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赵晓梅;默郦;曹艳杰;王玉英
将96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置入暖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双下肢进行湿热敷.结果观察组复温时间(12.00±3.64)h、硬肿消失时间(3.02±1.49)d;对照组复温时间(20.26±5.63)h、硬肿消失时间(4.03±1.4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暖箱复温配合湿热敷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游琼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要素进行综述.认为教育对象、教育内蓉、教育途经、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实施者等是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谢虹;刘纯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媒体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01级和02级大专护生210名,将01级护生(98名)作为对照班,02级护生(112名)作为实验班;对照班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沿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引发学习兴趣.结论多媒体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薛桂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随机将化疗后出院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实行家庭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感染及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行家庭随访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林霞;兰美安;郭健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51例肾衰竭(ARF)患儿行血液透析(HD)170例次,发生低血压22例次(12.9%),低体温14例次(8.2%),失衡综合征9例次(5.3%).分析原因分别为不耐受HD,HD液温度偏低及血液和脑组织渗透压梯度、pH值急剧变化等.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并按疗程完成HD.
作者:李冬云;郭汉萍;齐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的诊断、常见症状、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强调应重视癌症患者的抑郁症,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及时发现抑郁症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仝春兰;娄凤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教学,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在护理大专学生<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接受式教学法,比较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两种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团队协助精神,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团队协助精神;接受式教学法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增强方面学生满意度高.
作者:周梅;李艳菊;戚云虹;杨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的康复护理方法,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康复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24 h开始进行肘、肩关节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内起搏器功能、并发症(起搏电极移位、肩功能障碍、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起搏器功能正常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肩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宋葆云;杨巧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法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6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HD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法HD治疗57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HD治疗40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血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鄢建军;耿哲;杜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测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作者:石霞;耿建英;葛许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由于输液架轨道及输液架与床的距离固定,单根输液器及输血器长度有限,在中心静脉通路输液过程中容易牵拉,导致静脉内置管滑出血管外,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易导致抢救不及时,同时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家凤;李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半开放式病房管理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开放式护理管理,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制的社会功能康复治疗表和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SDSS、NOSIE及社会功能各因子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半开放式病房管理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肯定.
作者:李丽平;李遵清;李留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糖尿病易并发皮肤软组织溃疡,特别是足溃疡,且久治不愈.在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中,因糖尿病足溃疡而截肢的患者占50%[1].所以,积极治疗糖尿病溃疡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糖尿病溃疡患者采用甲硝唑注射液、胰岛素与庆大霉素注射液联合换药,结合全身抗感染,控制血糖,加强营养等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银慈;王久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液光量子疗法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白血病输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照射组各27例.常规组常规输注血小板,照射组在此前采用血液光量子疗法照射,比较两组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CCI)、输注有效率、临床效果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发生率.结果输注24 h后,照射组输注有效率和临床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NHFTR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血液光量子疗法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作者:仲春红;崔新;金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砷化物中毒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对27例急性砷化物中毒患者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并与19例非透析治疗患者比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及肾功能等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缩短,肾功能及血、尿砷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联合应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是治疗急性砷化物中毒的基础,而其治疗过程中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透析和灌流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彩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老年患者的舒适效果.方法将67例PTCA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8 h腰背疼痛评分,入睡困难、排尿困难、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PTCA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皎皎;秦发伟;金海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1例PICC导管在腋静脉回折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成功调整导管位置.提出B超监控可动态了解导管位置,有助于处理导管回折.
作者:姜珍;徐旭娟;谢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的一种工具,经常被使用.传统的冰袋在使用上比较繁琐,在灌装冰块时较费时,冰袋的终末处理也较复杂,且由于冰袋的特殊形状,放置不稳,需扶持或约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鉴此,笔者尝试制作一种简易冰袋,在临床使用30余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邵秋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鼻饲时一次性胃管末端与无菌针管乳头不配套,衔接处易漏气,至鼻饲时自针管推鼻饲液时易外漏,导致鼻饲量不准确,易污染被服.
作者:刘兰英;吴清;刘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新生儿出生后按照计划免疫程序需要预防接种乙肝疫苗,这项工作由医院护理人员完成,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后易发生硬结.本文分析引起硬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彭秀英;许昌玉;展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