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美;曾新芝;刘晓荣;冯雪莲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透效果的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血透病人和同期50例非糖尿病肾病(非DN)血透病人,分别观察其存活时间、死亡原因、并发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1~2年,>2年存活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病变,其次为感染;首次透析时肾功能与病死率成正比;DN组透析低血压、心血管病变、感染及视网膜病变较非DN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血透前Glu,血透期间Al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充分的血透、减少透析时血糖的波动、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是减少终末期血透病死率,提高其存活时间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昌娥;陈少秀;杨红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20例肾上腺肿瘤病人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治疗,住院5.0 d出院.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密切监测血压及电解质变化;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及并发症的护理,指导病人饮食和活动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丁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将80例昏迷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均用普通一次性输液管滴入200 ml鼻饲流质,速度A组80 gtt/min,B组100 gtt/min.结果A组无1例窒息,B组出现2例窒息;两组鼻饲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昏迷病人鼻饲以80 gtt/min为宜.
作者:张云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35例机械通气病人在撤机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撤机前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撤机护理目标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撤机效果.结果撤机前,30例肺功能良好,3例经2次复机后肺功能良好,2例因病情恶化死亡.
作者:芦良花;蒋玲;冯海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联合营养治疗的作用.方法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442例结、直肠癌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212例,术后周围静脉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230例,单纯行周围静脉营养.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联合营养治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张凤兰;张东华;肖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Ⅲ度压疮是长期卧床老年病人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极容易导致败血症,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老年Ⅲ度压疮病人24例,均采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蕾;冯艳荣;季雪飞;丁慧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以L1~L2为穿刺间隙,对照组为L3~L4.两组镇痛方法、所用药物及浓度相同.观察两组镇痛药首剂量、起效时间,PCA次数,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其余项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L1~L2间隙穿刺硬膜外镇痛分娩,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吴五矛;刘振玉;冯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护理方法对子宫切除病人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9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饮食护理;观察组实施调整后的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浆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子宫切除病人围术期实施新的饮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不同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球香;何卫玲;方秋英;胡高瞻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96例(168耳)分泌性中耳炎致传导性耳聋患儿采用生物陶瓷置管术治疗.结果术后1周纯音听力平均提高10~25 dB,脱管后6~12个月听力达 27 dB.提示加强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预防脱落、堵管、中耳再感染,加强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魏翠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健康教育调查表,对2002年9~10月90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健康教育面仅占43.7%;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及较满意依次为健康教育效果、内容及形式,其中以电视教育方式受欢迎;对教育内容要求多种多样,以休息与活动原则、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居多,分别为81.6%、80.8%、79.9%;要求传授教育者以医生和护士为主.提示应加强门诊健康教育的管理及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相结合,全方位满足病人需求.
作者:程丽萍;李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将60例妇科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日当晚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足部保健,即术日当晚给以温水足浴10 min后行足部反射区按摩.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提示足部保健有利于术后病人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和正常饮食.
作者:刘莉;区爱武;林蕾;曾芝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病例简介:患儿,男,1岁10个月.2002年8月9日21:00患儿母亲喂食新鲜带核桂圆时不慎误入气管而急诊.当即患儿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护士立即护送患儿至五官科,拟行支气管纤维镜取出桂圆.途中,急诊护士将患儿俯卧于自己左前臂,使患儿头部处于相对低的位置,叩打其背部数下,患儿将桂圆咯出,呼吸立即改善,口唇渐红润,给予抗炎等常规处理,观察1 d后康复出院.
作者:付沫;吕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许多痔疮病人须通过手术而治愈,但年老体弱、孕产妇、婴幼儿等不宜手术者,希望通过其它方法解除痛苦,达到治疗的目的.2000~2002年我院肛肠科门诊采用中药坐浴疗法治疗痔疮600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小女;李麦玲;孙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78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造成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对疾病无自知力和精神症状所致(占48.72%);12.82%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11.54%是由于对医护工态度不满意;26.92%是与病友、家属出现矛盾或受病区环境影响.提示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建设、转变管理模式,宣教家庭应对知识,可减少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作者:陈兆红;陈淑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我国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转变、组织形式、标准的实施等研究进行综述,提示我国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发展和健全.
作者:邢晓燕;张亮;宋木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结合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中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内容、范畴、方法,综述了当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聂玉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19例四肢骨肿瘤病人采用骨水泥、自体骨粒、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庆大霉素加内固定重建骨肿瘤切除骨段及人工关节治疗.术前给予心里支持,预防或减轻化疗并发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患肢护理,早期实施患肢功能锻炼.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除1例术后1年因发生肺部转移而死亡,其余病人重建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该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肿瘤切除彻底,重建肢体功能恢复快而好等优点.
作者:张巧娥;赵芳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100例ICU病人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针输液系统进行置管给药,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9.0%;操作时间平均13.0 min;留置导管时间平均95.0 d,无并发症发生.提示PICC无针输液系统安全、省时,应用效果肯定.
作者:陈妙华;洪彩虹;周玉华;曾文;黄丽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长期从事ICU工作护士的心理状态;探讨降低ICU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方法使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Catell-16PF)对25名ICU护士(观察组)及25名普通病房工作的护士(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观察组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atell-16PF评分中的稳定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敏感性、紧张性等人格特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期从事ICU工作的护士相对心理稳定性较低,敏感性及紧张性较高.造成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应进行定期心理评估,采取适当措施减轻ICU护士的心理压力,以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谢莉;秦云;覃仕英;王西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1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人在发病的不同时期行药物、激光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治疗的病人,视网膜复位率达85.0%,视力改善率75.0%;晚期或复发病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57.0%,视力改善率43.0%.提示早期诊断、治疗及全面细致地护理,对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丁体英;聂晓东;高琴琴;纪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