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红
我院手术室于1999年12月全部采用层流通风系统,同时安装了天轨输液架,方便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但因该输液架靠滑轮装置拉动,其轨道内易积聚灰尘、漂浮物,且不易清洁,拉动输液架时尘埃易飘落在手术野,且随着拉动次数的增加,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也在递增[1],成为引起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此,我们将原椭圆形轨道改为“U”型,同时安装了防尘罩,介绍如下。1 材料 将铝合金制成的2个“U”型天轨轨道分别安装在手术间顶部的层流通风系统过滤网罩上,两“U”型轨道上分别装1~2个滑轮钩及1根铝合金输液架,在输液架上端安装1个不锈钢碗,其底部钻1个与输液吊杆大小吻合的圆孔,上下用长2 cm、外径1.3 cm、内径与输液吊杆直径吻合的塑料垫圈固定,即为防尘罩(见图1)。
作者:洪碧君;樊锦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据报道,临床上约有40%~80%的癌症病人伴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1],晚期常出现恶病质。根据近年文献资料,本文对癌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何评价癌症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供同道们参考。1 营养不良的原因1.1 肿瘤的增生 肿瘤,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常伴胃肠功能紊乱,极易出现体质量下降。研究显示,80% 以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6个月体质量有下降,其中25% 以上的病人体质量下降在10% 以上,约50% 的大肠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病人有体质量下降,仅乳腺癌、白血病和肉瘤病人较少出现体质量下降[2]。 如果肿瘤未能有效治愈或复发,病人极易出现恶病质,其原因不甚清楚,很可能与TNF(肿瘤坏死因子,也称恶病质素)有关,当给予实验动物TNF,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肌肉消耗甚至死亡。但是提高TNF浓度并不能加速对机体的消耗,从而显示恶病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非单一因素所致[3]。
作者:阳世伟;殷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由于我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非专业性和非技术性工作,影响护理质量,阻碍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切实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999年1月我院成立卫生勤务保障中心(简称卫勤中心),已运行近两年,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 方法1.1 人员结构 卫勤中心共9人,由护理部直接领导,其中护士长1人,药剂科转岗2人,幼儿园转岗2人,财务科转岗1人,原工勤人员3人。办公室设在住院大楼与门诊医技大楼之间(便于快捷、高效地工作)。1.2 工作职责 负责病区所有的外勤工作,包括①送病人:护送病人去各医技科室检查、治疗及科室间会诊、转送。②送药:送各种消毒液、大输液、非行政上班时间急诊用药(行政上班时间由药房负责)。③送单据:送医嘱单、各种处方、检查单到相关科室划价、记帐、预约;送手术通知单、饮食通知单、费用清单;代办出院手续。④送仪器维修:收、送病区各种需修理的小型医疗仪器。⑤送标本:发标本容器,送检验标本。⑥应付医院突发事件,代病人购买生活用品。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护理人员对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影响作用的认识,及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在临床护理和护理科研中的运用情况。自拟护理人员心理卫生相关问题评定问卷和护理人员使用心理卫生量表的范围、难点问卷,对227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及对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了解、掌握和使用程度高于综合科护理人员(P<0.05),护理管理人员高于一般护理人员(P<0.05和P<0.01);护理人员使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主要范围是健康教育和评估病人,主要难点为缺乏相关资料和知识。提示有效地掌握和选择使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是护理人员的薄弱环节,须加大学习和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在临床护理和护理科研中的效用。
作者:冯怡;薛筷明;倪淑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服务,满足病人不同层次的需求,解除病人家属后顾之忧,我院于2000年1月开始为住院病人提供陪护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现将陪护的提供与管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 陪护人员由护理服务中心负责,隶属护理部管理。统一制订陪护人员职责、收费标准、陪护工作制度。招收人员由护理部组织培训。1.1 陪护的招聘 将招聘条件以广告的形式在报纸上进行宣传,要求身体健康,年龄<45岁,初中文化程度,男、女均可;应聘者持介绍信、户口、身份证、近期健康体检证明,在护理服务中心报名。
作者:毕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达20%~50%,但根治切除率低,多为姑息性切除术[1]。我院于1998年12月至1999年12月行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切除术28例,取得较好效果。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7~69岁,平均51.6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上腹部疼痛、乏力、厌油、纳差;经B超、CT、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PTC)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等检查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型:Ⅰ型胆管癌2例,Ⅱ型6例,Ⅲa型7例,Ⅲb型10例,Ⅳ型3例。术前经皮穿刺胆道引流(PTCD)10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RBD)2例。术后并发胆瘘3例,膈下脓肿合并右胸腔积液1例,切口积液1例。除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外,余27例黄疸逐渐消退,食欲增加,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张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舌癌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简称舌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被破坏,自行进食困难。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对20例舌癌根治术后病人给予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8.0岁。鳞状细胞癌14例,腺癌5例,淋巴癌1例,其中颈部淋巴转移12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1.2 材料和营养液配制方法1.2.1 材料:选用长60 cm,外径2.5 mm,内径1.6 mm带有后塞的小儿大号硅胶胃管。1.2.2 营养液(由我院营养室配制):系用含多肽或氨基酸的动、植物水解蛋白,碳水化合物,植物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制成。
作者:岳晓婷;王玉兰;肖文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单一疗法效果较差。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收到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1~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病人60例,年龄23~48岁;病程2个月至5年。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腰酸、下腹隐痛或下坠感;经期前后或性生活后症状加重;妇科检查盆腔一侧或双侧有压痛。均经B超结合临床表现而确诊。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净后第3天进行。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1.2.1 灌肠:中药方剂(元胡8 g,川芎、三棱、黄柏、没药、乳香、赤芍、乌梅各9 g,地丁草、败酱草、半枝莲各30 g,蛇床子12 g,甘草5 g)加水600 ml,浸泡4~6 h,浓煎至100 ml,药温37℃时行保留灌肠。灌肠后病人取平卧或斜坡卧位,保留药液时间>1 h,1次/d,10次为1个疗程。1.2.2 微波治疗:观察组灌肠后,用微波治疗仪(南京启亚生产的MTC-4型)的体外治疗探头,对准下腹盆腔三角区正中或患侧,距离2~3 cm,微波输出功率为20~40 mA(以病人感到温热为宜),照射15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评估其治疗效果。1.3 疗效评定
作者:刘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培养、选择责任护士提供依据。随机抽取100名病房责任护士,分别按学历、性格类型对工作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工作效果显著高于中专学历者(Hc=11.520,P<0.01);性格内向型者工作效果低,与性格中间型、外向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提高学历层次及知识面;培养护士开朗、善于沟通的良好性格特征。
作者:方文;陈永彤;诸蕊玉;杨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气管隆突部是气管和两侧主支气管的连接点[1]。原发性气管肿瘤比较少见,约占呼吸系统肿瘤的1%[2],绝大多数系邻近器官和周围组织的恶性肿瘤侵及,以手术切除为主。1996年7月至2000年6月我科对侵及隆突部位的6例原发性中央型肺癌和气管肿瘤病人行气管隆突切除术,术后顺利恢复,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37~53岁。病史1个月至3年,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咳痰、咯血、声音嘶哑等表现;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中央型肺癌、右主支气管闭塞、右全肺不张4例,气管下段及左支气管腔内新生物、管腔狭窄1例,气管下段肿块距隆突1 cm 1例。病理检查:肺鳞癌4例,气管恶性多形性腺瘤1例,气管隆突部腺样囊性癌1例。4例行右全肺加隆突部分切除成形加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左全肺加隆突切除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气管下段肿瘤切除加隆突切除重建术,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13 d出院。
作者:宗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病人痛苦,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截瘫等[1],对其生活、工作和劳动均造成很大影响。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是在肉眼下的手术治疗,达不到精细程度,而且由于切口较大,软组织剥离较广泛以及不同程度的椎板切除,因而损伤较大,常影响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易发生出血、粘连等并发症[2]。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我院2000年11至2001年2月,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效果良好,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5~60岁。病史2个月至10年。均出现腰腿痛伴下肢麻木,其中5例伴有间歇性跛行,3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均经CT或MR1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3~42例,L4~520例,L5~S1 8例),经完善各项检查后择期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
作者:刘彦;夏述燕;罗明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当病人血管壁弹性降低或充盈不良时,往往造成静脉穿刺困难。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我们采用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对外周浅表静脉行局部热敷,效果较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行择期手术病人76例,男4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6(21~63)岁。体质量48~70 kg。排除高血压、脉管炎等血管疾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5例,病人穿刺部位不作任何处理;单纯热敷组25例,穿刺部位用50~60℃小毛巾湿敷5 min后行静脉穿刺;药物热敷组26例,用50~60℃的生理盐水浸湿小毛巾,将2%利多卡因5 ml和阿托品1 mg混匀洒于毛巾的一面,将洒药的一面置于穿刺部位5 min后行静脉穿刺。1.2 观察方法 采用TX 74-A型血流图仪(浙江大学医疗仪器厂生产),监测三组病人穿刺部位热敷前、后静脉血流图幅值,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监测病人心率的变化。数据以±s表示,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作者:常宗娥;郭爱武;崔福荣;刘海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多弹头自动导航射频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及治疗后能实时用影像学手段进行观察,疗效确切等优点。我科1999年6月至2000年11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肝癌29例(40例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9例中,男24例、女5例,年龄33~70岁,平均53.0岁。经B超或螺旋CT确诊,原发性肝癌22例,肝转移癌7例。肿瘤单发21例,直径2.5~12.0 cm;多发8例,直径1.2~4.8 cm,多个直径之和3.2~7.0 cm。29例病人共行40次多弹头射频治疗。治疗前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1.2 方法 应用RF 2000射频发射机,在 B超引导下,确定肿瘤部位及穿刺点,将带有4~10枚细小电极的套管针“多弹头”经皮穿刺入肝脏的癌组织内,从套管针内“伞状”发射出数枚小电极,通过计算机自动导航系统控制,由初始能量 20 W 开始,视情况不同每2 min增加能量 10 W或 20 W,当组织固化到一定程度后,阻抗增加。同时能量下降并自动停止,完成1次治疗[1]。
作者:裴丽;严毓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介绍 病人,28岁。停经2个多月,下腹阵痛4 h伴阴道流血3 h,1999年11月29日8∶00突然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无肛门坠胀感,伴恶心、呕吐1次,9∶00出现阴道大量流血,如流水状,色鲜红,有血块,无晕厥,即来我院门诊就诊。B超检查示:宫颈妊娠。入院时体检:体温36℃,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急性痛苦面容,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着色、前倾、饱满,增大如孕3个多月,宫颈口未见活动性出血,后穹窿无饱胀感,无压痛,双附件正常。实验室检查:尿HCG阳性。诊断为宫颈妊娠。给予甲氨蝶呤20 mg宫颈口注入,1次/d,5 d一疗程;在B超下行甲氨蝶呤20 mg宫颈口注入胚囊1次,口服米菲司酮100 mg,每12 h 1次, 5 d一疗程;氟脲嘧啶1 25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6~8 h滴完,5 d一疗程,以杀死胚胎;用青霉素钠及丁胺卡那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治疗5 d后,病人一般情况好,仍有阴道流血,色暗红,少于月经量。行B超检查提示:宫颈腔增宽,内见一个不规则混合性稍强回声光团,大小约6.8 cm×6.2 cm,光团内未见胚芽及胎心搏动。于12月7日8∶0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宫术,取出组织物30 g,失血200 ml,术程顺利。术后给予填塞止血纱条,继续抗感染治疗。48 h取出纱条后未见宫颈口活动性出血,阴道流血少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β-HCG 31 U/L,尿HCG阴性,血、尿常规正常,生化全套正常,B超提示宫颈管明显增大,住院治疗22 d出院。
作者:周爱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唯一有效方法,2000年4月,我院成功施行1例心脏移植手术,护理体会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人,女,43岁,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于4月5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术后采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利尿药、静脉营养等多种治疗方法,1个月内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律齐,心率80~120次/min;血压98~135/60~9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6~24次/min,血氧饱和度0.94~0.96;体温35.7~36.8℃;肾功能、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等各项监测指标恢复正常。病人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左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住院3个月出院。出院后病人生活自理,至今仍存活。
作者:杨淑玲;赵志荣;杨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临终关怀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将48例(≤3岁)住院的临终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终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绪状态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呼吸、脉搏、血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较安静,且生存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临终关怀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使其安静地度过生命的临终阶段。
作者:梁志翔;邬蕴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2000年我科对21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儿采用达克普隆三联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7~14岁,平均11.9岁。上腹疼痛19例,反酸、嗳气17例,恶心10例,呕吐6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并从胃窦部取粘膜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Ciemsa染色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合并HP感染。1.2 治疗方法 达克普隆15~30 mg,每日晨服,4周为一疗程;羟氨苄青霉素25 mg/kg,替硝唑10.0~12.5 mg/次,2次/d,连续服用10 d。治疗期间,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皮质激素。1.3 疗效评定 停药1个月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钳取胃窦粘膜作HP检测。①溃疡愈合标准:胃镜下溃疡愈合或瘢痕形成。②HP 根除标准:快速尿素酶试验、Ciemsa染色均阴性。1.4 结果
作者:兰美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护士对护理信息的利用情况,对3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0%以上的护理人员获取信息的途径为看教科书、阅读护理杂志、参加论文交流会及同事间交流,很少人利用检索刊物、联机检索、网上阅读等较先进的手段。提出加强信息教育,成立护士学习指导小组,重视护理学资料的收集、订购和整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及对护理信息的利用度。
作者:韩玉静;李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科采用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1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41.9±13.6)岁。轻度4例,中度5例,重度3例;病程(11.9±9.9)年。均符合1992年12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呋塞米20 mg加生理盐水10 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每次20 min。由定量雾化器(MDI)控制雾量,14 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嘌呤类、抗胆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类固醇类及其它非异性抗炎药物。 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作显著性检验。 疗效判断标准[1]: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或大呼气流量(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②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25%~35%,或治疗后FEV1(或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③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④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取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FEV1(L)、FEV1%。
作者:岑玉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及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护理部自1998年开展年度护士“双十”评价,即在护理队伍中评出前10名和后10名,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和批评、处罚,体现“优胜劣汰”、“能者上、平者赶、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使护理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建设。
作者:李文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