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混合静脉营养配制室的管理

朱刚

关键词:静脉营养, 配制室, 护理管理
摘要:对混合静脉营养配制室进行人员、环境的管理及卫生学监测.结果1996~2003年室内卫生学监测各项全部达标;平均每年为临床提供7 000袋混合静脉营养液(TNA),抽检全部合格,经临床输注无感染及热原反应发生.提示,综合管理是TNA及配制室各项指标达标的保证.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咽部麻醉联合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减轻胃镜术不适反应

    将300例疑似胃疾病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各100例.对照1组于术前15~30 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 mg;对照2组于术前15、5 min喷洒1%丁卡因麻醉咽部;观察组使用山莨菪碱10 mg肌内注射和1%丁卡因麻醉咽部.比较三组不适症状(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呛咳、躁动)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1、2组(均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不适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2组(均P<0.05).提示,在非静脉麻醉条件下,山莨菪碱肌内注射联合丁卡因咽部麻醉能有效降低胃镜检查不适反应.

    作者:熊汉华;呼闯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耳穴贴压法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对122例癌症化疗病人采取自身对照法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即第1个化疗周期化疗前30 min给予止吐药(对照组),第2个周期采用耳穴贴压法联合止吐药(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控制率为97.5%,与对照组(3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耳穴贴压法联合止吐药可减轻或预防因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作者:韩光;李丽朝;周亚男;王凤华;迟春艳;邹洁晶;姜继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ARS疫期发热门诊护理工作感受

    总结14 d发热门诊的工作,从其工作特点、病人的需求,感受到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中,只有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和强化保健意识,将专才与通才结合,才能适应护理角色多重性的需要.

    作者:周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为了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对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从病人预处理开始至转出层流病房期间(14~38 d),经锁骨下静脉插管,输入配方营养液,营养液配制、输注、封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置管通畅.结果病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未发生PN相关并发症,除1例于骨髓极期死于败血症外,其余病例无病生存3个月至9年.提示予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骨髓空虚期.

    作者:陈惜遂;应文娟;卢锡芝;刘元生;蔡应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模拟训练法在护理专科生妇产科实习前的应用

    从本校2000级护理专科学生中随机抽取8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在妇产科毕业实习前进行2 d模拟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实习方式.出科后统一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结果实验组专科操作技能和病历书写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础护理操作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提示模拟训练可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并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工作能力.

    作者:郭静;孙健;贾爱芳;金辉;柴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海南省中医护理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获取海南省中医护理队伍现状量化数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海南省14所中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现状、护理工作模式及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中医护理队伍较年轻(20~39岁,占74.00%,护龄<10年者占58.96%);学历以中专为主(占91.83%);职称以护师为主(占63.00%),高、中级职称主要集中在省级中医院;推行整体护理模式病区仅占44.44%(16/36);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及熟练掌握电脑操作者分别为21.71%、5.98%.结论海南省中医护理队伍中高等学历及职称人员紧缺,且分布不均;继续护理学教育机会少,护理模式及管理工作滞后,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采取对策,以促进海南省中医护理的发展.

    作者:李丽花;王武军;王逸;毛玉兰;谢小蔓;黄玉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加强孕期营养指导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将200例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保健知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列出孕早、中、晚期食谱.孕中期开始测量两组宫高、腹围及胎头双顶径线.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7.0%).提示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可减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

    作者:秦爱敏;孔凤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血管意外病人家属焦虑的调查分析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300名家属进行焦虑状况调查和评定.结果家属的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女性高于男性(P<0.01),高年龄段高于低年龄段(均P<0.05),文化程度越低评分越高(均P<0.05),配偶评分显著高于父母或子女、旁系及其他角色(均P<0.05);家属SAS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家属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尤其应针对其中的女性、高年龄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及其配偶,以避免其不良心理影响病人.

    作者:易冬娟;陈丽丽;孔江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液体渗漏后改良拔针法效果观察

    抽取发生高渗液体渗漏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关闭调节器后拔针法,改良组采用低挂输液瓶后拔针法.结果拔针时,对照组疼痛加重5例,肿胀加重8例;改良组疼痛加重1例,无1例肿胀加重.提示小儿液体渗漏后改良拔针法即低挂输液瓶后拔针法,其效果明显优于常用关闭调节器后拔针法.

    作者:申子路;郭青梅;许向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人工流产吸引管行阴道灌洗68例

    阴道灌洗是妇科常用的护理操作项目,传统的灌洗器因多孔(4~7个)冲洗力度弱,且不易随窥阴器的转动而改变方向,常影响灌洗效果.鉴此,本科于2002年开始采用人工流产吸引管行阴道灌洗68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朱雯惠;官爱萍;郭贤贵;肖正安;张双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敷脐治疗甲氨蝶呤化疗致腹泻效果观察

    将60例应用甲氨蝶呤化疗致腹泻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糊状中药敷脐;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采用中药敷脐治疗,对甲氨蝶呤化疗致腹泻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加强对病人的护理,保证病人顺利完成化疗周期,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许守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校中专学生学习及恋爱问题调查分析

    采用问卷对本校医士班60名学生进行学习厌倦原因、对恋爱态度的心理动因调查.结果60.0%学生有学习厌倦心理,主要原因是因文化基础较差而感到学习难度大,缺乏信心,对教学方法不满等;46.7%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可以谈恋爱,其心理动因与认识、生理、情感、居住地和家庭教育等因素有关.提示对中专护生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陈依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校一至三年级446名护生及一年级5个班期末学习成绩平均分前10名(高分组)和后10名(低分组)的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446名护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均P<0.01),其中二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一、三年级护生;高分组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P<0.01).提示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一年级护生面临新的环境不适应及三年级护生面临就业压力而发生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成绩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黄夏冰;谭立宁;皮至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次性注射器两种抽吸药液方法效果比较

    将6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传统组各30名,将40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传统组各2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抽吸药液,按常规输液;观察组采用实用方法抽吸药液,按常规输液,比较两组抽吸药液所需时间、输液反应发生率及输液残留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抽吸药液所需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输液反应、输液残留液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提示采用实用方法抽吸药液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且不增加污染风险.

    作者:韩永毅;牟园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用避孕套和乒乓球制作子宫托

    老年子宫脱垂病人因年龄大、体弱或其他疾病不能耐受子宫脱垂手术者,常采用子宫托或子宫帽治疗.

    作者:韩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旋转体位清洁灌肠效果探讨

    随机将100例行腹部影像学检查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体位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清洁灌肠.结果观察组肠腔清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灌肠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旋转体位清洁灌肠能有效提高结肠清洁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赵巍;王传堂;王青妍;姜喜刚;李学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媒体技术在护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

    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178名大、中专护生实习前培训.结果护生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合格率79.78%~89.89%,并获临床教师的好评.提示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护生实习前培训,有利于护生角色转变,提高实习效果.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5例SARS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回顾性总结25例SARS病人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提出做好健康宣教,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积极对症处理,加强对有基础病病人的监护等是救治SARS病人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永英;毛永贤;刘军红;李慧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中毒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回顾分析125例急性中毒患儿中毒原因.结果儿童自身因素、家长安全意识不强、经济文化水平低、药品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是中毒的主要原因.提出需加强儿童安全监护、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以避免儿童中毒的发生.

    作者:卢佑英;周正秀;陈玲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家庭干预.采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估,并自制问卷于干预后进行遵医态度及家属对疾病认知水平评估.结果①家庭干预前、后观察组病人MRSS、SDSS、GWB及SES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观察组病人对服药看法、遵医程度、用药的持续性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助于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和遵医态度,提高其幸福度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刘琳;高彩凤;岳淑英;詹来英;刘文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