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绍一种血液透析穿刺部位保护支架

黄小云

关键词:血液透析, 保护支架, 护理, 革新推广
摘要:血液透析时,每次透析时间为5 h左右,所用穿刺针为16号不锈钢内瘘穿刺针。由于针梗粗,内瘘处皮肤经反复穿刺,易形成瘢痕组织,降低皮肤的弹性,造成透析时穿刺部位出血和血液污染盖被的现象;或由于汗液使固定穿刺针的胶布松脱,病人活动时使紧贴穿刺部位的盖被牵拉致穿刺针脱出,造成大出血的危险。为此,作者于1996年研制了一种简易保护支架,使穿刺部位与盖被隔开。经过4 000余例次应用,效果良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测定值的影响

    为了解用不同针头抽取血常规标本及抽血后血液在针筒内的留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值的影响。对64例病人一侧肘部静脉采用一次性7号针头(普通针头)抽血后即时留取血标本;另一侧肘部静脉用一次性7号头皮针穿刺采血后分别于即时、血液在针筒内留置1、3 min后留取血标本,对血常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种针头穿刺后即时留取的血标本测定值比较,经头皮针采血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②经头皮针采血后血液在针筒内留置1、3 min与即时留取血标本的测定值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5)。提示采集血常规标本时宜用普通针头抽取后立即送检。

    作者:孙晖;陈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低血糖高危新生儿的早期血糖监测

    血糖是新生儿脑细胞代谢的重要能量来源,低血糖可造成神经胶质的损伤,导致残废甚至死亡[1]。为了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我们对177例低血糖高危新生儿(下称高危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10月至1999年12月在我科出生的高危儿177例,男94例、女83例。其中母亲患糖尿病的新生儿3例,足月低体重儿(体重<2.5 kg)56例,早产儿34例,足月巨大儿(体重>4.0 kg)84例。

    作者:黄婉明;吴西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1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的术前准备

    小肠移植是挽救短肠综合征及其他肠功能不全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小肠移植的成功除有赖于成功的手术及对排斥反应、血栓、感染的防治外,术前、术后妥善的管理措施也很重要。1999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施行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病人目前已健康存活19个月,现将术前准备总结如下。

    作者:赵京霞;崔亮;刘彦君;贾淑梅;刘冰;罗兰;张海燕;王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橡胶手套在人工肛门护理中的应用

    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人工肛门护理十分重要,传统的方法护理工作量大,病人心理负担重,并发症较多。我院对58例行miles手术病人的永久性人工肛门稍作处理,进而改进护理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李亚玲;何荣华;叶宝霞;许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帕金森病病人术后出院指导模式的探讨

    为探讨有效的出院指导对病人远期手术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对100例帕金森病(PD)病人实施系统有效的出院指导(指导组),内容包括服药、饮食及功能锻炼,并与对照组(100例)进行Wester症状评分及进步率比较。经过1~12个月随访,指导组与对照组比较,Wester积分明显降低,进步率明显提高(均P<0.05)。提示有效系统的出院指导可使病人手术远期效果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陈玲;侯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全麻术后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全麻术后常突然发生误吸,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科对101例新生儿进行全麻手术,术后发生误吸10例,发生率为9.9%。作者对10例全麻术后新生儿误吸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屈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医护理文献的现状及对中医护理科研的展望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医护理临床工作中虽然重视了对中医护理的科研工作,但大多数仍处于对疾病的护理经验总结上。笔者查阅了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10种相关杂志,对470篇有关中医护理的学术文章进行了分类和归纳,现对中医护理文献的现状及对中医护理科研的展望阐述如下。

    作者:张广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静脉输注甘露醇致晕厥

    1 病例介绍 男,14岁,体重35 kg。因活动时摔伤右上肢,诊断为右桡骨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行手法复位及石膏外固定。因伤处肿胀厉害,遵医嘱静脉加压输注甘露醇125 ml,8 min滴完,3 h后重复给药1次。当第2次给药完毕约1 min,病人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呼吸困难、重度发绀,同时伴尿失禁。立即行解痉、镇静、吸氧等治疗,约5min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其它症状缓解。

    作者:张新娥;张秀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病人对健康知识内容需求状况调查

    为了探寻住院病人对健康知识内容的需求状况,为医院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随机抽样法对277例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比较重视自身疾病有关方面的知识,家庭保健知识,传染病和慢性病知识;病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对疾病知识的需求越高。提示医院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应以疾病知识教育为切入点,提高病人对自我体检、自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重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和研究。

    作者:赵光红;任小英;王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肿胀吸脂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脂减肥已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肿胀吸脂术是将肿胀液注入需要吸脂部位的皮下组织,使局部脂肪组织肿胀,便于脂肪的吸出。该法具有组织损伤轻微、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9月施行肿胀吸脂术10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程培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我科1996年4月至2000年12月采用去甲长春花碱(NVB)联合吡柔比星(THP)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许芳;朱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乙醇过量伴发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

    1 病例介绍 男,44岁。2000年7月24日因头晕伴恶心、呕吐3 h入院。既往有16年饮酒史,多每日饮白酒1 kg,入院前每日饮黄酒约1.5 kg。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收入我科。病人入院时表现手及舌肌震颤,脑电图检查示轻微脑功能缺陷,确诊为乙醇过量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伴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入院第1~3天,表现焦虑不安、心慌、手及舌震颤,心率100次/min,血压140/90 mmHg(1mmHg=0.133 kPa),呼吸22次/min,夜间出现幻视、幻听、妄想等症状;未见眼球震颤、瞳孔变化等症状。第3天下午出现抽搐1次,意识丧失,持续约5 min,经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后缓解,但完全不能回忆,且躁动、定向力差,对护理、治疗不合作,经注射冬眠合剂后安静入睡。第4天病情基本恢复,经戒酒及扩容、扩血管、促进脑血液循环及促大脑代谢治疗20 d,病人症状改善,住院30 d好转出院。

    作者:邱卫红;赵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剂量用药快速换算法的应用体会

    关于小剂量用药的快速换算法已有报道[1],在应用中,我们发现某些针剂药物中有规律性的共同点,介绍如下。1 公式的应用 不论药物是多少毫升,只要每毫升药物能够符合系数表(见表1,此表是根据一种小剂量用药快速换算法[1]附表缩减而来)中条件的,就可套用换算公式[1],此公式中的系数是一个固定数,表中的含量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无论含量是g、mg或者是μg都可用此法换算[1]。

    作者:孙美玲;蒋玉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双黄连粉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2例

    我院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采用双黄连粉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 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小8岁,大67岁。无外伤史,病程短5个月,长38年,均为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1]。其中鼓膜小穿孔(直径<2 mm)16例,中穿孔(直径2~5 mm)19例,大穿孔(直径>5 mm)17例。

    作者:冯玉芳;郭明兴;李英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实施三线值班加强夜间护理质控

    为配合整体护理的开展,实施按职上岗,对夜间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控,提高护理质量,在全院实施夜班护士三线值班制度。一线值班护士负责本病区的夜间护理工作;二线值班护士负责本科各病房夜间护理工作的指导、监控和协助;三线值班护士负责全院夜间护理抽查巡视工作,解决二线值班护士无法处理的疑难问题,质控二线值班护士夜班工作。三线值班制度减轻了一线值班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夜间护理质量,减少了夜间护理差错的发生。

    作者:张振路;王思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护理学杂志》2001年新举措

    及时回复为了更好地体现以读者、作者为中心的办刊宗旨,使护理科技信息高速传播,从2001年1月开始,收到作者投稿(以10元稿件处置费汇到为准)1周内完成微机登记及初审(节假日顺延),对初审被录用或未被录用稿件均立即以回执的形式回告作者,以便作者安心等待复审信息或及时另行处理稿件。 优先刊登护理科研文章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护理学科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鉴此,凡是具有课题号及资助基金的科研文章,本刊收稿即优先送审,将您的护理科研成果以快的速度报道出来,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介绍一种儿童手背输液固定带

    儿童静脉输液常选手背静脉进针,由于患儿不合作,加之腕部伸屈活动,经常发生渗漏。为限制腕部活动,临床上常采用小夹板或空药盒作为支撑物,然后以胶布粘贴或绷带固定,这既浪费胶布或绷带,增加了输液成本,又使患儿不舒适。1998年2月至2000年12月,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手背输液腕部固定带,经682例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材料:尼龙搭扣、宽(3 cm)橡筋松紧带、三夹板、人造软质皮革、海绵。

    作者:向方南;陈香珍;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对护生进行“四心”教育的实践

    为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我们把责任心、爱心、细心、进取心作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于1998~2000年在护理专业学生中组织实施,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霞;焦启萍;王朝香;台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

    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病人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将148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在服药的同时进行4个月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采用自学宣传资料和参加知识竞赛。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健康知识综合认知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病人喜欢形象、生动和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如病理标本展示、观看科普录像等。建议将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纳入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

    作者:吴熹;许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污染监测与分析

    为了解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污染状况及污染原因。分别对壁式氧气管道装置、吸氧连接管及备用湿化液进行采样检测;同时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吸氧装置消毒后,观察组使用消毒后存放24 h内的湿化液,更换吸氧连接管,对照组使用消毒后存放48 h的湿化液,不更换吸氧连接管,使用24 h后比较两组吸氧装置的污染程度。结果①湿化瓶盖、送氧管出口污染率为81.0%,通气管内腔污染率为89.0%;②吸氧连接管污染例数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③无菌湿化液存放24 h,液体及容器内壁细菌培养为阴性,存放48 h细菌培养为阳性;④观察组污染率为10.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消毒应引起重视,备用湿化液存放应<24 h,吸氧连接管3 d更换1次。

    作者:刘冬兰;温静;邸霞;陆家勤;刘元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