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李贻文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测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作者:石霞;耿建英;葛许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对哮喘惠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09例确诊的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进行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发放哮喘知识手册,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系统的哮喘相关知识教育,院外随访,1次/月,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等;对照组仅在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内容同干预组),发放哮喘常识手册,1年后随访1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结果1年内两组患儿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比较,t=5.71、6.86、6.9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麦玲;徐润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提出针对患者的三大主症(发热、出血与肾功能损害),实施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润莲;姚兰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征[1].口腔溃疡为本病常见症状,往往又是早出现的症状,多见于舌、口唇、齿龈、颊粘膜、软腭等各个部位,口腔溃疡每次发作时多则30余个,少则数个,患者疼痛明显,影响日常进食、讲话.我科采用甲硝唑药膜敷贴于口腔溃疡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娟;刘启华;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28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间质性肺炎(IP),给予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措施,6例治愈,2例死亡.提出做好病情观察、用药指导、PBSCT护理及出院指导可降低CMV-IP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汪菊萍;高磊;彭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回顾120例高原地区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指出做好消毒隔离,对症护理,给氧,饮食及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及随访工作是治疗和预防肺结核的护理要点.
作者:李玉梅;李晓帆;刘艳;赵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老年患者的舒适效果.方法将67例PTCA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8 h腰背疼痛评分,入睡困难、排尿困难、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PTCA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皎皎;秦发伟;金海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剖析卫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内因,提出强化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施教措施.
作者:季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PTCA术中应用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以预防和减少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结果69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随访1~4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有预防AMI及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并发症的作用,提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配合,是患者平稳安全的渡过手术期重要措施.
作者:赵萍;赵晓梅;默郦;曹艳杰;王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099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38例(12.6%),其中呼吸道感染78例(56.5%),泌尿系感染31例(22.5%),其他部位感染29例(21.0%).其发生与意识障碍、运动障碍、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关;而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结论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蒋国敏;牛桂林;唐小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媒体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01级和02级大专护生210名,将01级护生(98名)作为对照班,02级护生(112名)作为实验班;对照班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沿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引发学习兴趣.结论多媒体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薛桂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102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选用腹壁浅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套管针留置期间出现外渗、局部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选用腹壁浅静脉进行穿刺并留置套管针有效、可行.
作者:刘月梅;魏红;李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特点、救治与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入院前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吸氧,控制抽搐;院内彻底、快速清除毒物,进行血液净化,加强支持疗法及护理是救治的主要措施.
作者:任晓芳;王守磊;时启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的一种工具,经常被使用.传统的冰袋在使用上比较繁琐,在灌装冰块时较费时,冰袋的终末处理也较复杂,且由于冰袋的特殊形状,放置不稳,需扶持或约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鉴此,笔者尝试制作一种简易冰袋,在临床使用30余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邵秋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85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治疗中及治疗后(1~2 d)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寒战发热、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认为通过加强巡视、监测,暂缓置换速度,给予适量抗过敏药物及时补充电解质可防治不良反应.
作者:赵惠;李贻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4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赛霉安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5-氨基水杨酸保留灌肠,每晚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 05).提示赛霉安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且价格相对低廉,适宜于长期用药.
作者:贾小红;李云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除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72例)常规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用SCL-90量表、健康信念调查表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理障碍少(P<0.05),健康信念增强(P<0.01),生活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琴;孙光美;郝爱霞;万爱玲;尚玉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法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6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HD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法HD治疗57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HD治疗40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血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鄢建军;耿哲;杜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随机将化疗后出院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实行家庭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感染及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行家庭随访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林霞;兰美安;郭健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实行健康指导对其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58例IGT患者进行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并随访1~3年.结果健康指导后患者血糖检查结果显著改善,血糖和葡萄糖耐量正常者显著提高,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显著减少(均P<0.05);25例(43.1%)葡萄糖耐量正常,仅6例(10.3%)确诊为糖尿病.结论对IGT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作者:刘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