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液防压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刘丽萍;张素兰

关键词:输液滴速, 防压, 支架, 制作, 效果满意, 临床应用, 穿刺部位, 设计, 静脉
摘要:为了避免静脉穿刺部位受压导致的输液滴速减慢或不滴,我们于2003年10月设计了输液防压支架,经临床应用头半年,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子宫切除病人实施出院随访的实践与思考

    为解决子宫切除病人出院后遇到的各种身心问题,将444例全子宫切除出院病人的资料登记入册,于出院后7 d至1个月通过电话访问.结果444例中430例获访,其中215例存在健康问题,需接受医务人员指导和帮助,病人对回访满意率达100%.提示电话回访能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解决健康问题,密切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亦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

    作者:伍丽霞;罗润华;柳毅;仇海连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糖尿病足溃疡断层游离皮片植皮术病人的护理

    对30例糖尿病足溃疡断层游离皮片植皮术治疗的病人,术前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供皮区及受皮区的观察及处理,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及出院后足部自我保健.结果30例病人植皮术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30.6±11.8)d,术后平均(14.3±5.2)d痊愈出院.

    作者:周秀珍;罗曼;甘春梅;张静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利维爱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期妇女取宫内节育器效果观察

    将86例绝经期取宫内节育器病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观察组采用利维爱、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后取宫内节育器.结果观察组取节育器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腹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利维爱、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后取宫内节育器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成功率.

    作者:韩红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介绍一种多功能清创台

    头面部、四肢外伤清创术临床常见.为避免常规清创将病人的衣服浸湿,手术床污染,或另派人托起患肢,给病人和工作带来的不便,我科于2003年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清创台,在临床上应用于900余例病人,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厚芬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多功能层流净化机用于手术室空气动态消毒效果观察

    将3间面积相同、手术参加人数相同的手术间分三组,分别采用多功能层流净化机行手术全程动态空气消毒(观察组)、多功能层流净化机行术前静态空气消毒(对照Ⅰ组)、紫外线灯术前照射行静态空气消毒(对照Ⅱ组).结果观察组消毒效果显著优于对照Ⅰ、Ⅱ组.提示应用多功能层流净化机对手术室进行动态空气消毒,消毒效果良好.

    作者:郭月琼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异位妊娠因素分析及护理

    为探讨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将197例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后发生PEP的17例分为PEP组,未发生PEP的180例分为非PEP组;比较两组年龄、婚育史、停经时间、输卵管妊娠史及术前β-HCG等临床资料.结果前3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后2项PEP组显著高于非PEP组(均P<0.01).提示本组17例发生PEP与输卵管妊娠史及术前高β-HCG值有关;对发生PEP的病人,术后需密切观察β-HCG值、腹痛、阴道流血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腹腔内出血即应手术治疗并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张巧利;叶志芬;徐银帆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经腹腔镜与经腹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护理优势探讨

    对8例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病人采用经腹腔镜下和经腹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各4例,比较两种手术效果,并对两者的护理优势进行分析.结果经腹腔镜手术较经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提示腹腔镜下手术能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同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徐艳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手术病人对自控镇痛认知与需求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手术病人对术后疼痛与自控镇痛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68例手术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仅有16.0%病人知道术后疼痛可致并发症,38.1%病人认为术后疼痛没必要治疗,仅38.1%病人选择自控镇痛,不同学历、职业、月收入及住院费用支付形式的病人对自控镇痛的需求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手术病人对术后疼痛的危害性及镇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控镇痛的需求偏低,对手术病人应加强术后镇痛的宣教工作,尤其是低学历、非医务人员的病人.

    作者:赵勤俭;刘军红;井坤娟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带蒂睾丸鞘膜嵌置覆盖结合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的护理

    采用带蒂睾丸鞘膜嵌植覆盖新尿道结合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对21例尿道下裂病人进行治疗,护理要点为:严格术前准备,减少感染机会;保持伤口及尿道口清洁;掌握术后更换敷料和拔管的时间;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21例均手术成功,其中9例获访6~38个月,均排尿通畅,未发生尿瘘.

    作者:杨国红;张素珍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2例升主动脉合并降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的配合

    介绍2例采用腔内隔绝术和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相结合的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升主动脉合并降主动脉夹层的术中护理要点.提出手术室护士熟悉手术过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艳;王蕾;张静;常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后三种方法镇痛效果比较

    选择142例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A(45例)、B(57例)、C(40例)三组,分别于术后给予口服瑞普乐、静脉微量泵输入芬太尼及两者联合使用.观察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种方法均能达到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

    作者:陈欣;邢惠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经乙状结肠造口灌洗治疗肠梗阻效果观察

    对20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肠硬阻病人采用经造口灌洗治疗,结果18例肠梗阻缓解,2例症状明显减轻.提出此方法不会污染病人衣物,可节省费用.

    作者:卢芳;冯毕龙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手术配合

    总结18例肝癌病人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的手术配合要点,提出做好病人身心准备,掌握射频仪器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是其关键.

    作者:陈娆;韩得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颅内出血术后病理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结8例颅内出血术后发生病理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PSAS)病人的护理.提出对于颅内出血并破入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病人术后3~7 d应重点观察其意识及呼吸变化,及时发现PSAS,发生PSAS后重点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及心理护理.

    作者:陈春燕;贾永红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2例降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双侧腋-股动脉分流术的护理

    总结2例降主动脉夹层双侧腋-股动脉分流术治疗护理经验.认为此种手术方式能减轻对夹层主动脉的压力,减少和防止主动脉破裂的危险.其护理要点为术前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术后仍需控制血压、防止感染、避免人工血管压迫及血栓形成.

    作者:蒋俊华;李燕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巨块型肝癌病人行氩超冷刀手术的护理

    对26例行氩超冷刀手术的巨块型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提出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重点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雅;刘文清;张明珠;龚加庆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5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临床分析及护理

    对5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育龄妇女占57.1%,均为良性,囊性多于实性(占98.2%),且多发生于右侧(58.9%).除1例早孕合并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病人行保守治疗外,余均手术治疗.提出病人入院后应立即根据急诊抢救程序实施抢救,与医生密切配合,加强心理护理与针对性护理,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李玲新;钟蔚红;蔡芙英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术后病人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分析总结1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认为年龄大、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术前禁饮时间过长、术中血压过低、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及病人未及时翻身和活动等是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提出术前应严格掌握禁饮时间,术中防止血压过低,术后除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与手术相关的内容以外,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四肢活动.

    作者:陈玉琴;王素云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0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手术室护士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有所不同;手术室护士面对工作压力时多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示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压力源.

    作者:黎德芝;李小麟;杨立惠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致血标本溶血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静脉采血时标本发生溶血的情况,评估护理干预在预防其发生溶血中的作用.方法将375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25例.A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常规采集静脉血;B组用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常规采血;C组在使用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时,针对血标本溶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较三组溶血发生率.结果 A、B、C三组溶血发生率分别为5.6%、27.2%和7.2%.B组显著高于A、C组(均P<0.01);A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集静脉血样时,易致血标本溶血;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溶血发生率.

    作者:刘淑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