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熊俐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并在快速计算及处理各种信息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院1996年8月正式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对所有住院病人的有关资料全部录入并储存于计算机内.病人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手续、医嘱处理及出院结帐的全过程均应用计算机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也基本杜绝了以往收费管理方面出现的漏收、错收、多收及人情费等不良现象.本文就应用计算机网络提高医院经济核算管理水平方面的优越性报道如下.
作者:任爱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对30例外伤性颈髓损伤病人急性期(72 h)内应用连续测定法测定CK、LDH、CK-MB、AST、α-HBDH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血清心肌酶,仅3例AST和α-HBDH正常,其余均升高,高水平分别达6 922、315、908、142和289 U/L.提示颈髓损伤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损害.提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给病人及时扩容,纠正血容量不足;同时监测CVP使之维持在0.5~1.2 kPa,警惕肺水肿的发生;连续监测心电图,发现问题对因、对症治疗;用糖皮质激素,以改善脊髓缺血,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充分低流量氧疗,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心肌缺氧,避免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黄雅英;陈优珠;洪美容;袁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实施早期活动对康复的影响,观察了68例AMI病人,按年度分为2组,即早期活动组34例,4周程序康复组3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可比性.两组临床症状、康复指标,住院天数观察与比较,分别P<0.05,0.01,提示AMI病人早期活动有可行性,可促进早日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何持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责任制护理,推动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90年代系统化整体护理取而代之并逐步在全国内推广开来.责任制护理与系统化整体护理都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科学护理方法.但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工作方式、责任关系、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更加完善.那么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否在我国健康深入地发展,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在于广大护士对现代护理观的认识、接受和运用程度.不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彻底改变旧的观念,系统化整体护理难以健康发展.
作者:纪素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科1997年6月至1999年2月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用2%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霉菌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俞年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降低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1998年1~12月神经外科ICU 298例患者并发NP 6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NP发病率老年组比青、少年组明显增加(P<0.01);重度昏迷组比轻、中度昏迷组明显增加(P<0.01);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也明显增加.提示:加强老年患者及意识障碍期患者的护理、减少侵入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严密监测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选择及使用抗生素对防治NP发生起积极作用.
作者:王广艳;刘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探讨化脓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护理,提高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65例化脓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术前采用局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结膜下注射及全身用药,以控制感染、预防交叉感染和角膜溃疡穿孔;术后进行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表明化脓性角膜炎术前的感染控制、及时的角膜移植手术是挽救病人视力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远霞;吴素虹;肖惠明;潘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多种化学物品广为应用,农药中毒也日益常见.本科1998年7月收治2例磷酸三甲苯酯(Tri-O-Cresyl Phosphate, TOCP)中毒患儿,通过国际互联网诊治,病情缓解出院.报道如下.
作者:胡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人们往往对其重视不够,使病变累及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引起鼻塞、头痛、耳闭、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工作和学习.由于个体差异,对术后填塞物的反应程度也不同,严重者引起鼻胀痛、流泪、口干、头痛、食欲减退等.自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以来,通过对术腔填塞物的选择与改进,或不予填塞,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术腔反应,从而提高了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急症,患者病情危重,死亡、致残率高,后遗症多.我院自1995~1998年采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病人120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朱文俏;包玉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探讨肝素钠生理盐水(50 U/ml,2ml)封管对患者出凝血机制的影响,对35例凝血功能正常,使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于留针前及留针(5.54±2.04)d拔针后,分别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拔针后患者的PAGT较留置前明显降低,经t检验,P<0.05,但仍与正常水平接近,而PT、TT、APTT封管前后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倾向.说明出凝血机制正常者(脑出血急性期除外)使用稀释肝素液封管留置输液是安全的.
作者: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熊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病死、复发率与致残率均高,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幸存者中的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1].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病人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使其掌握日常自我护理技能,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作者:汤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挂号是医院的前哨,门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的管理与质控水平.我院1998年3月引进门诊挂号、门诊收费、门诊药房(中、西医药房)、住院处,药物总库等系统管理软件,各部门互连成网络;在运行期间,各部门相互合作,缩短了病人挂号、交费、取药等排长队现象,促进了医院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的科学化.现将实施准备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琴;龚存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解决自体脾血回输过程中的凝血问题,根据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后脾血成分改变的特性,对枸橼酸钠保养液(即ACD液)应用比例进行临床研究.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输血的方法添加抗凝剂,脾血与ACD液比例为4:1;观察组30例按2.6:1比例添加抗凝剂.结果观察组脾血回收量明显增高,无凝血现象,回输后病人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t=3.48、21.9,P均<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自体脾血回输适当加大ACD液的比例是提高脾血回收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菲;周丽萍;马继红;陶东升;赵广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准确测量婴幼儿血压,探讨其佳测量部位.应用无创血压监护仪对336例婴幼儿按年龄段分组,对比测量肱动脉(肘部)、桡动脉(腕部)的血压.结果:婴幼儿肘部与腕部测得的血压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认为应用无创电子血压计测量婴幼儿血压可以在腕部进行,测得值即为其血压值.此方法适合婴幼儿.
作者:张艳红;陈朔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使社区人群认识到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会致血脂异常而易发冠心病.通过关章顺副教授的课题(NO.9761)研究结果,探讨了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使社区人群认识到预防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对膳食不合理的人群,尤其因职业关系造成不合理膳食的老年人、年龄接近40岁的男性视为重点教育对象.合理的膳食可推迟或降低社区人群冠心病发病率.
作者:梁小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偶蹄动物[1],如猪、牛、羊等.人类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病畜接触而引起.近年来证明,也可经过空气由呼吸道传染[2].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全身皮肤呈特征性红斑、水疱.我院于1999年5月8日收治1例口蹄疫患者,经对症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 ,18 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南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胸腔积液是肝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自1998年来我们采用深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闵晓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牙刷是清洁口腔的重要工具,为了控制医院内感染,我们采取细菌学检测法,了解住院病人牙刷的污染程度,探讨简便有效的清洁管理方法.
作者:肖功莲;师清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将65例失血性休克纠正后胃肠胀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肛管排气法(观察Ⅰ组)和开塞露纳肛排气法(观察Ⅱ组).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有效率分别为21.21%,96.88%,经统计学检验,χ2=38.3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开塞露纳肛法排除胃肠胀气效果优于肛管排气法.
作者:黄绍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