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荣雅;徐海娟
为探讨适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采血方法,对30名志愿者于上臂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后随机分成肝素封管组(A1)和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组(B1),分别于空腹及服糖溶液后0.5、1、2、3 h在留置针处采血1.5 ml,同时在对侧上臂直接穿刺采血1.5 ml作对照组(A2、B2);测定各组血糖值并问卷调查30名志愿者对两种采血方法的主观接受程度。结果空腹及服糖溶液后血糖值A1与A2组,B1与B2组,A1与B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30名志愿者全部愿意选择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提示静脉留置针采血可替代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行OGTT试验;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为宜。
作者:王建新;谢丽萍;张汝英;邹洪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正常的胎动是胎儿健康的指标之一,胎动监测对了解胎儿宫内安危有重要意义。1999年5~7月我科对100例待产妇进行胎动监护的指导,并教会孕妇自己计数胎动,结合B超、胎心率电子监护结果,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对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100例,年龄21~38岁,平均26.61岁。初产妇74例,经产妇26例,孕35+4~43周;单胎妊娠98例,双胎妊娠2例;过期妊娠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1.2 方法 监测方法:由主管护士向孕妇讲解计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让孕妇取左侧卧位,自数胎动次数,3次/d,分别为早、午、晚餐后各1次,每次1 h,并将胎动次数记录于胎动计数表内,每晚总结12 h胎动数(3次总和乘以4即为12 h胎动计数[1]),每名孕妇自入院日开始监测胎动情况直到临产。常规进行B超及胎心率电子仪监护,每周1次,有异常者及时检查,以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胎动判断标准:每小时胎动数≥3次或累计12 h胎动数≥30次为胎动正常;每小时胎动数<3次或12 h胎动数<10次为胎动减少[1]。
作者:关渐明;杜彩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针对临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不做过敏试验或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现状,为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对150例因感染而需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用青霉素皮试液和头孢菌素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头孢菌素,两种皮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χ2=9.59,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提示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必须以原液对患者行皮肤过敏试验,不宜用青霉素皮试液替代。
作者:李洁;孙玲红;罗泓;张淑华;王京凤;熊友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用甲硝唑粉加庆大霉素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褥疮1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褥疮患者中女22例、男9例,年龄65~87岁。为Ⅱ~Ⅲ期褥疮,平均面积2 cm×3 cm~4 cm×5 cm。原发病:晚期癌症11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感染8例,高龄疝修补术后7例,梗阻性胆道疾病术后5例。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红外线灯照射局部15~30 min,照射后行外科无菌换药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再用棉签蘸庆大霉素液外涂疮面(合并糖尿病者先用普通胰岛素0.3 ml加20 ml生理盐水涂擦)[1],再用甲硝唑粉(甲硝唑片剂1~3片碾制粉状)均匀撒布于疮面上,用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1次/d,Ⅲ期褥疮2次/d。 对照组:除不用甲硝唑粉剂撒布外,其它方法同治疗组。1.3 疗效标准 治疗1周内局部组织基本修复为愈合。治疗1~2 d渗出物减少,红、肿、热、痛减轻,1周内褥疮面积逐渐缩小、变浅、结痂为显效。治疗后1周内局部无变化或加重,红、肿、热、痛未减轻为无效。
作者:蔡文;郑三华;余小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提高存活率和恢复良好率。但低温治疗亦可引起心肺功能、血液凝固系统及免疫机能的障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1 治疗机制 亚低温治疗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实验研究指出可能机制有:①降低氧耗,改善能量代谢,减轻酸中毒;②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③减少Ca2+内流,调节Ca2+靶酶活性;④减轻再灌注脑损伤,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⑤保护脑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⑥改变基因表达;⑦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死亡[2];⑧有效抑制一氧化氮(NO)急剧升高对神经的毒性损害[3]。2 降温及复温方法2.1 降温法 临床通常用头部冰袋、冰帽、全身冰袋、降温床垫(冰毯)和药物等降温方法。头部冰袋、冰帽仅用于局部降温,体温下降较慢,且难以维持恒定的低温状态;降温床垫多为半导体制冷,降温效果较好;药物降温主要用中枢镇静剂(巴比妥钠、氯丙嗪等)、镇痛剂(吗啡、杜冷丁等)、肌松剂(琥珀胆碱、卡肌宁等)。目前多用药物诱导降温加降温床垫的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采用全身降温毯加冬眠肌松合剂能使患者体温在数小时内降至亚低温水平,并维持数日较稳定的亚低温状态,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4]。从正常体温开始,一般经4~6 h降至35℃以下;原有38℃以上发热者,经8~12 h降至35℃以下[5]。亚低温维持时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24~48 h,病情危重可相应延长时间,但一般不超过1周;温度不低于33℃,因为33℃以下的低温和长时间使用低温会加重对免疫系统的损害[6,7]。
作者:连初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移植是修复腭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新方法,该手术能即刻修复肿瘤切除术后腭部缺损,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1988年11月至1999年10月,我科采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移植修复腭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76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男31例、女45例,年龄30~72岁,平均51.0岁。腭部鳞状细胞癌34例,腺样囊性癌10例,腺癌9例,粘液表皮样癌8例,乳头状腺癌6例,恶性黑色素瘤5例,白斑恶变4例。缺损范围:2.5 cm×2.0 cm~5.0 cm×4.0 cm。76例中腭部洞穿性缺损46例;应用一侧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68例,双侧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8例。1.2 手术方法 76例均在全麻下行肿瘤扩大根治术,创面彻底止血,从颊侧切口内分离颌骨外侧壁的颊肌附着点,暴露颊间隙,钝性分离显露颊脂垫,提起颊脂垫前部,将其延长和改形,使其成为蒂在后方的脂肪组织瓣,将带蒂颊脂垫牵向缺损区,在无张力情况下与创缘缝合,如果腭部缺损范围较大,一侧带蒂颊脂垫不能覆盖缺损区,可采用双侧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1.3 结果 本组70例术后6~8周创面完全上皮化,再生的粘膜光滑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口腔粘膜;4例因局部感染致组织瓣坏死;2例组织瓣未能完全覆盖缺损区使上皮化不全,致腭部残留1.5 cm及1.0 cm的洞穿性缺损。58例随访6个月至6年,轻度张口受限6例,中度张口受限5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8例,死亡6例,其余口腔功能正常。
作者:魏崇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社会地位的前提。如何持续、动态、有效地对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以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是我国护理界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科威特国医院目前执行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职业道德建设采用了建立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规章制度、上岗前的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持续动态地对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估和评估后的奖惩激励措施等,保证了护士总体职业道德素养。这些做法可为我国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介绍如下。1 设立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条规 制订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条规是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的前提。科威特国每个医院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护士职业道德管理制度,以适应其护理要求。如《护士职业执业标准》、《护理模式及护士角色的基本要求》、《病人的权力与义务》、《各级护士的权力与义务》、《护士行为不当处罚条例》,以及《护士着装条例》、《护士度假制度》等。这些条规从法律上、制度上明确了护士执业时具备的业务素质、职业素质以及从事护理工作的低年限、身体和心理素质;规范了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关系行为准则和处理原则;明确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角色的扮演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有利于患者康复这一目标。在《各级护士的权力与义务》条规中有一细则,要求护士热情、亲切、自然、耐心地与患者交谈,不得冷淡、漠视患者的询问和要求,更不得发生任何争执;护士与患者争执,不论有任何理由,都是护士失职。因患者住院期间角色转换、心理往往处于应激状态,言行举止在某些方面会与常人不同。理解、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是护士的责任。《护士着装条例》、《护士病事假条例》、《休假的原则及要求》等几乎包容了护士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和解决原则。并将每一细节转化为可评估的条款列入护士长操作的《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评估表》中,便于持续、动态、有效地对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估、反馈。护士在熟悉、掌握有关条规后,能够明确自己在工作中应具有的道德素养。使自己自觉、积极、主动地以相关的道德行为条款为准则处理好各种关系,尤其是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维护患者的权力,使患者处于佳的心理状态、享受佳的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作者:关剑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医疗体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随机抽取住院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体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医疗体操,于第1(治疗前)、7、15天分别测胸廓呼吸差、脊柱活动度。结果显示体操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医疗体操能防止关节僵直畸形,改善胸廓活动度、降低致残率,能促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施丽;陈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护理统计学是高级护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已受到高护学生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单纯传授统计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智能;只满足于学生对统计公式和结论的机械记忆,对其概念不够重视;只满足习题练习,不重视通过分析、理解过程来发展学生思维。在护理统计学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应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由传授知识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针对这一观念的变化,护理统计学教师除了讲好教材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自学的能力。1 引导模式1.1 激疑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再组织学生看书、自学、探索研究。如讲完中位数直接计算法后,在黑板上写出8例食物中毒患者的潜伏期资料为2、6、3、4、10、10、20、20 h,求中位数,这时学生一般会算出两个答案,即7 h和8 h,如果此时就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效果不理想。如采取激疑引导法教学,将这8个数据分别变换位置后,可计算出多个结果。请学生先看书,然后教师强调一组数据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因此正确答案是8 h,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1.2 问题引导 教师根据教材重点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这实质上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如在引入标准差这一概念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需要离散趋势指标?标准差是如何得到的?有什么用途?怎样计算?公式中X各代表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再听教师讲课,收效较好
作者:赵宏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显微外科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采用浅静脉游离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16例,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1~56岁,平均28.0岁。动脉损伤9例,肱动脉4例,股动、静脉3例;血管完全断裂并缺损>2 cm 7例,部分断裂合并大段挫伤5例,单纯挫伤血栓形成4例。交通事故11例,高处坠落伤1例,机器挤伤2例,爆炸伤2例。16例中有12例合并骨折,3例膝关节脱位,1例合并膀胱破裂。1.2 手术方法 手术根据损伤部位选择持续硬膜外或臂丛神经麻醉,清理血管周围组织及血管残端,彻底清除后更换清创器械。选择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固定骨折部位。对血管完全断裂缺损者,彻底处理残端;对血管部分断裂并挫伤的患者,切除挫伤血管壁段;对单纯血栓形成经取栓后发现血管内皮损伤严重者,切除相应的血管损伤段。测量血管缺损的长度,取对侧大隐静脉或头静脉等长,并附带周围软组织,结扎分支,分别标记远、近端,用0.1%肝素盐水浸泡已游离的浅静脉。供区血管残端结扎。以近端吻合动脉的远断端,远端吻合动脉的近断端,采用端端间断吻合,修复周围软组织。1.3 护理1.3.1 术前护理1.3.1.1 心理护理:患者因意外创伤加之创伤的疼痛而产生恐惧心理,给予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说明不良情绪对血管移植修复的影响,并介绍手术成功的可能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3.1.2 急诊观察及护理:本组患者多为复合伤,损伤重,血管损伤后出血量大,合并休克者占9例,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休克。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每15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记录。留置尿管,每小时观察尿量并记录,如尿量<30 ml/h,应加快输液速度,给予利尿剂及抗休克药物,及时发现有无肾衰竭。本组发生肾衰竭1例,经及时有效的血液透析痊愈。
作者:崔瑞荣;王秀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指由于局部神经血管营养失调所致的女阴皮肤、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病变区域皮肤和粘膜多呈白色[1]。因其病程长,奇痒难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12月收治慢性外阴营养不良106例,在中药熏洗基础上行红外光照射治疗,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年龄8~60岁,平均36.3岁。其中增生型营养不良(外阴奇痒难忍,皮肤增厚似皮革,粗糙隆起,有多个白色和红色区相间隔)54例,硬化苔癣型(萎缩型)营养不良(病变区发痒,皮肤粘膜变白、变薄萎缩,失去弹性,干燥易破裂)36例,混合型营养不良(菲薄的外阴发白区的邻近部位或在其范围内伴有局部皮肤增厚或隆起)16例。1.2 方法 先采用中药外洗剂(苦骨30 g、蛇床仁30 g、银花15 g、黄芩15 g、黄柏15 g、白芷15 g、地胆草30 g、花椒10 g、当归15 g、白藓皮15 g、丹参20 g)装入布袋内,放入较大搪瓷盆内(忌用铁器)加冷水浸泡30 min,再煮沸15 min,待药液为40 ℃ 时熏洗外阴30 min。然后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BPM红外光治疗仪,将功率调至10 W,灯头对准病变区域垂直照射,照射距离为10 cm,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即以患者感到热但无烫痛感为宜,照射3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 护理:①保持外阴清洁,忌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避免抓伤,内衣、内裤要宽松,以棉织品为宜,用中药外洗剂熏洗外阴,仔细观察外阴皮肤色泽情况,详细询问自觉症状。②外阴对温度特别敏感,在红外光进行治疗时,必须保持体位舒适,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照射距离,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烫伤。照射完毕休息15 min再离开治疗室,以预防感冒。中药熏洗液应用水温计测量至适宜的温度(40℃),熏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洗净双手,注意室温和保暖。
作者:赵赛仙;薛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康复行为训练的效果,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文体娱乐活动、社会技能、健康知识教育等行为训练,并对训练前后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病阴性症状量表(SANS)、精神病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护士观察量表(NOSIE)各因子分进行评定、对照分析。结果行为训练前后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SDSS、SANS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和显著性(P<0.01和P<0.05);SAPS评分无显著性;NOSIE除精神病表现外其它各项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提示行为训练对改善病情,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陶慧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提高无精性不育夫妇的受精率及妊娠率,对15例男性患者采用直接经皮附睾穿刺抽吸获得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结果15例男性均取精成功,其中14例顺利胚胎移植。护理要点: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预防感染和出血的发生是取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玉兰;朱树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治疗肿瘤患者便秘的有效方法,采用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结果38例肿瘤便秘患者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便秘症状得到控制和治愈,总有效率92.11%~97.37%。提示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治疗肿瘤患者便秘作用快、简便、经济、效果可靠,患者易于接受,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白血病患者的性格特征,采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对33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性格测验。结果白血病患者的性格特征为内向不稳定型,受到刺激后易导致情绪激惹。针对其性格特征,对33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及其他治疗的同时,进行了心理干预,消除了不良性格对白血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朱培莉;余志华;李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加强输液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院于1999年设计、应用静脉输液巡视单,并规范管理,经一年多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介绍如下。1 输液巡视单的设计 输液巡视单大小为14 cm×10 cm,由眉栏、输液栏、巡视栏三部分组成(见样表)
作者:钟冬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对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选择100例门诊患者进行自身对照,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时注射器内有0.2~0.3 ml空气)和传统注射法(注射器内无空气)进行常规肌内注射,拔针30 s后评估局部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注射疼痛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提示注射时注射器内存少量空气能减轻局部疼痛,且减少药物浪费。
作者:陈惠容;陈楚君;陈玉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任何手术都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手术前、后访视,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平诊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访视模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平诊手术患者1 675例,男769例、女906例,平均年龄43.0(7~86)岁。外科手术1 135例,妇产科手术287例,眼耳鼻喉、口腔科253例。1.2 方法1.2.1 术前访视:根据手术通知单由护士长排班,每日下午安排巡回或洗手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①阅读病历,了解病情。②了解手术方式及需准备的特殊器械。③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听取其对手术的期望和要求,并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麻醉方式等。④将打印的手术注意事项送给患者阅读,对不识字者由护士宣教,并反馈患者掌握的程度。⑤手术日8∶15由访视护士接患者入手术室并检查术前准备是否落实。1.2.2 术后回访:①术后3 d内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切口感染及患者恢复情况。②术后7 d内护士长对患者进行调查,并请患者填写反馈意见。
作者:赵宝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放射治疗(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因医院床位的限制及部分患者家庭经济的原因,患者只能在门诊放疗。放疗期间为了使患者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行自我护理,必须对其进行自我护理指导,以减轻放疗的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1 对象 2000年3~6月在我院门诊放疗患者85例,男60例、女25例,年龄18~72岁。鼻咽癌50例,食道癌15例,乳腺癌10例,肺癌5例,脑瘤5例。2 指导方法和内容2.1 方法 ①书面教育:将放疗的相关知识,如放疗副反应的防治、治疗后的康复和随诊要求、饮食的注意事项等印成小册子,让患者自行取阅。②电化教育:指导患者观看相关疾病护理的录象带。③针对性教育:根据不同个体、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疾病的程度进行个别指导。④随机性教育:在患者就诊的每个环节给予健康指导,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采取治疗性沟通。⑤示范性教育:针对患者自我护理出现的困难,在操作过程中给予示范。
作者:陈洁丽;陈招梅;赵菊琴;吴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 PPC)继发于胰腺急、慢性炎症或胰腺创伤,其中常见的急性胰腺假性囊肿是在急性胰腺炎后形成的由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囊壁包裹的胰液积聚。临床上PPC常伴出血、囊内感染、腔道压迫、破裂、胰性腹水、内瘘以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1]。PPC并发症较为严重,死亡率极高,影响手术疗效与患者预后[2]。我院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收治21例PPC患者,其中13例(17例次)发生并发症。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21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15~74岁。18例有急、慢性胰腺炎病史,3例有腹部创伤史。囊肿直径5~15 cm。实施内引流术10例,其中胃-囊肿吻合术1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9例;外引流术5例;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术6例。有13例(17例次)PPC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其中囊内感染5例次(外科干预前2例次,干预后3例次),胰性腹水3例次,囊肿破裂1例次,出血5例次,(内引流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次,上消化道糜烂出血1例次,外引流术后囊内出血3例次),严重水电解质紊乱3例次。对症治疗16~65 d,11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 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2.1 出血 出血是PPC为紧急的常见并发症,一般囊内出血常因胰酶腐蚀囊壁小血管破裂而致;邻近的大血管腐蚀或囊肿涉及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一旦破裂,往往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3];内引流术后由于胰酶腐蚀吻合口处血管,同样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PPC外引流术后囊内出血与囊壁薄脆及留置引流管与囊壁相摩擦等因素有关[4];同时合并存在的囊内感染增加囊内出血的可能。本组1例行胃-囊肿吻合术后7 d内大出血2次,表现为间隙性呕血伴出血性休克。给予心电监护,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量、颜色和呕血量,呕血时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补液、输血、吸氧;按医嘱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6 mg,24 h微泵静脉滴注,以抑制胰液、胃酸分泌,避免胰液弹力蛋白酶进一步腐蚀血管[5];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术后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胃管内注入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60 ml,1次/4 h,夹管30 min开放,经对症治疗、护理,术后45 d治愈出院。另3例系外引流管内每日引流少量鲜红色血性液体,用凝血酶400 U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注入引流管内,1次/4~6 h,夹闭30 min再开放引流,灌洗2~3 d出血停止
作者:邵荣雅;徐海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