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李晶;霍晶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 革新推广
摘要:普通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可达7~10 d,针体的固定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方法固定留置针时,将穿刺时间、穿刺者姓名、透明膜更换时间、更换者姓名同时签写在无菌透明膜上,以确保按规定时间更换静脉留置针和及时更换无菌透明膜.笔者对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配合

    对38例漏斗胸惠儿实施胸腔镜下NUSS手术,结果矫形后患儿胸廓平整,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引导器进入胸腔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是其配合要点.

    作者:赵友娟;钱萍;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三七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部队基层单位一种较为常见的训练伤,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多见.我院门诊采用新鲜三七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运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手术室器械后勤组的组织管理方法

    介绍我院手术室近4年来逐步完善的手术器械后勤组的集中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包括人员配备和培训、设施配备及具体运作方式,如班次调配、器械统一处理程序,物流组手术用物配送等.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减轻一线手术护士的劳动强度,杜绝差错事故,减少了各种污染和交叉感染,节约开支,增加了经济效益.

    作者:周丽芳;彭罗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循证干预实践

    目的对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下称指示卡)变色不良进行循证干预实践研究,以避免重新灭菌造成资源浪费.方法将8 200个标准消毒包采用同一台预真空炉灭菌,按时间段(6个月)分为对照组(4 000个)和实验组(4 200个).实验组按循证方法对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寻找实证并进行干预,对照组未进行循证干预.结果两组灭菌效果均合格;实验组指示卡变色不良发生率为0.83%,对照组为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循证干预指导供应室人员进行工作,能有效解决灭菌质量问题,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肖玉芳;苏茂仙;李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阴囊纵隔皮瓣修复阴茎电烧伤患者的护理

    对9例阴茎电烧伤患者行阴囊纵隔皮瓣修复术,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术前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精心准备,术后进行皮瓣血液循环观察护理及会阴部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芦兰;周金萍;陈有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严重肝损伤行一期清创性肝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对28例严重肝损伤患者行一期清创性肝切除术,术前及时止血、输液、输血、抗休克等急救处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呼吸道管理,早期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及全程心理护理.结果痊愈22例,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DIC,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腹腔感染,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及时、全方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曾燕霞;乐革芬;许子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手术室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管理

    目的正确掌握使用和管理电视腹腔镜的设备和器械,以确保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建立仪器、器械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设立腹腔镜手术专科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术前认真检查仪器、器械的性能,术中正确使用仪器、器械,术后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洗、防锈、上油及灭菌.结果医护人员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管理腹腔镜设备、器械,保证了该仪器、器械在工作中正常运转,在完成的1 195例的手术中,无1例因仪器、器械故障或欠缺、操作使用不当而影响手术进行.结论管理、操作制度健全,使仪器、器械损耗减少,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手术质量,提高医生满意度.

    作者:周海宁;关惠军;丁景华;陈雪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性评估及护理需求量调查

    目的探讨心肺危险指数(cardiopulmonary risk index,CPRI)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危险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75例肺癌患者于术前1周行CPRI评估,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0 d观察统计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PRI≥4分142例(高CPRI组)、<4分433例(低CPRI组),分别发生并发症、死亡为104例(73.24%)、5例(3.52%)和49例(11.32%)、0例,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P<0.01);高CPRI组各种并发症(除脓胸、血胸外)发生率显著高于低CPRI组(均P<0.05).护理需求量高CPRI组亦显著高于低CPRI组(P<0.05,P<0.01).结论CPRI评分可作为肺癌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指标,CPRI评分高预示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性大,护理需求量增加,提示护理人员应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

    作者:齐东红;康丽;武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4例妊娠并存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对4例妊娠并存干燥综合征(SS)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均顺利分娩,母婴安全,恢复良好,如期出院.提出对妊娠并存SS患者既要考虑到SS的损害,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变化,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使其顺利安全分娩.

    作者:廖康;秦瑛;孙晶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呼吸道异物致呼吸道并发症患儿的护理

    目的探讨呼吸道异物致呼吸道并发症患儿的护理方法,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67例呼吸道异物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呼吸道并发症,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做好饮食护理.结果67例患儿呼吸道并发症治愈并顺利取出异物,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后对呼吸道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提高呼吸道异物患儿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博;陈静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男性护理大专生专业态度调查

    目的了解男性护理大专生(男护生)的专业态度,为培养合格的男护士提供教学依据.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2所高校158名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男护生专业认同、个人能力、对教学的看法、从业志向四方面结果均不尽人意.结论需在加强男护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合格的男性护士.

    作者:程家娥;黄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诊疗灭菌包检查核对单的设计及应用

    长期以来,消毒供应室的各种诊疗灭菌包外的标识不统一,操作、管理困难,发生差错时难以落实到人,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设计制作了灭菌包检查核对单,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检查核对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孙元平;张新红;陈丽萍;胡丽平;熊生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对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ICU家属普遍忽视自身身心健康,但同时迫切希望知晓患者病情,而ICU护士因认识不足及工作繁忙等原因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应用宣教卡,成立危重患者家庭护理中心及培训专科护士是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途径.掌握交流与沟通技巧,实施个性化教育,加强对临终患者家属的教育和完善教育效果评价标准是提高家属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

    作者:韩文军;胡敏;郭成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术前访视记录表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记录表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1级79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9名)和观察组(4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常规访视基础上使用术前访视记录表进行术前访视.共完成术前访视1 580例次.结果观察组查房成绩、访视合格率和学生认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术前访视记录表的应用能提高学生术前访视效果.

    作者:李跃荣;胡军;易凤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凉液垫预防骨折患者压疮的作用

    目的探讨凉液垫预防骨折患者压疮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例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翻身次数及间隔时间相同.观察组患者皮肤易受压部位使用凉液垫,对照组使用棉枕.结果观察组受压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7%,对照组为9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舒适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凉液垫可预防压疮发生,且患者感觉舒适.

    作者:方楚如;赖劲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肾俞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俞穴注射复方樟柳碱(CA)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43例(144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眼)和观察组(70眼),对照组采用颞浅动脉旁注射CA,观察组采用肾俞穴注射,连续治疗28 d后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肾俞穴注射CA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菊萍;吴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早期置胃管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

    目的探讨早期胃内营养支持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方法将118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伤后36~72 h内置胃管行要素饮食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置胃管时间在72 h后.结果观察组胃液潜血试验阳性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置胃管肠内营养可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作者:郑凤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胚芽抽吸减胎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孕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行胚芽抽吸减胎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146例多胎妊娠患者于孕早期采用胚芽抽吸法行减胎术,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加强护理和监测.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9.2%,总流产率11.6%,已分娩118例,获225例新生儿,平均分娩孕周37.2周,平均出生体重2 498.0 g,尚有11例在妊娠中.结论对于孕早期多胎妊娠,胚芽抽吸减胎技术确为一种有效、安全、且操作相对简便的补救性治疗措施,而默契的手术配合及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玉芹;胡娟;李清;邓彧;郭美姣;孙虹;靳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宫颈帽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宫颈帽配合博性康药膜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将宫颈糜烂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宫颈帽配合博性康药膜治疗组)和对照组43例(单用博性康药膜治疗组),于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综合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所需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帽配合博性康药膜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博性康药膜.

    作者:周吉华;李亚兰;詹圆圆;段莉;李智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及改变情况,以促进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两所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169人,对其进行学历及继续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起始学历:中专者占95.9%,其中79.6%接受继续教育;而起点大专者(4.1%)中仅28.6%接受继续教育.护理人员获得高层次学历的主要途径为自学考试;不同职称和护龄的护士接受继续教育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改变明显,但低年资及初级职称以下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普遍偏低,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对低年资、低职称护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

    作者:严婧;李守国;姚飞;王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