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应用

许玮;迟英芳;吴晓文;李晓春

关键词:烧伤, 手术, 自控静脉镇痛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Ⅱ~Ⅲ度烧伤、切痂植皮面积≥15%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止痛,观察组采用芬太尼0.5 mg加氟哌利多5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自控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睡眠质量与血糖值.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毕、术后第1天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可缓解患者术后应激状态,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康复.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安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6例(600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1例(300眼)与观察组165例(300眼).对照组行传统的LASIK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导入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角膜地形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Safe LASIK质量管理体系可提高LASIK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殷秀云;刘彩云;刘会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骨外固定器行胫骨迁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目的总结利用骨外固定器行胫骨迁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条患肢应用骨外固定器迁移胫骨治疗.术前积极处理患肢、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做好骨外固定器迁移胫骨的护理.结果 32例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27例夜间静息痛均得到缓解;7例足趾缺血坏死中除3例术后患肢缺血加重截肢外,余4例患肢供血改善,坏死区域结痂愈合;总有效率91.9%.结论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及术后正确迁移指导可提高骨外固定器行胫骨迁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性.

    作者:靖冬梅;刘松梅;赵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产妇口服大黄苏打片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后6 h开始服用大黄苏打片,3次/d,3片/次,连服3 d;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促排气药物.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2、16.77,均P<0.01);且观察组产妇术后6 h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21、6.83,均P<0.01).结论口服大黄苏打片能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瑞红;邵志伟;马雨慧;李湘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系统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术前均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满足患者需求、增强抗病信心,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注意力、深化患者角色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于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进行调查,统计SAS、SDS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 d、术后5 d SAS、SDS评分及阳性率分别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CABG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杨意念;刘希红;戴小明;邵燕;杭铮;何文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会阴Ⅲ度损伤患儿行前会阴入路手术围术期护理

    总结11例会阴Ⅲ度损伤行前会阴入路手术患儿的护理,认为术前重点做好心理、饮食、肠道准备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及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义莲;周红;李红燕;云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介绍

    通过赴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研修的体验,对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的企业建设和完善的制度进行介绍,为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刘佳;李银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甲硝唑与庆大霉素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0.5%甲硝唑、庆大霉素加入0.9%氯化钠溶液膀胱冲洗预防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宫颈癌(Ⅰ b~Ⅱa期)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术后用0.5%碘伏棉球会阴擦洗,2次/d,并于第5天开始每天上午予0.5%甲硝唑0.5g、下午予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对照组术后用0.1%苯扎溴铵棉球会阴擦洗,2次/d,并于第5天开始予0.02%呋喃西林250 ml膀胱冲洗,2次/d.观察两组患者置尿管后3、7、10 d中段尿培养细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置尿管后3、7、10 d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硝唑与庆大霉素膀胱冲洗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邱锡坚;黄亦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红纱条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将43例(51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28处)和对照组(20例,23处).观察组用中药红纱条贴敷;对照组用庆大霉素16万U加氧氟沙星30 ml混和液湿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x2=5.28,t=6.30,均P<0.01).中药红纱条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李爱民;李国君;齐秀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自制一种表带式跟踪卡

    我院位于鄂西北地区,就诊者文化素质不一,部分患者来自山区,识字不多,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外出时,容易走错楼层.为防止意外,2004年1月,笔者自行设计研制一款表式跟踪卡,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许继红;邢海燕;李幼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烧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应用

    目的探讨烧伤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Ⅱ~Ⅲ度烧伤、切痂植皮面积≥15%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止痛,观察组采用芬太尼0.5 mg加氟哌利多5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自控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睡眠质量与血糖值.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毕、术后第1天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可缓解患者术后应激状态,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许玮;迟英芳;吴晓文;李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作者:万宏伟;李晓昕;柳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寻找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查入住胃肠外科的输液患者210例次.结果输液卡填写不完整76例次,输液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45例次,特殊药物串连27例次,液体外渗12例次,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2 h 49例次,输液对象错误1例次.结论应重视对输液的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加护士的编制,对患者开展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及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以保证输液安全.

    作者:王良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横切口术后宫底按压法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剖宫产术式由传统的腹壁纵切式改为下腹壁横切式.纵切口两侧皮下脂肪厚薄一致,皮肤对合好,常规按压宫底时对切口影响不大.但横切口由于切口上下皮下脂肪厚薄不一,即使手术过程中对合良好,按压宫底时易造成切口上下缘外翻.鉴此,笔者探索出一种适应横切口手术的宫底按压法,于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应用于384例产妇,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前后宣教.两组均在出院前,出院后1、3、6个月发放Miles术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出院前自理能力、造口情况、心理状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出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出院后观察组自理能力、造口情况等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Miles术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丁亚萍;许勤;戴晓冬;刘梅;荆小芳;崔焱;吴文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适时镇痛对腹部术后疼痛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疼痛患者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将80例上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VAS评分2~3分、4~5分和6~7分时肌内注射哌替啶1次,注射后3、6 h再次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并记录48 h内用药次数.结果肌内注射哌替啶3 h和6 h后VSA评分三组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48 h内肌内注射哌替啶2次或≥3次的人数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P<0.01).结论术后VAS评分2~3分时肌内注射镇疼药时机佳,能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用药次数.

    作者:延英芹;张英美;常奎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中不同护理干预对开颅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中有效的降颅压措施.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2组、3组及亚低温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平卧位或侧卧位进行手术;观察1组、2组、3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抬高手术床头部20°、30°、40°;亚低温组采用降温毯及乙醇湿敷大血管处,使体温降至33~35℃时进行手术.记录五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切皮、开骨窗、剪硬膜、硬膜开放、取瘤体、手术毕、气管拔管不同时间段的颅内压(ICP).结果亚低温组,观察1组、2组、3组在硬膜开放前及气管拔管时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头端抬高30°或应用33~35C的亚低温,可有效降低ICP,是保护脑组织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梁滔岩;池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联合头皮针刺治疗梅尼埃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头皮针刺治疗梅尼埃病的效果.方法对50例梅尼埃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头皮针刺头部晕听区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痊愈31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92.0%.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头皮针刺晕听区对梅尼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海林;王全权;黄慧敏;章茂森;董井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富林蜜凝胶涂搽创面治疗全身热疗后皮肤烫伤

    目的探讨富林蜜凝胶治疗极限全身热疗导致皮肤烫伤创面的促愈效果.方法根据全身热疗后皮肤烫伤患者的创面随机将123例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富林蜜凝胶均匀涂搽烫伤部位,3次/d;对照组采用京万红烫伤软膏治疗(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Ⅰ、Ⅱ度烫伤痊愈率(77.3%、88.2%)显著高于对照组(53.3%、47.1%,P<0.05,P<0.01),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林蜜凝胶对于全身热疗导致皮肤烫伤的愈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黎玉梅;陆勤;俞琳;黄颖华;卢雁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型喂药奶嘴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探讨婴幼儿新型喂药奶嘴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巨结肠患儿术前行测压检查需口服给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喂药奶嘴连接注射器喂药,对照组采用常规喂药方法(即以小匙或小杯喂药).观察两组患儿喂药一次成功率,所需时间,患儿呛咳、呕吐发生率,患儿服药配合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喂药成功率、患儿服药配合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喂药所需时间,呛咳、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型喂药奶嘴连接注射器喂药能显著提高喂药的成功率,其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有利于患儿的检查治疗和康复.

    作者:朱丹;郭先娥;万晓婷;高利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次性膀胱冲洗器的研制与应用

    膀胱冲洗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生理盐水的冲洗,稀释膀胱内渗出的血液,防止血液凝固阻塞尿道;同时还可利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细菌性膀胱炎.

    作者:张晓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