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明
目的探讨不同卧床时间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行心脏起搏嚣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卧床72 h,观察组术后卧床12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缩短卧床时间对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无影响,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何细飞;陶敏;周舸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促使新生儿早期排出胎便,预防新生儿黄疸.方法将133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腹部按摩加体温表玻璃棒刺激直肠壁的人工排便法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70例,任其自然排便.结果出生后1~5 d观察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人工排便法可预防新生儿黄疸.
作者:李先林;赵新霞;刘燹;周松洁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提毒生肌散加中药抗菌1号局部外敷;对照组用中药抗菌1号加头孢拉定粉剂外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覃运兰;何红燕;孔令瑜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实习护生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针对性地制订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对889名实习护生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安全管理,分别于实习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护理安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后护生的安全意识较实习前显著增强(均P<0.01),消除护理不安全隐患42起,杜绝护理差错9起,发生护理小差错1起.结论应用SHEL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可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陈英;李秀云;曾铁英;宋波兰;赵锋 刊期: 2006年第15期
对人类转成理论的核心原则和教学模式进行介绍,并分析我国目前的护理教学现状,提出该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护理教学的发展观,在我国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应用人类转成理论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明霞;许勤;丁亚萍;董玲;夏学周;张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2例患儿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分别饮啤酒5 ml和口服霍香正气水10 ml,20~30 min后发生戒酒硫样反应,经洗胃,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Vit C后好转.提示使用头孢哌酮药物后,不应饮用含乙醇的药物和饮料.
作者:曹晶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立生素与含漱液联合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将44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用含漱液漱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立生素混合液外搽口腔黏膜溃疡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立生素与含漱液联合应用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扶他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通痹膏局部外敷.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痛疗效显著.
作者:彭华珍;章君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92人)和对照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运用建构主义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即采用创设情景,引问激思,导入新课,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
作者:刘艳丽;林翠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中国医院护士性格、气质及人际协调能力的现状.方法对北京地区部属、市属及区属3所医院内、外、妇、儿、手术室、门急诊6个科室516名护士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加州心理测验表(CPI)中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测验表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516名护士EPQ的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P和N得分较低(P<0.05,P<0.01),E得分较高(P<0.01),L得分均衡;各科室间P、E、N、L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气质类型以中间型与多血质型为主,胆汁质型次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较少.6个科室护士建立人际关系能力得分为48.90±6.50.其中门急诊科护士得分高于内、外科护士(均P<0.01);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能力得分为19.47±2.21,其中儿科护士得分高于内科及妇产科护士(均P<0.01);平息人际冲突能力测验得分为25.04±5.14.结论中国医院护士个性心理特征以外向型性格、中间型及多血质气质为主,情绪较稳定,无精神质的特质,人际协调能力较强,适合医院护理职业岗位.
作者:李瑞英;李淑兰;李四燕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以指导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103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105名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健康行为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健康行为总分及其健康责任、营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方蘅英;张美芬;陈妙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
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减少了患者长期治疗中需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留置针被堵塞、反复多次冲管、封管、挤压等,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耗材,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概率.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于2005年1月开始使用贝朗正压接头,弥补了仅用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受到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欢迎,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梅;崔墅桓;吴莹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睡眠与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胃肠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有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睡眠障碍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消化系统黏膜病变,这此病变同时加重睡眠障碍,二者互为因果.提出在积极治疗胃肠疾病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任海燕;李守国;刘义兰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的早期功能锻炼,即患者入院后,参加头颈部放疗患者功能锻炼培训班,由健康教育护士授课,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带领患者进行集体康复操锻炼.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张口困难、副鼻窦炎、中耳炎、角膜损伤等放疗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减轻患者放疗反应,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万诗燕;王传英;黄金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呃逆是新生儿较常见的临床症状[1],常引起呕吐、误吸或烦躁不安,呃逆持续时间一般为3~5 min.在护理工作中,为缓解和有效消除呃逆,笔者对40例呃逆患儿采用被动啼哭法快速止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杨;姜红 刊期: 2006年第15期
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置入的一种穿刺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滑脱是造成PICC非正常拔管的常见原因,尤其在神经内科,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因变换体位或更衣、更换被服及PICC导管外端可来福接头垂直重力作用而引起导管滑脱,导致置管失败,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鉴此,笔者在PICC导管敷贴至可来福接头处采用弹力袜套外固定的方法防止导管滑脱,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廖春红;唐霞珠 刊期: 2006年第15期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职业、医疗保障情况、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社会、心理因素对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汪娟;李俊英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化解医患矛盾,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方法在门诊设置患者维权机构,由2名专职人员负责为患者解惑答疑,进行相互沟通与协调、服务等.结果患者满意度由设置前的82.3%提高到97.8%,门诊量比设置前上升10.0%.结论以维权办公室为平台,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可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洪楚云;雷和;陆玉贤;彭宾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回顾性分析85例乳癌化疗患者行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为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过短,机械性刺激、感染、药物刺激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所致.提出置管前护理人员客观正确评估患者血管状况,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采取中药外敷、半导体激光照射,做好基础护理和患者健康知识宣教等综合措施,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田庆;严云丽;张红霞;黄定凤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城乡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为制定我国空巢老人社区护理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85例空巢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社区护理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 81.71%的空巢老人患病,其中高血压病居首位.空巢老人对社区护理中的基础护理尤其对测量体温、血压,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需求迫切.结论空巢老人患病率高,社区护理需求高,社区护理应以社区人群需求为导向,建立社区护理服务网络,全方位开展社区服务.
作者: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孙海琴;邱莲珍;孙彩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