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春萍;张茹英;化前珍
2001年5月在院前急救成批病人时,我们就地取材, 用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应用于外伤性张力性气胸病人的抢救,效果确实, 介绍如下.材料:一次性输液器1副、无菌生理盐水250 ml(1瓶),12~1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1 个、1 cm×15 cm细胶布4条,2 cm×15 cm宽胶布2条,剪刀1把.操作方法:常规打开一次性输液器,从莫菲氏滴管下狭窄处剪断,保留下段,断端插入除去
作者:王书平;冯继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护理学概论>是面向大专以上护生开设的介绍护理理论与护理发展动态的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1].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多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系统知识,但师生交互性较低,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1999年8月,我们在<护理学概论>教学中,采用交互式学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作者:尼春萍;张茹英;化前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晚期癌症病人约有70%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1].癌症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WHO对癌症疾病的三阶梯治疗的推广,癌性疼痛已由按需给药向按时给药转变[2].我院于2001年3~6月,对76例中晚期癌症疼痛病人应用奇曼丁镇痛,并进行了疗效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京娥;陈声波;熊建萍;刘丛笑;罗霄;陈述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延长玻璃体切除眼内充填术后病人的有效体位(面低枕高位)维持时间,使病人舒适,减少术后复发率.方法随机将100例玻璃体切除眼内充填术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自制便携式额颏头位架维持俯卧位,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有效体位维持时间明显延长,眼部充血、水肿,肢体麻木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便携式多功能额颏头位架符合人体面部的生理弯曲,能够与额颏部完全吻合,使头位固定而不易滑脱,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者:李立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将6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宫口开大3 cm以上、产痛剧烈时吸入氧化亚氮,对照组剧痛时予注意力分散的心理安慰.结果观察组镇痛优良率76.67%,有效率达93.33%.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脐静脉、脐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氧化亚氮吸入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子宫胎盘的血流无明显影响,不干扰胎儿的生理代谢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尹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90% 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临床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代谢异常.因此手术、麻醉危险性比较大,50年代围术期病死率达30%~50%,现降至5%[1].我院1996~20 00年共施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8例,由于加强了围手术期血压的管理,手术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作者:徐晓菊;胡爱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护理人员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生性护理教育[1].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我院的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使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2001年1月,笔者对本院护士的继续护理学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张立新;刁惠民;康丽艳;赵崇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减轻妇科手术病人因术后存在不适症状所造成的忧虑.方法对196例妇科良性肿瘤病人(术后7 d)进行调查,然后再请受调查者出院时随带一份问卷,待症状消退后完成问卷并寄回.问卷回收率85.20%.结果病人术后存在9种常见不适症状(盆腔创面牵拉痛、腰背酸痛、膀胱牵扯痛、盆腔下坠感、肠蠕动痛、腹部伤口痛、静脉穿刺点痛、肩胛骨下牵拉痛、腓肠肌痛等),症状发生与妇科3种常见手术方式无相关性.76.08%的不适症状于术后30 d消失,96.36%于术后60 d消失.结论在病人出院前做好解释说明,让其了解不适症状发生的原因及症状消退时间,可解除病人康复期后顾之忧.
作者:陈跃文;杨树红;马燕春;黄美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高压氧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减少中枢神经的缺氧性损伤.我科1999 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16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行高压氧治疗,效果良好.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王庆霞;孙春焕;刘怀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血液透析尤其是危重、急诊透析病人,病情重、血液循环差.虽然静脉血管通路可经常规静脉推注0.9%氯化钠方法证实在血管内,但由于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必须达到150~230 ml/min,压力大,经开机透析时静脉血管常常又会出现肿胀,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进行,甚至出现透析管道、透析器凝集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0年6月笔者设计了一种新方法来证实静脉血管通路是否通畅,经60例临床应用,结果满意.
作者:彭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精神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严重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可能发生危害自身及社会集体的行为.鉴此,对病人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至关重要.2000年8~12 月我们对5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林爱娥;陈丹丹;曹飞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于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对9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支架植入术病人采用低温液袋压迫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196例中,男132例、女64例,年龄大65岁, 小49岁,平均58.0岁,其中PTCA 70例,冠脉支架植入术12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治疗方式比较,均P>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方法:观察组采用500ml的生理盐水塑料液袋,冰箱冷却至10~26.1℃,重量500 g,术毕放置于加压包扎后的股动脉穿刺处,压迫6 h取下 .对照组术毕采用500 g砂袋压迫止血,压迫时间同观察组.
作者:许慧;温澄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降低大肠癌病人大剂量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48 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55例晚期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4 h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拔针前再推注20 ml冲管.观察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4 h推注肝素盐水稀释液(肝素钠12 500 U+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0 ml,拔针前推注20 ml冲管.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25.7%(9/35),对照组90.0%(18/20),两组比较,χ2=21.046,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未发生Ⅲ、Ⅳ度静脉炎.结论肝素盐水稀释液能有效降低大剂量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持续滴注48 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岱佳;谢德荣;谢雪霞;陈丽容;梁佩仲;吴琛;陈紫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更好地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全方位为病人服务,2000 年4~5月,我们对门诊注射室200例病人进行护理需求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作者:陈晓燕;郑修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它具有关节腔损伤小、切口小、术后反应轻、诊断明确、操作精细合理、术后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功除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外,其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我科自1999年8月至2000年10月行膝关节镜手术102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菊英;高春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2001年6~7月采用可调式宽扁止血带对输液病人行静脉穿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选择2001年5~6月在我科住院第一次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60例,男40例、女 20例,年龄23~65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单日使用胶管止血带为对照组;双日使用宽扁止血带为观察组.
作者:张用娥;蒋云;吴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2001年 1月我院推出了临床护士星级管理与等级管理(分级管理)和末位淘汰制办法,初步建立起一套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介绍如下.1 基本思路
作者:陈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网.近20年来,随着网络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Internet已深入到个人计算机网络阶段,并开始应用于护理领域,为推动全球护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Internet在护理学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检索、查询护理信息 1.1 通过检索获取护理信息 Internet是世界上大的信息网络,也是大的信息资源库, 护理信息资源也包括其中.护理工作者网上获取专业信息快捷的方法
作者:陈霞;黄云剑;明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呈进行性加重,目前无法治愈,只能临床缓解.为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将自理学说应用于COPD病人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一般资料
作者:王芳;法淑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预防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发生褥疮.方法随机将306例老年病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54例),观察组病人皮肤易受压部位使用复方茶叶垫(自制),对照组使用海绵垫.结果两组在预防垫平均使用时间、翻身间隔时间、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等方面比较,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复方茶叶垫能有效预防老年病人褥疮形成,且经济实惠.
作者:周夏兴;骆丹茵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