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干细胞,又称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HOC),在体内可分化为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目前HOC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及干细胞移植技术已为肝病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主要就肝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的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徐玉敏;谢青;周霞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爆发流行的报道.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但所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神经系统感染发病年龄一般小于5岁,而小于1岁的患儿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组.EV71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急性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和脑干脑炎,其中神经性肺水肿是死亡的主要原因.EV71的检测方法有病毒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抗体检测,较常用的方法仍是病毒培养.EV71感染的治疗包括IFN-α、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WIG)、新药Pleconaril,其中以Pleconaril效果好.
作者:郭红梅;朱启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与多种胃部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幽门螺杆菌可表现为多重感染,感染后治愈较为困难,可能与其复杂的多因素致病机制相关.虽然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宿主、环境因素有关,但其各种毒力因子的遗传多样性亦起到重要作用.现已发现幽门螺杆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对该菌全基因测序工作的完成,为探讨毒力基因及其相关功能提供了研究基础.cagA、vacA、ure是非常重要的毒力基因,分别编码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细胞空泡毒素和尿素酶.在不同菌株中,几种基因的表达各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毒力,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作者:严英;钱利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但其基因组的复制是通过DNA-RNA-DNA的途径来实现的.作为从RNA逆转录为前基因组DNA的模板,3.5千的RNA的转录非常重要.目前的研究证实,前基因组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CP)是2段位置相近,但结构与调节机制又不相同的启动子,虽然均指导3.5千核苷酸的RNA转录,但作为前基因组和翻译模板的RNA,其5'末端序列不同.前基因组启动子序列活性受到一系列不同的蛋白质因子的调节,增强子对于HBV前基因组启动子的活性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成军;董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尿道感染及脓毒尿症的主要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术技术扩大了对其毒力因子的检测范围,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了概述.
作者:尹晓琳;魏林;侯天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就近两年泛昔洛韦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相关进展、长期治疗后出现的耐药突变以及其他核苷类似物的交叉耐药等问题作了综述.
作者:唐霓;郭树华;黄爱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对于疾病与基因差异表达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为此人们建立了一系列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本文就这些方法从其原理、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优缺点及其改进方法等加以简要概述.
作者:郑敏;蔡卫民;陈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急性传染病,人类由于接触牛、羊、马等病畜或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皮毛而感染.本病的临床特征为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的非化脓性无痛性溃疡、焦碳样结痂及周围组织广泛的非凹陷性肿胀和全身毒血症状,少数波及肺、肠、脑膜或形成败血症.
作者:万谟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些年来,真菌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认为治疗真菌病除了抗真菌药外,还需使机体处于高免疫状态.DNA免疫被证实比传统疫苗能更有效地刺激细胞免疫功能.本文综述了近4年来真菌DNA免疫基础性研究的进展,概述了目前己研究的几种真菌DNA疫苗并分析了影响真菌DNA免疫的因素,讨论了增强真菌DNA免疫效应的策略.
作者:沈继川;谢奇峰;姚集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第五届国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和汉坦病毒(HV)学术会议于2001年6月中旬在法国东部阿尔卑斯山麓的安尼西(Annecy)市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42篇,其中大会报告59篇.现将会议有关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方面的报告内容简介如下.
作者:白雪帆;杭长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现代传染病监测系统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对特定人群相关疾病的新信息获取也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疾病监测,常常因监测资料不完整、信息滞后或数据不规范等,而不能与实验室及流行病学有机结合.新发传染病、抗生素耐药及生物恐怖等,需要全球加强监测.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国家希望改进传染病监测技术并期待实行电子报告系统,以弥补当前疾病监测中的一些蔽端.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将数据从公共卫生实验室直接上报到国家级监测数据库,的确为公共卫生官员迅速了解疫情并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疾病进一步蔓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手段.但是,电子监测报告系统的实施,在某种意义上,比应用一项新的技术简直要复杂得多.本文对美国公共卫生实验室电子监测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介绍.
作者:刘北斗;徐旭卿;闻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HIV流行已抵消多年来在降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的所有进步,HIV感染已成为世界五大杀手之一,也是全球儿童的一个主要死因.虽然HIV流行严重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亚洲的感染和发病趋势在升高,我国的HIV感染情况也非常严峻,因此加强HIV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十分迫切.
作者:曹韵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研究胰腺癌的预防及保健措施,目前主要是根据流行病调查资料.富含水果、蔬菜的饮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吸烟是明确的危险因素,K-ras突变基因在诊断及筛选方面有一定作用.
作者:聂时南;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