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所三甲医院三日确诊率情况分析

傅万明;程榕梅;石东;张健玲;盛梅;鲁立;邹俊卿;耿文进;胡毅华

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 三日确诊率,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南京市18所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三日确诊率情况,总结出达标与否的经验教训. 方法:分别统计18所三甲医院三日确诊率情况,并与同年度收容量、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及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情况对比分析. 结果和结论:对照国家卫生部分级管理文件规定三日确诊率≥90%的要求,18所医院17所达标,占94.44%;在达标的医院中,三日确诊率低为95.8%、高的为100%;其中三日确诊率≥96%、≥98%及达100%的医院分别为16所(占94.1%)、9所(占5.3%)、1所(占0.6%),并提出提高三日确诊率的对策.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期肾病患者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在终末期肾病(ESRD)进程中与血肌酐(SCr)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ESRD患者血标本118份,健康对照组血标本133份,即时记录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血钙及血磷值;用PCR测定GST基因型,血浆PTH的测定采用双位点放射免疫法(IRMA). 结果:GST T1 和M1基因同时缺陷(A组)、T1缺陷和M1非缺陷(B组)、T1非缺陷和M1缺陷(C组)以及T1和M1都不缺陷(D组)的分布频率,在ESRD组分别为16.9%、11.0%、44.9%和27.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4%、10.8%、46.7%和28.1%,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45).以上述四种基因型为分组依据,发现ESRD组A组SCr平均值高于B组(P=0.047)和C组(P=0.007). 结论:GST基因型频率在ESRD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ESRD组GST A组 SCr值高于B组和C组,提示GST在ESRD有毒物的代谢、保护细胞免受毒性化学物质攻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马涛;蔡卫民;陈冰;胡伟新;周岩;任红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人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95例HCC及其癌旁组织、8例非肝癌肝组织Survivin 蛋白以及8例HCC组织Survivin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中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非肝癌肝组织(59.77% vs 26.00% 和 59.77% vs 0.00%,P<0.01);HCC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7.5% vs 0.00%,P<0.01);Survivin 蛋白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相关关系. 结论:Survivin基因在HCC组织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参与了HCC的发生过程;Survivin基因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提示其可能成为HCC特异性诊断指标或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成胜权;王文亮;晏伟;李擒龙;王文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腺苷A1受体诱导心脏预处理延迟保护及其机制的探讨

    目的:了解腺苷A1受体诱导心脏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关系. 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A组:以腺苷A1受体激动剂二氯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 K组:在CCPA处理前15 min注射NF-κB抑制剂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DTC);C组:对照组,仅注射等渗盐水;D组:仅注射DDTC.24 h后制成体外灌注心脏,低缺血180 min,间断灌注4℃心脏停搏液,再灌注60 min.观察心功能、心肌ATP等指标. 结果:A组心功能恢复率、心肌ATP含量都明显高于Κ、C、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腺苷A1受体诱导预处理延迟效应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而NF-κB可能起信号传递的作用.

    作者:朱水波;殷桂林;张殿堂;胡健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一种内镜下胃粘膜呈特征性马赛克(mosaic)样改变的疾病,与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胃肠道血液丢失有关,超过65%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发展为PHG ,PHG 也可发生于无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PHG的发生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PHG的诊断依靠内镜和组织学,治疗主要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应用β-受体阻滞药或分流术.

    作者:朱人敏;秦苏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口服地高辛的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占住院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仅在老年科,各专科病房亦有大量老年患者.老年人原发病多,常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所以地高辛治疗非常普遍.

    作者:王翠凤;林勇;高勇;蔡明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β-连环蛋白在毛囊形态发生及毛囊干细胞增生分化的作用

    β-连环蛋白(β-catenin)是一个多功能、广泛分布的蛋白.它参与了包括胚胎形成及个体发育等许多生物过程,该文作者综述了β-catenin在诱导毛囊形态发生及毛囊干细胞增生分化中的关键性作用.

    作者:林常敏;李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腹膜后肿块,B超提示腹膜后实质性占位病变,下腔静脉受压抬高.

    作者:赵坤;李幼生;印洪林;顾军;黎介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评价磁共振(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28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行MR灌注成像,采用GRE-EPI序列,重建相对脑血容量(rCBV)彩图后,以肿瘤对侧对应部位和对侧正常脑白质为参照,分别计算出肿瘤大rCBV1及rCBV2,并与病理学分级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大rCBV1值分别为1.38±0.36和4.32±3.41,大rCBV2值分别为2.83±0.76和9.71±6.23;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rCBV1或rCBV2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另外,rCBV1、rCBV2间有高度相关性(r=0.736,P<0.001). 结论:MR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武洪林;陈君坤;张宗军;黄伟;卢光明;唐晓俊;李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刺激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功能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同型半胱氨酸(Hcy)刺激前后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Hcy引起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机制. 方法:对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取Hcy刺激前后的细胞提取蛋白质,利用二维电泳的方法得到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Hcy刺激前后,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中有28种蛋白质发生了改变,其中有11种在刺激后表达量增加,1种表达量减少,4种刺激后消失,12种在刺激后新出现. 结论:Hcy刺激后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发生改变,考虑这些蛋白质与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关.

    作者:崔丽艳;张捷;王天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放射性核素近距离治疗肿瘤的研究新进展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虽已取得成功,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该文回顾性综述了近距离治疗肿瘤的新研究成果,包括放射性核素的选择、不同源的形式对剂量学分布的影响、治疗质量的保证、近距离治疗在空腔脏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近距离治疗的新趋势和展望.

    作者:高立宁;杜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膀胱传入神经在膀胱过度活动中的研究进展

    所有的膀胱神经反射及兴奋传出均来自于膀胱的感觉传入.随意排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膀胱充盈的感觉.近年来,急迫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的探索已由原来主要研究逼尿肌而转向膀胱的感觉神经上.值得提出的是,既往研究逼尿肌往往缺乏对膀胱尿路上皮及固有层的研究.作者就这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程文;葛京平;高建平;张征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葡萄球菌肠毒素A脂质体不良反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脂质体的不良反应. 方法:用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L-SEA),静脉注射L-SEA,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观察L-SEA对新西兰大白兔血压、呼吸及体温的影响. 结果:L-SEA组小鼠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较游离SEA组显著降低,对新西兰大白兔血压、呼吸及体温的影响也明显低于游离SEA组.结论:L-SEA可以显著降低SEA的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是L-SEA能减少血浆中细胞因子的产生.

    作者:李志宇;苏敏;何生;黎介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8所三甲医院三日确诊率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南京市18所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三日确诊率情况,总结出达标与否的经验教训. 方法:分别统计18所三甲医院三日确诊率情况,并与同年度收容量、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及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情况对比分析. 结果和结论:对照国家卫生部分级管理文件规定三日确诊率≥90%的要求,18所医院17所达标,占94.44%;在达标的医院中,三日确诊率低为95.8%、高的为100%;其中三日确诊率≥96%、≥98%及达100%的医院分别为16所(占94.1%)、9所(占5.3%)、1所(占0.6%),并提出提高三日确诊率的对策.

    作者:傅万明;程榕梅;石东;张健玲;盛梅;鲁立;邹俊卿;耿文进;胡毅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海绵体神经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

    目的:为建立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动物模型. 方法:通过对大鼠的局部解剖,识别并分离出海绵体神经、盆腔星状神经节、盆神经及腹下神经,并经海绵体穿刺连接多道生理记录仪,连续测定海绵体神经切断前、后电刺激海绵体神经、盆腔星状神经节所引起的海绵体内压改变,评估神经性ED动物模型的建立. 结果:勃起过程受神经支配,自主神经纤维通过盆神经及腹下神经汇入盆腔星状神经节,并通过海绵体神经支配阴茎勃起.实验显示,损伤海绵体神经可造成ED. 结论:用大鼠可以制作成理想的海绵体神经损伤后ED的动物模型.海绵体神经损伤前后刺激盆腔神经节,同时测定海绵体内压是评估ED动物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的简单、有效方法.

    作者:孙磊;戴玉田;黄兴;孙则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卵母细胞的形态对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卵母细胞形态对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受精以及对随后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试图寻找在受精前能预示卵母细胞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的形态标记. 方法:ICSI前依据第一极体和卵周隙的形态以及细胞质有无内容物,对卵母细胞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以及移植当天的优质胚胎率. 结果:不同极体和卵周隙形态的卵母细胞ICSI后受精率有显著差异;无细胞质内容物的卵母细胞其受精后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有内容物的卵母细胞. 结论:卵母细胞的形态反映了其成熟度,并可以预示ICSI后的受精能力;有无细胞质内容物可能是卵母细胞细胞质成熟度的标记.

    作者:陈娟;冯婷;丁卫;钱云;刘嘉茵;蔡令波;冒韵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假体周围骨保护素表达与磨损微粒分布的关系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假体周围各区的浓度变化,研究各区OPG表达与磨损微粒聚积之间的关系. 方法:临床选取4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于术中按照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Amstutz股骨分区法,采取松动假体周围各区的反应界膜组织,采用羊抗人OPG多克隆抗体对界膜进行免疫标记,比较OPG在各个分区中的浓度,并以电镜观察统计界膜各个分区中磨损微粒聚积的数目. 结果:髋臼分区中OPG阳性细胞数目三区显著高于一区和二区(P<0.05),股骨分区中OPG的阳性细胞数目一区、六区和七区显著高于其余各区(P<0.05).髋臼分区中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P<0.05),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黑色磨损微粒均匀弥漫存在,明显高于其余各区(P<0.05). 结论:假体周围OPG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并与磨损微粒的局部聚积密切相关.

    作者:王骏骅;赵建宁;王与荣;吴苏稼;周利武;曾晓峰;郭亭;包倪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照对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为20 mW/cm2 的HPM辐照大鼠5 min,照后6、24、48、72 h 和5 天取睾丸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凋亡细胞. 结果:辐照后6、24、48 h,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呈线性上升和下降趋势,24 h 凋亡细胞数量多,达 (25.40±3.30)个/5个曲细精管.72 h 和5 天与对照组间无差别(P>0.05). 结论:HPM辐照大鼠5 min即可触发生精细胞的细胞凋亡数目增加,影响大鼠生殖功能.

    作者:尉春华;杨瑛;李东红;王文勇;李玉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IL-2对人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HCG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孕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的调节作用. 方法:选取培养至第4代生长良好的滋养层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IL-2继续培养48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CG浓度. 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IL-2在低浓度(100 U/ml、400 U/ml)时促进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HCG分泌(P<0.05);在高浓度(1600 U/ml、 6400 U/ml、25600 U/ml)时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而对HCG分泌无影响.②IL-2与滋养层细胞增殖性之间呈负相关,与HCG分泌水平之间无相关性;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与HCG分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①不同浓度的IL-2对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产生不同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为病理性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也为临床抗早孕、异位妊娠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②IL-2可能不直接对滋养层细胞HCG的合成与释放产生调节作用.

    作者:孙琪;杨永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传染性软疣病毒MC148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MC148基因,研究其基因序列. 方法:从传染性软疣患者皮肤上的软疣小体中提取病毒DNA,经PCR扩增并测序后构建于pUC19克隆载体上.对重组体pUC19-MC148再次进行测序. 结果:扩增出约315 bp的片段,PCR产物及克隆产物测序证明,基因序列与GenBank 报道的相同. 结论:成功克隆出MCV的MC148基因,为趋化因子拮抗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孙星慧;谭建明;严伟;吴卫真;周浩;林文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鼻腔用药治疗全身性疾病的潜在优势和局限性

    鼻腔粘膜对药物有良好的渗透性,而且血流量丰富,不仅适合局部用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还可代替口服或静脉途径治疗某些全身性疾病,尤其适用于生物活性较强、易被消化道破坏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多肽、激素、疫苗等.同时,由于鼻腔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经鼻腔给药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作者就经鼻腔用药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优势、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和药物对鼻腔粘膜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程向荣;王秋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