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云;殷秀云;王素佳
总结 16例鼻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控制感染的必要手段.
作者:刘佩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加强洁净手术部手术器械的管理,使器械的流通流程达到洁污分流,降低手术器械的流失和损耗.方法 制定手术器械流通程序,严格按程序实行器械管理,做好重点环节管理.结果 实施器械管理后,手术器械丢失率与损耗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器械的流程管理达到洁污分流的要求,对洁净手术部的器械管理确有成效.
作者:刘卫红;彭望香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家庭功能与家庭负担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量表)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量表)对102名手术后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8例(17.64%)患者家庭出现轻度或重度的家庭功能障碍,APGAR总分(8.49±1.92)分,其中亲密度得分高[(1.81±0.44)分]、合作度得分低[(1.61±0.57)分];手术患者FBS总分(1.20±0.63)分,得分高的是家庭经济负担[(1.72±0.96)分]、低的是家庭成员躯体健康[(0.63±0.83)分];不同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和付费方式家庭FBS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家庭功能总分与家庭负担及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手术不仅对患者本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对其家庭功能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家庭负担的增加.护理人员在照顾手术患者时,要进一步强化整体护理的理念,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整体护理,促进患者及其家庭功能健康发展,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作者:邵文利;邹本乐;史淑萍;丹金秀;王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职业暴露保障体系.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科自制调查表于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对全院在岗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93人,其中护士60人(64.51%)、医生24人(25.81%)、其他人员9人(9.68%);20~30岁年龄段发生职业暴露多共67人(72.04%);93人中针刺和锐器伤75人(80.65%);暴露时常见的血源传播性疾病为乙型肝炎,共37人(39.78%);暴露后能正确处理伤口61人(65.59%).结论 增强各级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工作是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保证.
作者:容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对此类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先心病术后并发MODS 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放弃治疗出院,66例中44例救治存活,22例死亡.出现时间早、累及多的脏器为心脏;病死率高的为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患儿(57.69%),其次是累及血液系统的患儿(55.56%);患儿的病死率与累及脏器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死亡患儿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长于存活患儿(均P<0.05),术中意外及术后心肺复苏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患儿(均P<0.05).结论 先心病术后患儿应加强心功能监护,特别是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及术中发生过意外情况、术后采取过心肺复苏术的患儿;尽早采取有利措施避免其他脏器功能受损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陈伟敏;何萍萍;管咏梅;蔡及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制订针对国人的肾移植后生活质量评分专用量表(下称专用量表),为评价国人肾移植后生活质量提供量化工具;研究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肾移植术后6个月肾功能稳定的357例患者,应用终末期肾脏疾病移植患者症状调查表(ESRD-SCL)、健康状况问卷(SF-36)及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对条目池中的各条目做统计学测评,选择条目池中回答阳性率较高(>20%)的条目,应用因子分析正交旋转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因子载荷≥0.4的条目构成初步量表;然后对初步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考评.结果 48个条目入选,分属认知能力(12个条目)、药物相关不良反应(9个条目)、心理及情绪(7个条目)、心肾等器官功能(9个条目)、体质(11个条目),Cronbach's α为0.74~0.87.条目形式采用等距等级条目,每个条目有5个选项,评分分别定义为0~4分(0=完全没有,1=轻微,2=比较严重,3=很严重,4=非常严重).患者的认知能力与其文化程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与性别、心理及情绪方面与文化程度、心肾等器官功能与年龄、体质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大(r=-0.21、-0.33、-0.32、0.22、0.30,均P<0.05).结论 该专用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了解我国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肾移植患者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移植后时间及有无糖尿病等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大.
作者:邓燕青;徐涛;祖丽安;李银雪;张海燕;王晓峰;王佳;赵雪丽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下颌阻生齿拔除是齿槽外科一项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手术.临床上多采用骨凿去骨劈开的方式拔牙,拔牙器械及敲打的震动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1].近年来,我院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拔除下颌阻生齿,效果较好,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汪明;杨惠清;周巧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中切下的标本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预后有重大意义,尤其是疑似肿瘤的标本、活体组织,因此,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及有效的固定可为病理诊断提供保障.鉴此,笔者采用自制标本袋用于手术标本管理,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钟燕;管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无菌干持物镊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使用时限.方法 将灭菌后的持物镊分别于手术室(A组)和治疗室(B组)直接干燥使用,两组分不同的温度、湿度及不同的使用频率和暴露时间使用,在各使用时间段分别采样监测,观察无菌干持物镊在使用过程中的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不同温度、湿度和不同使用频率、暴露时间的务件下,A组使用时限<20 h是安全的,B组<14 h是安全的.结论 使用无菌干持物镊在手术室和治疗室均可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时限不同.
作者:王妮;薛铁花;文锋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寻找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危重烧伤病房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136例危重烧伤患者伤后5 d的护理工作量,对其影响因素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危重烧伤患者第1天护理工作量显著高于其后4 d(均P<0.01);烧伤指数和头面烧伤是危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护理工作量重要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危重烧伤患者入院5 d内以第1天护理工作量大,其后逐步递减;危重烧伤患者中烧伤指数高、头面烧伤者护理工作量大;护理管理者在配备护理人力时应予充分考虑.
作者:霍焱;尚少梅;张永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开展访视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小组负责制的形式实施访视工作,实施前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及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和确定访视指导性文件,实行访视分级、分组和三级质控制度,比较小组负责制前后访视单的优胜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行小组负责制后访视单的优胜率、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以小组负责制的形式开展访视工作,能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规范访视流程,提高访视率和手术患者满意度,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室访视工作的持续、稳定、有效的开展.
作者:龚腊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现在手术多用高频电刀切割或封闭切断的血管.常用电刀片为长6.0 cm和2.5 cm两种规格.在口腔手术中,因口腔空间小,这两种电刀片均过长,容易灼伤口腔内其他部位,给患者造成伤害.鉴此,笔者巧用导尿管套于电刀上,效果良好.
作者:刘蕾;陈岩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回顾分析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及产妇分娩结局,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年间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孕妇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娩18 855例新生儿中巨大儿1 353例,占分娩总数的7.18%.巨大儿组孕妇肥胖者占67.92%,妊娠期糖尿病者占9.90%,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巨大胎儿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非巨大儿组(P<0.05,P<0.01).结论 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以利于改善母婴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作者:史德焕;安丰玲;杨海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全麻患儿术中脉搏氧饱和度(SpO2)测量的新方法,以提高检测效果.方法 对20例全麻手术患儿分别于两个不同部位置血氧探头监测SpO2,即血氧探头伸直后用手术粘贴巾固定于患儿前额(头测法),和将血氧探头按传统方法环夹于患儿手指末端(指测法).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至手术120 min时每5分钟的SpO2数值以及两种方法探头脱落和数值测不出次数.结果 两种方法监测不同时段SpO2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头测法探头脱落次数和数值测不出次数较指测法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对全麻手术患儿采用头测法监测SpO2效果优于指测法.
作者:刘会云;殷秀云;王素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对30例(40眼)黄斑变性和病理性近视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结果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效果良好.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治疗中严格操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会阴切开是产科辅助产妇顺利分娩的一种方式,产后切口水肿是其常见并发症.笔者采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治疗会阴切口水肿6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彩珠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高春红;彭凡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运用精细输液器静脉滴注脂肪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静脉滴注脂肪乳患者随机分为精细组和普通组各30例,分别采用精细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静脉滴注脂肪乳各5 d.结果 精细组疼痛阳性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P<0.05).结论 应用精细输液器滴注脂肪乳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罗敏;周小双;李娜;孙丽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盐水冰袋降温预防体外循环术后反跳性高热的效果,以确保手术成功.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术后两组均进行持续肛温监测,观察组同时进行皮肤温度监测,当肛温达37.0℃或每30秒上升≥0.5℃、且四肢皮肤温暖(36.0℃)时,采取自制5%~10%盐水冰袋行预防性头部物理降温;肛温>37.5℃时,头部、大动脉处置盐水冰袋.对照组肛温≥38.0℃时采用传统冰袋降温.结果 观察组反跳性高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8、12、24 h肛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使用盐水冰袋降温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反跳性高热的发生,使用盐水冰袋降温方法简单,且安全、方便、经济,可操作性强.
作者:肖海霞;徐月琴;苏惠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电子喉发音的护理及效果.方法 对38例全喉切除术后应用颈型电子喉发音患者进行发音训练.结果 38例无喉者应用电子喉发音均获成功,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4.7%.结论 发音训练有助于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电子喉发音.
作者:陈静华;王玉博;钟碧芳;黄惠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