我院制定应急排班模式,于2002年4月至2005年6月完成应急手术14例次,无1例差错事故发生,获得医生、患者肯定,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金菊提取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金菊提取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287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采用由金银花、野菊花等中药加工精制成的金菊提取液行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雾化液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9.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时间分别为(10.4±1.6)d、(14.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5.P<0.05).结论金菊提取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疗程短、疗效肯定.

    作者:陈舒燕;蔡兰珠;陈雪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自制一种表带式跟踪卡

    我院位于鄂西北地区,就诊者文化素质不一,部分患者来自山区,识字不多,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外出时,容易走错楼层.为防止意外,2004年1月,笔者自行设计研制一款表式跟踪卡,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许继红;邢海燕;李幼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适时镇痛对腹部术后疼痛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疼痛患者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将80例上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VAS评分2~3分、4~5分和6~7分时肌内注射哌替啶1次,注射后3、6 h再次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并记录48 h内用药次数.结果肌内注射哌替啶3 h和6 h后VSA评分三组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48 h内肌内注射哌替啶2次或≥3次的人数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P<0.01).结论术后VAS评分2~3分时肌内注射镇疼药时机佳,能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用药次数.

    作者:延英芹;张英美;常奎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经远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对7例枕大孔畸形患者实施经远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结果7例患者术后病情均较术前明显好转,顺利出院.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颅骨牵引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康复锻炼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海燕;邱春兰;姚志茹;谢淑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红纱条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将43例(51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28处)和对照组(20例,23处).观察组用中药红纱条贴敷;对照组用庆大霉素16万U加氧氟沙星30 ml混和液湿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x2=5.28,t=6.30,均P<0.01).中药红纱条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李爱民;李国君;齐秀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联合头皮针刺治疗梅尼埃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头皮针刺治疗梅尼埃病的效果.方法对50例梅尼埃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头皮针刺头部晕听区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痊愈31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92.0%.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头皮针刺晕听区对梅尼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海林;王全权;黄慧敏;章茂森;董井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程序化脱机在撤离呼吸机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脱机对撤离呼吸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脱机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SIMV过渡撤机方法.比较两组直接、间接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结果观察组直接脱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插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间接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脱机可以帮助患者安全、及时、顺利地脱离呼吸机.

    作者:张帆;张庆;管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会阴Ⅲ度损伤患儿行前会阴入路手术围术期护理

    总结11例会阴Ⅲ度损伤行前会阴入路手术患儿的护理,认为术前重点做好心理、饮食、肠道准备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及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义莲;周红;李红燕;云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下肢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与外固定器固定,术前进行认真皮肤准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严密观察全身及皮瓣情况,并注意肢体的置放、外固定器的针眼护理以及辅以早期的康复训炼.结果 18例患者下肢骨缺损愈合良好,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8个月拆除外固定器,下肢功能恢复满意,无畸形及骨不连接发生.结论对下肢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有血运的组织瓣移植修复创伤并用外固定器固定,可重建患肢功能,而准确及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温桂芬;谢瑞英;麦培凤;邓丽;蔡妙霞;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ICU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与管理

    对ICU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进行阐述,包括记录缺乏及时性,缺乏真实、可靠性,缺乏准确性,缺乏完整性和规范性.提出需提高对ICU护理记录单的思想认识,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提升护士业务素质,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有效应用护理文件信息系统等对策,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沈文英;王欣然;毕越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前后宣教.两组均在出院前,出院后1、3、6个月发放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出院前自理能力、造口情况、心理状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出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出院后观察组自理能力、造口情况等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Miles术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丁亚萍;许勤;戴晓冬;刘梅;荆小芳;崔焱;吴文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系统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术前均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满足患者需求、增强抗病信心,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注意力、深化患者角色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于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进行调查,统计SAS、SDS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 SAS、SDS评分及阳性率分别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CABG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杨意念;刘希红;戴小明;邵燕;杭铮;何文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联合氧化亚氮用于第一产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与氧化亚氮联合应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间苯三酚与氧化亚氮联合应用组(观察1组,40例),单用间苯三酚组(观察2组,40例)和不用药物组(对照组,40例).结果间苯三酚可显著缩短活跃期时间(P<0.01),间苯三酚与氧化亚氮联合应用既可明显缩短活跃期时间,还可达到良好的分娩镇痛疗效(P<0.01).应用间苯三酚和氧化亚氮后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改变(均P>0.05).结论间苯三酚与氧化亚氮联合应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有明显的缩短产程和镇痛作用.

    作者:朱文娟;尹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护理

    对58例慢性鼻窦炎患儿进行腺样体切除术,通过术前细致的检查和精心的准备,加强与患儿及其父母的沟通,纠正伴随病症;术后注意观察创面出血,鼓励患儿及早进食,做好出院健康指导.结果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12个月,有效53例(91.4%).提示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尹华;汪艳;徐艳红;张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烧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应用

    目的探讨烧伤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Ⅱ~Ⅲ度烧伤、切痂植皮面积≥15%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止痛,观察组采用芬太尼0.5 mg加氟哌利多5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自控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睡眠质量与血糖值.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毕、术后第1天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可缓解患者术后应激状态,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许玮;迟英芳;吴晓文;李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中不同护理干预对开颅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中有效的降颅压措施.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2组、3组及亚低温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平卧位或侧卧位进行手术;观察1组、2组、3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抬高手术床头部20°、30°、40°;亚低温组采用降温毯及乙醇湿敷大血管处,使体温降至33~35℃时进行手术.记录五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切皮、开骨窗、剪硬膜、硬膜开放、取瘤体、手术毕、气管拔管不同时间段的颅内压(ICP).结果亚低温组,观察1组、2组、3组在硬膜开放前及气管拔管时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头端抬高30°或应用33~35C的亚低温,可有效降低ICP,是保护脑组织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梁滔岩;池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体温脉搏曲线绘制尺的制作与应用

    护理文件书写的好坏,直接反映护理质量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往我院采用圆形和叉形小印章绘制体温单,但使用中需要尺、笔、印油等诸多用物,在绘制中稍不注意便会导致颜色深浅不一或手上沾染印油污染体温单.目前市场上虽已有绘制体温脉搏曲线的工具笔出售,但价格较贵,耗损较大,在基层医院还不能普及.为了提高体温单绘制质量和速度,笔者自制体温脉搏曲线绘制尺,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高春芳;秦亚玲;程凤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次性剔除角膜金属异物及锈环法

    角膜异物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尤其是金属异物损伤角膜后形成的锈环很难剔除.以往为减轻角膜损伤程度,通常采取肉眼下分次剔除,即先清除异物再清除锈环的方法.

    作者:公重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胃管置入方法探讨

    根据神经外科患者病情特点,分别对神志昏迷患者、神志清醒但不配合者及特殊患者胃管置入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冯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