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效果观察

包苏雨

关键词:糖尿病, 老年人, 家庭访视, 遵医行为
摘要:对社区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分别于访视前及访视6个月调查其遵医率,餐前、餐后血糖.结果干预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提示家庭访视对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提高遵医行为及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功能翻身固定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目的为减轻护士工作强度,预防患者压疮发生.方法自制多功能翻身固定带,对20例需翻身的患者定时(2~3 h)翻身,观察翻患者身的效果,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翻身固定带翻身后患者体位固定,无1例新发压疮,患者满意度100%,护士翻身操作省时省力.结论多功能翻身带临床应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提高效率.

    作者:陶新学;魏艳芳;陈黛琪;李玲;历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护理

    对11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采用二性霉素B抗真菌及支持治疗和护理.结果住院15~60 d,均临床治愈出院.提出主要针对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口腔、消化道症状进行对症护理,预防及处理二性霉素B等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营养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作者:朱红琳;李振华;罗健;丁红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全夜班制在儿科病房的实施

    目的探讨高效、优质的护理排班模式,在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兼顾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的不同要求,发挥其大效能.方法按照劳动法规定,以35 h/周为标准工作时间,在原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实施全夜班制(21:00~8:00).结果实行全夜班制后,护士的休息时间集中,减少了书写护理记录的次数和时间,交接班次数减少,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4%上升至93%,患者满意率由91%上升至98%.结论全夜班时间长,但护士可以承受,排全夜班既有利于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简化护理程序,使患者得到持续护理,保证整体护理的质量,又方便护理人员更好地安排自身生活和学习.

    作者:刘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经气管内给氧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发展采用的一种新型给氧方式,主要适用于需长期氧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笔者对19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内保留吸痰管,通过该吸痰管给予吸痰和氧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楚蔚琳;刘新荣;于谨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对27例实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在抢救治疗的同时,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24例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满意;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腹泻.提出选择适当的营养液做好心理护理、喂养护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肠内营养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措施.

    作者:柏志英;谭杏飞;廖游玩;郭思敏;蓝惠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将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措施,于5周后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及QOL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提出护理干预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复发,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延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80例住院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按照PICC置管的不同时期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实施与评价,使得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完善.

    作者:袁玲;叶惠华;陶立芳;叶明枝;李蓉梅;陈扬;周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效果观察

    对社区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分别于访视前及访视6个月调查其遵医率,餐前、餐后血糖.结果干预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提示家庭访视对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提高遵医行为及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

    作者:包苏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防喷减压排污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为解决经腹部造瘘口灌肠易外溢引起污染.方法自行设计防喷减压排污器并应用于腹部造瘘口患者行造瘘口灌肠42例.结果平均灌肠时间为5 min,仅3例7.1%发生外溢.结论该装置制作简单,节时省力,减少粪便和灌肠液外溢,保证了有效的引流,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者:胡广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文体活动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智能的影响

    将长期住院且病情稳定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文体活动干预,观察52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RC)评价两组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智能记忆.结果观察组BPRS评分及WAIS-R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呈进行性衰退趋势;文体活动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技能,改善阴性症状,短期内能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延缓智力衰退.

    作者:盛卫月;魏红艳;高新学;李红丽;高彩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透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客观状态的关系,探讨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血透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第一因素,同时应考虑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家庭护理提供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吴雪;魏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

    从课程设置的理念、模式与框架、分类以及结构与安排等方面回顾了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状况,并根据改革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今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闫瑞芹;沈宁;蒋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介绍一种留置胃管的固定法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长期以来,采用胶布固定法固定胃管,但由于皮肤汗液分泌或患者躁动等原因使胶布固定不牢而致胃管脱出,并且长期鼻饲患者频繁更换胶布,极易造成患者皮肤不适或损伤.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细绳打结法固定胃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慕海芹;王艳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辅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208例疗效观察

    将208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分成观察组108例,应用半导体激光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100例,应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针刺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比单纯针刺组显效率明显提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刘丽华;殷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门诊处置输液单的设计与应用

    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我院共有7个门诊部,平均日输液量1 500例次,过去我院门诊患者输液程序是由医生开处置单,然后护士转抄成输液单并与其他护士核对后执行输液.由于门诊输液患者多,护士的输液工作极为繁重.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输液单转抄时发生错误,我院于2002年1月将输液单与处置单综合设计,并应用于门诊,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世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行肝脾动脉双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对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性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52例次,其中发热20例、腹痛20例、顽固性腹胀6例、胸腔积液5例、重度胸腔积液1例,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经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作者:窦彩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SARS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护理

    对5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后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药物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护理中针对患者病情及特点,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及做好氧舱治疗的各项护理,结果有效率达90.0%.

    作者:王瑛;魏冰;赵海燕;夏文静;李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情感干预教学在供应室带教中的应用

    将2001~2003年在供应室实习的中专护生24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人)和对照组(11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带教.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出科考试.结果干预组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出情感干预教学对护生供应室实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缺血性心肌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输注患者的护理

    对5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冠脉)内输注治疗.结果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出手术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做好自体骨髓采集术的护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冠脉内回输的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等,是该治疗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炜;高传玉;朱中玉;王茜;田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气质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研究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为ADHD患儿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62例ADHD患儿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ADHD患儿及62名正常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ADHD组患儿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及注意转移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而反应阈评分则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 ADHD组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及成功性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而矛盾性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或P<0.01); ADHD组患儿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惩罚、拒绝因子评分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而矛盾性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或P<0.01).结论 ADHD组患儿的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的不同,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的依据.

    作者:刘琳;曾昭祥;岳淑英;卢世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