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琴;高兰芳
目的 探讨头面部深度烧伤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48例,于伤后48 h内行磨痂术并用生物敷料覆盖术后创面.手术前、后对患者心理、创面、饮食以及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术后平均换药(1.6±0.4)次,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6.0±2.1)d.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磨痂术及生物敷料对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焕青;禚莹莹;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3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和PE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静;鲜继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介绍肾移植手术中经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的方法和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3例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结果 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腹的情况,术中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移植效果满意.结论 经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成功的关键除供肾者术前准备充分和术者技术娴熟以外,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功能良好、准备齐全,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熟练配合是该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作者:贺吉群;李思;游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在骨创外科手术中,医生在使用攻丝进行扩孔的过程中术野的脂肪组织常缠于攻丝上,给手术医生的操作和器械护士带来诸多不便,我科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一次性吸引器头套在攻丝上扩孔10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围术期胃及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165例胃癌及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8%;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1%;营养良好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而营养不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及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者易发生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作者:喻姣花;谭翠莲;黄海燕;孙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对93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进行全麻恢复期护理,其中15例患者出现通气障碍,包括气管导管移位、手术创面出血、呕吐、拔管后急性上呼吸道梗阻.通过相应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如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及处理呕吐、防止误吸、严格掌握拔管指征、积极处理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等,患者均安全、平稳渡过全麻恢复期.
作者:吴英;赵宝生;聂发传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对17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的患者行显微一期切除,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术前予心理支持、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置是确保手术成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杜英;马燕;程立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介绍护士处方权的类型,论述我国目前推行护士处方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分析制约我国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因素,并探讨推进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可行方法.
作者:周兴梅;常健;姚秋月;孙和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发生晕厥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晕厥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862例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晕厥26例(3.02%);年龄<35岁,出血量≥400ml,未接受规范健康教育者晕厥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35岁、出血量<400ml且接受规范健康教育者(P<0.05,P<0.01).结论 鼻内镜术后晕厥与血容量不足、体位性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相关知识缺乏有关,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晕厥的发生.
作者:徐瑞芸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孕妇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为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500例孕妇就隐匿性HBV感染相关知识、对隐匿性HBV筛查及干预的态度、孕妇获得相关知识途径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对隐匿性HBV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9.4%~59.0%,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为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31.8%~45.2%的孕妇不愿意婴儿及自己接受HBV-DNV检测和相关干预.结论 孕妇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低,应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大范围的针对性健康宣教,以提高孕妇认知水平,切实控制HBV的传播.
作者:康汉珍;操静;汪晓湘;张礼婕;张巍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和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儿童颈椎病患儿进行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作者:黄克文;崔里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满足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期间言语功能缺失患者的身心需求.方法 对1000例患者于术前3 d开始行以哑语为主体的非语言交流方式训练,于术后气管插管期间以此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于拔管后以访谈法了解患者需求的满足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气管插管期间患者需求满足度为99.4%,护理满意度为97.3%.结论 对该类患者采用以哑语为主体的非语言交流可使其身心需求获得大限度的满足,使其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作者:于丽;周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随访中遇到的难点及其相应对策,以提高随访率.方法 制定严密的随访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选择恰当的随访时机和运用一定的随访技巧.结果 182个AID周期,随访率达到100%.结论 严格的随访制度、灵活多变的随访形式和持之以恒的随访态度,可提高随访率.
作者:董悦芝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于足三里穴位封闭对下肢骨折腹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下肢骨折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腹胀时予肛管排气;观察组应用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于健侧足三里穴封闭.观察两组腹胀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8%,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3.7,P<0.01).结论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下肢骨折腹胀患者效果较好.
作者:马巧灵;刘秀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术前不同时间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307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102例)、B组(104例)、C组(101例),分别在病室(A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前(B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后(C组)留置尿管,观察置管时及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术后6 h)4个时段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 置管时,C组尿管耐受率100%,显著优于B组(59.61%)和A组(23.53%),而B组耐受率显著优于A组(均P<0.01).术后,C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尿管耐受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 h,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患者不适反应轻,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好,是术前留置尿管的佳时机.
作者:汤国娇;魏清凤;黎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手术室工作具有灵活性、机动性、时间长、节奏快等特点.因此,有时在手术进行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更换巡回护士,以往多采用口头交班形式,由于交接班内容多及交班缺乏条理性等原因,容易导致接班者遗忘交班内容,使交接班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各种差错、事故发生概率增加.为此,笔者设计巡回护士交接记录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敏;曾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被工具、机器所致的创伤患者,其损伤部位多沾有油污,传统方法清创缝合时,用过氧化氢液、生理盐水不易清洗干净,缝合后伤口容易感染,愈合时间延长,给患者增加痛苦.为此,我科2005年1月开始采用洗洁精苯扎溴铵溶液对有油污的外伤伤口及皮肤进行清创,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凡菊;常喜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382例行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后发生窒息27例(7.06%),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模式的改变、喉头水肿、舌后坠、肺部疾病、鼾症、肥胖等是引起窒息的主要原因.提出术前经口呼吸训练、术后抬高床头、严密监测SpO2、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给予雾化吸入等是防治窒息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丽;谢莉;覃仕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更换引流袋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但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临床研究,对引流袋更换时间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作者:周春华;刘晓军;陈小艳;刘玖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失血的效果.方法 将42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后采用AHH和CH;对照组麻醉后常规输注复方乳酸钠.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尿量以及术前、术毕、术后第1、7天的Hb和Hct值.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不同时段Hb和Hct值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HH联合CH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且对Hb和Hct无显著影响.
作者:魏玉芝;胡立萍;付庆华;闫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