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敏;牛桂林;唐小甜
本文通过剖析卫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内因,提出强化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施教措施.
作者:季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4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赛霉安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5-氨基水杨酸保留灌肠,每晚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 05).提示赛霉安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且价格相对低廉,适宜于长期用药.
作者:贾小红;李云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由于输液架轨道及输液架与床的距离固定,单根输液器及输血器长度有限,在中心静脉通路输液过程中容易牵拉,导致静脉内置管滑出血管外,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易导致抢救不及时,同时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家凤;李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老年患者的舒适效果.方法将67例PTCA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8 h腰背疼痛评分,入睡困难、排尿困难、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PTCA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皎皎;秦发伟;金海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的康复护理方法,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康复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24 h开始进行肘、肩关节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内起搏器功能、并发症(起搏电极移位、肩功能障碍、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起搏器功能正常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肩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宋葆云;杨巧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王芳;卢春风;肖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对哮喘惠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09例确诊的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进行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发放哮喘知识手册,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系统的哮喘相关知识教育,院外随访,1次/月,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等;对照组仅在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内容同干预组),发放哮喘常识手册,1年后随访1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结果1年内两组患儿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比较,t=5.71、6.86、6.9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麦玲;徐润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焦虑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确诊后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手术中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减低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作者:刘翠荣;符雅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102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选用腹壁浅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套管针留置期间出现外渗、局部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选用腹壁浅静脉进行穿刺并留置套管针有效、可行.
作者:刘月梅;魏红;李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96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置入暖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双下肢进行湿热敷.结果观察组复温时间(12.00±3.64)h、硬肿消失时间(3.02±1.49)d;对照组复温时间(20.26±5.63)h、硬肿消失时间(4.03±1.4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暖箱复温配合湿热敷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游琼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鼻饲时一次性胃管末端与无菌针管乳头不配套,衔接处易漏气,至鼻饲时自针管推鼻饲液时易外漏,导致鼻饲量不准确,易污染被服.
作者:刘兰英;吴清;刘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征[1].口腔溃疡为本病常见症状,往往又是早出现的症状,多见于舌、口唇、齿龈、颊粘膜、软腭等各个部位,口腔溃疡每次发作时多则30余个,少则数个,患者疼痛明显,影响日常进食、讲话.我科采用甲硝唑药膜敷贴于口腔溃疡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娟;刘启华;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中支持教育、部分补偿性护理、完全补偿性护理3种护理方法用于1例重症肝炎人工肝患者的护理.治疗前给予支持教育;治疗过程中给予完全补偿性护理;治疗后给予部分补偿性护理,以增进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其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为其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平;李自琼;唐君;李仁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教学,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在护理大专学生<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接受式教学法,比较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两种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团队协助精神,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团队协助精神;接受式教学法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增强方面学生满意度高.
作者:周梅;李艳菊;戚云虹;杨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099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38例(12.6%),其中呼吸道感染78例(56.5%),泌尿系感染31例(22.5%),其他部位感染29例(21.0%).其发生与意识障碍、运动障碍、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关;而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结论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蒋国敏;牛桂林;唐小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28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间质性肺炎(IP),给予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措施,6例治愈,2例死亡.提出做好病情观察、用药指导、PBSCT护理及出院指导可降低CMV-IP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汪菊萍;高磊;彭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回顾120例高原地区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指出做好消毒隔离,对症护理,给氧,饮食及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及随访工作是治疗和预防肺结核的护理要点.
作者:李玉梅;李晓帆;刘艳;赵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1例PICC导管在腋静脉回折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成功调整导管位置.提出B超监控可动态了解导管位置,有助于处理导管回折.
作者:姜珍;徐旭娟;谢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要素进行综述.认为教育对象、教育内蓉、教育途经、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实施者等是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谢虹;刘纯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PTCA术中应用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以预防和减少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结果69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随访1~4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有预防AMI及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并发症的作用,提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配合,是患者平稳安全的渡过手术期重要措施.
作者:赵萍;赵晓梅;默郦;曹艳杰;王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