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珍;徐旭娟;谢玉娟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099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38例(12.6%),其中呼吸道感染78例(56.5%),泌尿系感染31例(22.5%),其他部位感染29例(21.0%).其发生与意识障碍、运动障碍、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关;而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结论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蒋国敏;牛桂林;唐小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85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治疗中及治疗后(1~2 d)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寒战发热、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认为通过加强巡视、监测,暂缓置换速度,给予适量抗过敏药物及时补充电解质可防治不良反应.
作者:赵惠;李贻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4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赛霉安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5-氨基水杨酸保留灌肠,每晚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 05).提示赛霉安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且价格相对低廉,适宜于长期用药.
作者:贾小红;李云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热敷法对静脉滴注极化液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在输注极化液过程中,采用不热敷(O组)、穿刺点周围热敷(A组)、穿刺点近心端10 cm热敷(B组)和加热输液管下段近穿刺部位(C组)措施,观察其疼痛发生率的变化及输液时间.结果4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O组与A组、B组、C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P<O.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输液时间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P<O.01).结论热敷疗法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可显著减少输液时间,其中加热输液管下段的方法为有效.
作者:李俊凤;孔玉芳;李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剖析卫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内因,提出强化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施教措施.
作者:季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征[1].口腔溃疡为本病常见症状,往往又是早出现的症状,多见于舌、口唇、齿龈、颊粘膜、软腭等各个部位,口腔溃疡每次发作时多则30余个,少则数个,患者疼痛明显,影响日常进食、讲话.我科采用甲硝唑药膜敷贴于口腔溃疡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娟;刘启华;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回顾120例高原地区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指出做好消毒隔离,对症护理,给氧,饮食及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及随访工作是治疗和预防肺结核的护理要点.
作者:李玉梅;李晓帆;刘艳;赵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抽取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174名,均与患者共同生活,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7名.对照组常规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于出院前,观察组于健康教育5次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估两组知识掌握情况;并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家属的知识掌握,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成爱萍;牛俊娈;王学雷;李文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媒体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01级和02级大专护生210名,将01级护生(98名)作为对照班,02级护生(112名)作为实验班;对照班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沿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引发学习兴趣.结论多媒体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薛桂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焦虑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确诊后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手术中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减低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作者:刘翠荣;符雅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将102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选用腹壁浅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套管针留置期间出现外渗、局部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选用腹壁浅静脉进行穿刺并留置套管针有效、可行.
作者:刘月梅;魏红;李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除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72例)常规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用SCL-90量表、健康信念调查表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理障碍少(P<0.05),健康信念增强(P<0.01),生活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琴;孙光美;郝爱霞;万爱玲;尚玉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28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间质性肺炎(IP),给予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措施,6例治愈,2例死亡.提出做好病情观察、用药指导、PBSCT护理及出院指导可降低CMV-IP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汪菊萍;高磊;彭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提出针对患者的三大主症(发热、出血与肾功能损害),实施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润莲;姚兰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放疗.
作者:张健华;林赛娥;张杨;黄少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液光量子疗法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白血病输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照射组各27例.常规组常规输注血小板,照射组在此前采用血液光量子疗法照射,比较两组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CCI)、输注有效率、临床效果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发生率.结果输注24 h后,照射组输注有效率和临床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NHFTR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血液光量子疗法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作者:仲春红;崔新;金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的一种工具,经常被使用.传统的冰袋在使用上比较繁琐,在灌装冰块时较费时,冰袋的终末处理也较复杂,且由于冰袋的特殊形状,放置不稳,需扶持或约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鉴此,笔者尝试制作一种简易冰袋,在临床使用30余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邵秋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新生儿出生后按照计划免疫程序需要预防接种乙肝疫苗,这项工作由医院护理人员完成,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后易发生硬结.本文分析引起硬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彭秀英;许昌玉;展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对哮喘惠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09例确诊的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进行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发放哮喘知识手册,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系统的哮喘相关知识教育,院外随访,1次/月,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等;对照组仅在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内容同干预组),发放哮喘常识手册,1年后随访1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结果1年内两组患儿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比较,t=5.71、6.86、6.9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麦玲;徐润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随机将化疗后出院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实行家庭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感染及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行家庭随访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林霞;兰美安;郭健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