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陈志明

关键词:高血压病, 健康教育,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2例非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取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合理膳食,戒烟、酒,适量运动及出院随访等措施.6个月后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152例生活方式均显著改善(均P<0.01),干预前后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作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抢救及护理配合

    总结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认为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需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出现心脏压塞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的紧急处理.经积极抢救和护理,8例心脏压塞患者均康复出院.

    作者:王晓红;刘华芬;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建构主义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92人)和对照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运用建构主义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即采用创设情景,引问激思,导入新课,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

    作者:刘艳丽;林翠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介绍一种防止PICC导管滑脱的方法

    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置入的一种穿刺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滑脱是造成PICC非正常拔管的常见原因,尤其在神经内科,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因变换体位或更衣、更换被服及PICC导管外端可来福接头垂直重力作用而引起导管滑脱,导致置管失败,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鉴此,笔者在PICC导管敷贴至可来福接头处采用弹力袜套外固定的方法防止导管滑脱,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廖春红;唐霞珠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类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分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表格对60例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类因素特征分为3类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由干预前的3类转变为2类,且2类特征较为接近,类间差异干预后<干预前.结论分类护理干预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作者:牟晓玲;袁小玲;汪坤秀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急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目的探讨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实验,综合应用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39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9名)和实验组(90名).对照组按传统的单项急救护理实验项目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真实病例设计急救护理预案,综合应用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演练、培训.结果实验组学生认为实验改革增强了综合急救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组学生操作技能及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实验并结合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演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宋洁;张淑香;杜静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TCI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目标控制输注系统(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技术为基础的异丙酚目标控制镇静系统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TCI技术进行异丙酚镇静,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微泵静脉注射异丙酚镇静.结果异丙酚对SpO2及HR的影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对R、MAP、pH、PaCO2的影响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停药至睁眼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TCI技术镇静,可提供更为稳定的血药浓度,提高镇静的可控性与灵活性,避免镇静过深导致呼吸抑制.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通畅、准确镇静评分及加强生命体征监护是其护理要点.

    作者:向利红;黄海燕;陈冬娥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对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藏药浴进行治疗并加强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结果显效4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5.0%.提示进行藏药浴前加强护患沟通,浴后及时予以对症护理,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莉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正压接头在安全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减少了患者长期治疗中需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留置针被堵塞、反复多次冲管、封管、挤压等,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耗材,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概率.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于2005年1月开始使用贝朗正压接头,弥补了仅用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受到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欢迎,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梅;崔墅桓;吴莹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穿刺效果观察

    目的寻找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对血管组织损伤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130例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采用自身对照法,双日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改良法),单日采用针尖斜面向上静脉直刺法(常规法),分别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疼痛程度轻(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血管周围淤血、液体渗漏、针头堵塞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小,可减轻患者疼痛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贾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清热通痹膏辅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扶他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通痹膏局部外敷.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痛疗效显著.

    作者:彭华珍;章君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的改进

    为了减轻患者输液后拔针的疼痛和出血,笔者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通过对本科182例输液患者的临床实践,探索出一种输液毕采用扩大按压穿刺部位,缓解患者疼痛的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向天平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踝肱指数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缺血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普勒流速仪对4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踝肱指数的测定.结果踝肱指数(0.78±0.13)分16例,提示有下肢动脉阻塞;(0.48±0.92)分19例,提示患者下肢缺血程度严重;(0.28士0.04)分9例,均发生下肢溃疡或坏死.结论测定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可客观评价其下肢外周血管功能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光梅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水平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以指导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103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105名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健康行为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健康行为总分及其健康责任、营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方蘅英;张美芬;陈妙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社会心理因素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职业、医疗保障情况、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社会、心理因素对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汪娟;李俊英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致小儿戒酒硫样反应2例

    2例患儿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分别饮啤酒5 ml和口服霍香正气水10 ml,20~30 min后发生戒酒硫样反应,经洗胃,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Vit C后好转.提示使用头孢哌酮药物后,不应饮用含乙醇的药物和饮料.

    作者:曹晶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立生素与含漱液联合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立生素与含漱液联合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将44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用含漱液漱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立生素混合液外搽口腔黏膜溃疡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立生素与含漱液联合应用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胃肠疾病与睡眠的关系

    睡眠与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胃肠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有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睡眠障碍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消化系统黏膜病变,这此病变同时加重睡眠障碍,二者互为因果.提出在积极治疗胃肠疾病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任海燕;李守国;刘义兰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提毒生肌散加中药抗菌1号局部外敷;对照组用中药抗菌1号加头孢拉定粉剂外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覃运兰;何红燕;孔令瑜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行为矫治与心理干预对戒毒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对戒毒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戒毒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劳动和健身运动等工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经3个月综合干预治疗后,SDS、SAS、SCL-90、SDSS因子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可改善戒毒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促进精神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对预防脱毒后复吸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遵清;李季;宋西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门诊患者维权机构的设置

    目的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化解医患矛盾,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方法在门诊设置患者维权机构,由2名专职人员负责为患者解惑答疑,进行相互沟通与协调、服务等.结果患者满意度由设置前的82.3%提高到97.8%,门诊量比设置前上升10.0%.结论以维权办公室为平台,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可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洪楚云;雷和;陆玉贤;彭宾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