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李玲;王建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辅助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疗效.方法根据时间段将ASOPP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常规采用内科抢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P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阿托品总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1,P<0.05).结论系统内科治疗辅助HP,可提高ASOPP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献莹;朱淑兰;田瑞红;李新霞;张胜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为了解国外护理教育体系的长处,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菲护理教育差异进行阐述,以菲律宾护理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中国现代护理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护理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作者:陈晓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特点,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减少SBP的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45例重型肝炎并发SBP患者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24例(53.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细菌8种25株,其中大肠杆菌12株(48.0%),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20.0%),阴沟肠杆菌2株(8.0%),产气肠杆菌2株(8.0%),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16.0%).药敏结果对头孢呋肟敏感80.0%,头孢塔齐定敏感96.0%、氯嗪酸敏感84.0%、左氧氟沙星敏感92.0%、丁胺卡那霉素敏感72.0%、氟哌酸敏感40.0%、环丙氟哌酸敏感56.0%;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2.0%.结论重型肝炎并发SB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对头孢呋肟、头孢塔齐定、氟嗪酸、左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积极防治肠道感染、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合理休息和饮食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章映丽;马惜珍;杨虹霞;陈庆珊;邱卓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58例肺部病变患者行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术.结果58例患者中2例因一般情况差无法完成操作,56例均成功获取组织,成功率96.6%(56/58);6例患者经涂片细胞学检查,未发现瘤细胞,未能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89.3%(50/56).2例并发少量气胸,3例少量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9%(5/56).提示护理人员与手术操作者的密切配合是肺穿刺成功的关键,熟练的技术、准确的定位与导引技巧是提高肺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卢新环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许多患者因并存多系统疾病,其病情复杂,需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同时滴注不同的药物.不仅给患者带来穿刺时的疼痛,还带来诸多不便,鉴此,我科于2002年开始在原有的静脉通道上另插入一套输液系统,应用近4年,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永兰;张永霞;高雅文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1例肾穿刺并发大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术前、后护理,分析肾穿刺出血的相关因素及经验教训.提出肾动脉介入栓塞止血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效果,做好术前、后护理是介入止血成功的基础.
作者:曹翠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2例接受NP(诺维本加顺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63.6%)显著高于观察组(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行PICC化疗可减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严芳;陈凤菊;徐海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护生撰写实习周记的方法,从操作规范、工作敬业、带教方法、带教态度、专科讲座、班次安排、入岗介绍和出科考试8项内容客观地反映带教老师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果工作敬业优良率为100.0%、出科考试为95.7%、操作规范为94.1%、带教态度为91.9%、班次安排为90.3%、专科讲座为84.5%、入岗介绍为83.3%、带教方法为73.5%.结论护生实习周记对带教老师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中可及时、客观地对临床带教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建立一条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控制途径.
作者:武义华;方秀萍;章合生;吴雪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社交惊恐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及行为类型.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P)对52例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52例正常志愿者加以比较.结果社交恐惧症患者N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5.67、2.68,均P<0.01);A型行为分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6.62,P<0.05);TH和CH因子得分分别与N分显著性正相关(r=0.21、0.19,均P<0.05),而与E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18、-0.20,均P<0.05).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A型行为多见,且多表现为内向、神经质个性,与正常人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蒋文莲;刘琳;吴海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结合我校教学实践,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理念体现应用性特征,教学内容涵盖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采用促发能力型,实践教学采取课间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方式及服务性学习模式、并建立多种实践基地,考核方法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与技能.该体系对培养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翠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期间人际沟通的情况.方法对3所医院的136例患者、116名护理带教老师、148名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均能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但不能很好应用沟通技巧;沟通意识不强;与医生沟通时感觉紧张.结论培养护生的沟通意识,注重护生的心理健康,加强临床老师对护生的引导,可增强护生的沟通能力.
作者:保颖怡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的频率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自制问卷,对261例患者及家属采取询问方式进行调查.结果42.44%的滨州市区患者及40.45%的外地患者住院期间极少家属探视或无探视.62.83%患者无家属探视时表现为焦虑、埋怨及被遗弃感;73.56%的患者家属探视后心情愉快.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率低,医护人员需对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转变家属对患者和对探视的态度,多理解、关爱患者,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宝梅;马素红;韩增英;张惠琴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1例淋巴细胞白血病伴脑膜白血病患儿进行了骨髓半相合异基因处理前、后护理.针对患儿白血病淋巴细胞致死量化疗及放疗后细胞降至0的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感染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使患儿顺利渡过了抗移植物宿主病及急性排异反应期,本例移植的成功对拓宽该类患者供者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世平;乔爱珍;樊五四;杨红霞;刘淼;赵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25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行全肺泡灌洗术.结果有效率达100%,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术中的规范操作,重视术后的观察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作者:赵艳伟;夏莹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用于及早发现苯丙酸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先天性、代谢性隐性疾病的方法.采血时经常遇针刺足跟后出血量少,标本量不足,造成血液重叠、血液凝固,渗透不均,导致反复穿刺,二次采血等,增加新生儿痛苦,加大护理工作量.鉴此,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对1 089例新生儿筛查采血采用斜刺和直刺浅表扎针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青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脑保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静脉滴注巴曲酶5 U,第3、第5天各1次,同时给予20%甘露醇125 ml,2次/d,尼莫地平、β-七叶皂甙钠、硫酸镁等脑保护治疗;对照组除不用巴曲酶,其它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巴曲酶联合脑保护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严密观察用药反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丽华;马文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丹参加黄芪注射液局部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40例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18例).观察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黄芪注射液局部外用;对照组用1%甲紫外涂.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6.4%)明显高于对照组(33.3%);观察组治愈时间(15.5±1.2)d,明显短于对照组(28.8±1.4)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加黄芪注射液局部外用治疗压疮效果显著,且能缩短疗程.
作者:王玉红;吕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SP)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06名高护专业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型教学法,实验组应用标准化患者情景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总成绩以及各分项成绩,除操作准确与完整性和完成操作时间2项(均P>0.05)外,其它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的8项因子中,除掌握操作全程(P>0.05)外,其它7项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标准化患者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爱伤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作者:杨运秀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静脉注射引起的皮下坏死大多见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老年及伴有严重慢性病的患者.我科2004年4月30日抢救1例高热惊厥,而既往身体健康的患儿,因静脉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时渗漏导致注射部位坏死,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兰;赵芳俐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教育对护生的情绪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二年级2个自然班护生116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58人.对照班常规开设<护理心理学>课程;实验班增设自行设计的理性情绪教育(REE)课程.结果实验班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性与情绪调节能力与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班课后比较,除疑病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班课前、课后各因子比较,情绪稳定性中强迫症、疑病症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理性情绪教育对护生的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叶玲;杜兆丰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