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岩;杨培常;徐析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作者:王翠琴;罗秀丽;李春连;倪武;李桂球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产前不同教育方式对孕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临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25例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98例).对照组于孕期采用观看VCD、阅读宣传小册子的方式进行产前教育,观察组采取专职护士授课的方式进行教育.结果观察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分娩活跃期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护士以授课方式进行产前教育,可以提高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舒缓临产后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
作者:周慕慈;黄素爱;李爱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舌骨悬吊术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4例重度OSAHS患者实施舌骨悬吊术加UPPP,术后加强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34例伤口愈合良好,无1例行气管切开术,无大出血及发音异常.术后1年有效率为88.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缩短,中、下咽径明显扩大(均P<0.01).结论舌骨悬吊术加UPPP手术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良好的护理对此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慧;鲍慧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对于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注气或注入硅油的患者,术后须取俯卧头低位,以利于视网膜复位.但使用普通软枕易致患者眼部受压,引起眼内出血,并影响呼吸,患者难以忍受.鉴此,我科根据人体面部的生理特点,自制了一种多功能孔枕,自2003年12月临床应用100余例,患者感觉舒适,未发生因眼部受压而致眼内出血.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素芬;魏瑞璞;刘朝霞;朱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新时期本科护理教育的改革方向,建立更好的教学体系.方法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对50名2000级学生按传统课程授课,50名2001级学生按改革后的课程授课.均于第4学年实习期末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级学生及其临床带教老师(随机抽取75人)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等7个方面的自评及他评.结果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教师评价,2001级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沟通交流能力、授课能力、论文写作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2000级(均P<0.05).结论改革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获得综合提高、全面发展,对满足现代化高等护理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
作者:单岩;杨培常;徐析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前塑料输液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针对塑料输液瓶与玻璃瓶的不同特点,从严格无菌操作、省时省力的观点出发,我们改进了加药时纠正压力的方法,通过对万余瓶药物的配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薄其美;王珍;王洪岩;张翠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非转流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体温保护的效果.方法对18例非转流肝移植术患者术中采用体表覆盖预热后的毛毯、手术床铺变温水毯、加温输注液体、温盐水冲洗腹腔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结果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出手术室时的低食管温度分别为(36.6±0.2)、(36.4±0.4)、(35.2±1.1)、(35.7±0.6)及(36.4±0.6)℃.术中发生体温过低(体温低于36.0℃)11例;1例低体温为33.2℃,发生在无肝期.发生室性早搏4例,仅1例发生室性早搏时体温过低,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恢复,无心跳骤停发生.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术中极易发生体温过低,使用积极的体温保护措施可减少体温过低的发生率、减轻发生低体温的程度.
作者:翟永华;孙景璐;刘凯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13例颌动瞬目综合征患儿的手术前后护理.提出术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做好充分的眼部检查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康复指导,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护理重点.
作者:苏丽金;林婉意;刘荣娇;叶瑞芬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措施.方法对146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46例中,≤60岁年龄组110例(75.3%).环境因素中每日接触荧光屏、显示器>2h者44例(30.1%),经常驾车者24例(16.4%),从事家居装饰工作者9例(6.2%),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者37例(25.3%);全身疾病因素中,类风湿患者20例(13.7%),糖尿病患者16例(11.0%);眼部疾病因素中,有眼睑外伤或睑板腺疾病史者33例(22.6%),角膜接触镜配戴者11例(7.5%);无明显诱因者15例(10.3%).其中有43.2%患者存在2种及以上因素.结论干眼症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发病因素有环境、全身及眼部疾病等方面.应针对导致干眼症的不同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以减轻、控制干眼症.
作者:王谦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从护理教育的全球化角度探讨了中国护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革护理教育,以适应护理教育全球化的对策.
作者:李小妹;王文茹;刘翠萍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71例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的护理经验.提出重点做好性早熟患儿的基础护理和痴笑样癫癎、行为异常、智力低下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安全护理;术后加强下丘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以确保患儿顺利渡过围术期.
作者:崔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现代手术室管理引进企业管理6西格玛理论,通过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优化手术室管理流程;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环节达到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对医疗护理隐患起到预防作用;通过目标管理、弹性排班,激发护士热情,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人力资源达到佳利用.
作者:张穗;邢海云;张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手术室工作任务繁重,日常事务多,合理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各班次是保证护理工作完成的前提.自2003年8月以来,我科尝试将护士排班本一途多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宋菲菲;李素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24例晚期肺或食管肿瘤并发癌性食管梗阻或食管气管瘘患者在内镜下实施经皮胃肠造口联合食管内支架术.术前给予心理支持及常规用药;术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术后给予饮食指导,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者实施家庭营养支持.结果24例无腹膜炎、误吸、食管穿孔、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d出现呕血,经止血处理后好转;2例经皮肠造口营养管返入胃内,后在胃镜辅助下重新放入空肠.2例在住院期间死亡;22例营养状态明显改善,体力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15d后出院,继续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邹志英;吴素梅;柏屏;彭南海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6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护理体会.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作者:王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护理方法.方法对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用葛根素0.4g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眼底病变好转(均P<0.05).结论使用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可靠.
作者:孙晓静;逄曙光;郑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动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2例需多次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同时在左、右桡动脉用常规动脉穿刺采血法和动脉留置针采血作血气分析检测.结果两种动脉采血法血气分析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留置针采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可用于在短期内需多次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测的危重症患者,以减少动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赵丽杰;刘秀芳;刘文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现阶段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对25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SCL-90评分除在人际敏感因子上低于常模外,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以及总分均高于常模(P<0.05、P<0.01);非手术科室护理人员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SCL-90评分均优于手术科室(P<0.05,P<0.01).护理人员积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常模,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结论现阶段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疏导、调整.
作者:尹凤玲;邓鸣鸣;谭玉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方法将35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目标组(180例)和常规组(172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目标组制订具体的健康教育目标,按目标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形成性测试、反馈矫正和评价总结.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目标组母乳喂养率、健康教育达标程度、主动提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产妇乳头皲裂、胀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体重回升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结论目标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碧蓉;林春英;邱静怡;薛海燕;林朝芹;陈白金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