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仁丽;朱丹;侯晓静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不同钠负荷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方法对45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应用0.9%氯化钠或2.0%氯化钠溶液进行雾化吸入.比较2种浓度雾化吸入后示踪物首次出现时间和雾化吸入前后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 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示踪物出现时间为(1.05±0.51)h,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为(1.22±0.44)h,前者示踪物出现时间显著早于后者(P<0.01);两者B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安全,有利于呼吸道纤毛转运,使排痰速度加快.
作者:张劲;金环;陈冬娥;缪玲莉;陈汉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对影响临床护理实习学生素质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得出评价临床护理实习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作者:王克荣;刘淮丽;刘芳;金毅;于洪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6例显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家庭随访、电话咨询等强化管理,对照组出院后不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坚持服药、定期检查,预防复发、识别发病先兆、家庭护理,自立和重返工作6个项目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精神症状改善程度(BPRS)、精神病性及社会功能恢复(SDSS)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出院后强化管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付凤珍;郭军;楚平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于患者出院1个月末采用家庭干预,以后每2~3个月1次.出院时及2年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后SANS各因素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及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家庭干预对巩固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控制其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明真;李遵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影响护士长管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和应对方式.方法应用护士长管理压力量表、压力应对方式量表(CSSS)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GHQ)对广西、广东、浙江地区相应医院共95名护士长进行健康状况和管理压力因素以及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护士长管理压力主要因素为护士长环境资源管理的压力,其次为护士长自身修养的压力;其主要应对方式为遇到问题能够冷静、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属积极应对方式.结论建议相关部门或医院领导重视护理队伍师资及病房环境设置的建设,给予护士更多机会进修或学习;病房空间结构设计合理,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要,提高管理质量.
作者:吕小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为了实时监测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质量,对2 290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透析机联机清除率监测器(OCM)模式,在血液透析前将有关参数准确输入联机清除率监测模式栏中,血透治疗期间仪器自动显示患者相关监测信息.根椐其信息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的护理.结果患者血透效果好,使长年维持血透患者治疗期间减少了反复采血带来的痛苦.提示,应用联机清除率监测是提高透析生存和治疗质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方法.
作者:卞淑芬;宋丽华;周银玲;解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影响.方法对89例2次住院的CHB患者,通过指导阅读健康教育手册、个别指导、集体座谈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其出院时、再次入院时采用CHB相关知识测试题、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患者CHB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再次入院时,患者虽对CHB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有所下降,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下降,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CHB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但须强化教育,使患者在自身健康方面达到知识、信心及行为的长久统一,并指导其处理好隐私与传染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
作者:贾冬云;蔡伯琴;李学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住院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干预组患者增加社区护理干预,并定期评价其遵医行为,及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给予指导.结果干预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空腹血糖.
作者:李长玲;穆信利;史晓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对2108例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1 703例(80.79%)出现心电干扰现象,其类型为心电图基线漂移、假性窦性停搏、假性QRS波群脱落、假性插入性室性早搏、假性室性早搏及假性室性心动过速;干扰原因为导线电极接触不良,活动干扰,患者自身肌电干扰,外源性电磁干扰及电池电量不足.提出准确判断心电图,需结合心电图形、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测心电系统.
作者:张纯桃;周笙华;陈翠芬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日达仙(Thymosin-α1,Tα1)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al调节免疫功能.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69.57%)显著高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肝功能及PT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病死率(21.74%)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综合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Tal免疫治疗能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洪芝;戴利玲;赵凤春;赵显芝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对38例行葡萄糖腹膜透析液(乳酸液)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估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护理.结果 38例腹膜透析患者中,16例营养不良,占42.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提出重视透析前营养状况,掌握好透析时机,注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是营养护理的重点.
作者:罗梅萍;缪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压疮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溃疡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30例.观察组清创后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加敏感抗生素外敷治疗,对照Ⅰ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加抗生素全身治疗,对照Ⅱ组采用庆大霉素湿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Ⅱ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Ⅰ组、Ⅱ组(均P<0.01);治愈率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外涂加敏感抗生素外敷治疗溃疡期压疮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朱华云;何红燕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72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属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1),父亲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母亲(P<0.05);患儿家属的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P<0.01).结论 PICU患儿家属存在焦虑情绪,面对应激事件时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且积极应对方式可缓解其焦虑情绪.
作者:周凤玲;向国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身心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调查表(MC-M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80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面对、屈服、回避3种应对方式的评分分别为(14.62±1.89、12.50±3.25、15.86±2.15)分;面对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经济状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回避应对方式中,仅不同病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EPQ中情绪稳定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掩饰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为面对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情绪稳定性、文化程度为屈服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病程为回避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3种应对方式的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对其身心症状相关分析示,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与SCL-90因子多呈负相关(P<0.05,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SCL-90各项因子则多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其身心症状密切相关,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物学治疗的同时,应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孙玉梅;王兴成;贾秀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1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取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并发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佃臻;时秀莲;邱会芬;崔玉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预防阿昔洛韦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深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针行静脉输入阿昔洛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明显减少阿昔洛韦所致静脉的损害程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廖春红;唐霞珠;潘婕 刊期: 2005年第23期
对1例糖尿病伴严重精神创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营造和谐的治疗环境,提高睡眠质量,满足自尊的需要.经治疗、护理,3周后患者的血糖、血压明显下降,愉快出院.
作者:蔡剑梅;范丽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综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主体性作用的实现途径、影响因素、特征维度、测量原则和方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内容;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信念对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成绩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作者:邓仁丽;朱丹;侯晓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期经胃管补液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36例HNDC患者随机分为鼻饲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鼻饲组采用胃肠道补液联合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及胰岛素;对照组单纯静脉补液治疗.结果72 h内鼻饲组18例(90.0%)血浆渗透浓度降至320 mmol/L以下,对照组6例(37.5%);鼻饲组治愈18例(90.0%)、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8例(50.0%)、死亡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胃管补充温开水联合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及胰岛素是抢救HNDC的有效措施,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景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给予25例长期卧床的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观察营养状态相关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肌酐、尿素氮无显著变化,且无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可供给足够的营养及热量,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涂颖;马容莉;袁方 刊期: 200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