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科规范化管理的应用与成效

祝浩君

关键词:放射科, 规范化管理, 应用, 成效,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究放射科规范化管理的要点,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自2016年起对放射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放射科工作特点对各工作岗位结构及内容进行调整,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工作质量,比较实施前(2015年)和实施后(2016年)放射科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放射科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放射科患者在服务态度、医疗环境、医疗水平的满意度评价上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放射科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各方面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儿科院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15~2016年期间的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种检查报告,将各种指标详细的记录下来,再通过规范的统计学分析法,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防控医院感染发生的管理措施.结果:在选取的852例患儿中,查出有31例医院感染,其发生率为3.64%,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比67.07%,其中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比31.04%和17.24%.结论:是否使用呼吸机、静脉全营养、住院天数、出生体重等对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要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郑嫚;顾承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诊室护理纠纷的防范

    目的:探讨急诊室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医院急诊室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责任制分层管理的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针对急诊室护理的特点采用责任制分层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刘星星;刘小媛;占云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的混合管理

    目的:分析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的操作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收治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眼科的患者中随机选取采用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混合管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另从2015年未开展眼科日间手术和常规手术混合管理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包括住院时间、术前等待时间及满意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等待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患者开展手术与常规手术混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管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徐静;林一萍;杨吟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护理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护理防范对策,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7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归纳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防范对策.结果:271例患者中,29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经分析研究发现,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均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为控制医院感染,重症监护室需在综合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有效控制感染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季芬芬;吕魏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反哺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从科研融人《中药化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讨提高中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问题.

    作者:贾琦;王瑞;郭夫江;吴迎春;张刘强;李医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SBP、DBP、HR、SAS评分SDS评分及体温变化情况,记录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护理后SBP、DBP都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患者的体温和HR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结直肠肿瘤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顾一君;杨琼;郑凤燕;叶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慢性病管理中“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中接受慢性病管理的患者68例,均在管理中应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应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均优于管理前,总运动量及有效运动量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知己”健将管理模式后,可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作者:严立群;方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 (P<0.05).结论:在小儿外科开展优质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对外科病房的满意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金蜜蜜;陈欣欣;黄慧双;陈育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试论高校职务发明制度——兼评《职务发明条例(送审稿)》

    为更好保护职务发明人的权益,2012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职务发明条例(草案)》,草案的公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在调研和修改的基础上于2013年12月形成了《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文章结合高校职务发明的具体实践,从高校职务发明人的合法地位、职务发明的归属、发明报告制度、奖励报酬及署名权的问题等角度出发,对争议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职务发明制度.

    作者:刘梅;王瑞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出生缺陷预防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于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计划生育并且符合生育政策的2000对农村夫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观察组参加免费孕前检查.对两组夫妇分别建立档案,并分派专人进行跟踪、随访和管理,记录妊娠结果,分别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生缺陷情况,登记汇总后,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生缺陷儿占比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出生缺陷种类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趾畸形等.结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将预防关口前移,在怀孕之前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情况的发生.

    作者:陈吉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综合分析与对策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于促进医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层医院在宣传、促进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基础上,及时收集和分析、警戒临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徐冠;禹建春;吴昌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风险预警对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对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留置导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应用风险预警),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留置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堵管、导管滑落、切口感染、出血等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风险预警应用于泌尿外科留置导管患者,能够明显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高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讨论教学法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实验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中应用讨论教学法,发现这种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促进学生对中药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郭夫江;王瑞;贾琦;吴迎春;张刘强;李医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细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价值,为更好的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患者7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2016年2月,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服务态度评分、健康宣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环境护理评分及护理文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陶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调查与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分娩的429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纯母乳喂养288人,混合喂养123人,人工喂养18人,分别于待产期间、产后第3d和产后3个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初产妇年龄、文化程度、产假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医保、家庭收入、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并进行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分娩控制评分、母乳喂养知识、社会支持评定.分析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影响因素,预测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结局.结果:纯母乳喂养的信心平均分高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P<0.05),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影响因素中,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的评分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产后抑郁评分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的因素(P<0.05).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能预测产后3个月的喂养方式(P<0.05).结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的相关因素,产后3d的喂养信心有助于判断3个月后的喂养状况,应努力提高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徐文素;雷君波;周青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方法,为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开化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工作,并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实施调查.结果:通过对原有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实施改革,实施一系列全新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地降低了在麻醉药物使用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麻醉药品的分发、使用等方面未发生差错事件.结论:实施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大大地提高麻醉药品的管理水平.

    作者:詹岳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症医学科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建立护理干预小组,接受相关培训,明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及内容,确保人性化护理措施的落实,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质量等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梁萍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放射科规范化管理的应用与成效

    目的:探究放射科规范化管理的要点,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自2016年起对放射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放射科工作特点对各工作岗位结构及内容进行调整,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工作质量,比较实施前(2015年)和实施后(2016年)放射科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放射科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放射科患者在服务态度、医疗环境、医疗水平的满意度评价上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放射科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各方面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祝浩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方法:在血液科成立输血管理小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规范管理输血工作,并选取实施输血管理前后的输血病案,评估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比较实施管理前后输血工作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完善血液科输血管理体系,确保管理目标明确、分工落实到位,降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输血质量.

    作者:陈琦;周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五常法”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五常法”在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从2016年1月开始应用“五常法”进行护理管理.应用“五常法”前及应用“五常法”1年后,调查患者对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缺陷发生率、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结果:应用“五常法”前,70.83%的护理人员得到患者非常满意及满意的评价,应用“五常法”后,91.67%的护理人员得到患者非常满意及满意的评价,比较差异显著(P<0.05).应用“五常法”前护理缺陷发生率、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为25.00%、87.50%,应用“五常法”后护理缺陷发生率、一次内瘘穿刺成功率为4.17%、10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五常法”进行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燕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