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林
目的:观察腰背部肌力训练结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LDH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腰背部肌力训练.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回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2组JOA总分、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力训练在治疗和预防LDH中可能有较好的长期治疗作用.
作者:沈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在偏瘫型脑瘫尖足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平衡发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大背屈位足-小腿夹角、胫前肌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粗大运动量表(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对2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2周治疗,2组患儿患侧的大背屈位足小腿夹角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胫前肌大收缩EMG值及GMFM-88 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能更好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尖足步态,提高患儿的步行能力.
作者:林小苗;宋雄;邹林霞;陈维华;杨立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康复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培养大量合格的康复治疗师是目前国内康复医学界一项重要的任务1,提高康复医学教学水平已经刻不容缓.《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康复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中医康复治疗技术》课程,并应用于教学之中,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立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随机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下肢周围神经松动技术.治疗前后测定10m大步行速度、患肢运动功能(FMA)及腘绳肌、胫前肌大等长收缩时的肌电信号值(iEMG).结果:治疗12周后,2组10m大步行速度、FMA及腘绳肌、胫骨前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施加加;孙莹;李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ACL重建术后的疗效取决于重建方法及术后康复.ACL是限制胫骨前移和胫骨内旋的重要结构,并具有本体感受器的功能,对维持膝关节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ACL重建术后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康复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ACL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吴洪;谢伟红;刘丽平;冉春风;兰才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RA患者66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甲氨喋呤治疗,综合组此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康复训练及健康指导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性因子(RF)的变化、关节疼痛疗效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d后,2组ESR、CRP、R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综合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疼痛疗效比较,综合组疼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RA可明显减轻RA疼痛,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廖雪梅;邱玲;张艳;邱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对咳嗽程度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抗感染、氨溴索祛痰治疗,观察组加用超短波治疗.治疗后行咳嗽程度及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比较,2组FVC% 、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可以更好的缓解咳嗽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
作者:姚宇;曾明安;陈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指导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压痛、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除肿胀评分外其余各项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指导治疗KOA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一针灸治疗.
作者:陈佳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2组患者均按常规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家庭组给予家庭化生活模式训练,对照组只开展日常康复训练,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月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技能训练评估表(S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及AD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下降趋势(均P<0.01);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评分及对照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SST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衰退症状.
作者:杨玉清;盛嘉玲;张靖雯;高慧;邵斌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推拿、关节松动术、肌肉牵拉和肩关节体操相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71例,依据不同的病理特点分期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冻结前期33例,以推拿治疗为主,松动术和肌肉牵拉为辅;冻结期38例,以关节松动术、肌肉牵拉技术为主,推拿治疗为辅;前2期均配合肩关节体操的锻炼,恢复期以肩关节体操的锻炼为主.结果:治疗后,71例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患者治愈率为54.93%,总有效率100%.结论:推拿、关节松动术、肌肉牵拉技术和肩关节体操相结合,分不同病期协调运用,对肩周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孙天宝;张儒志;方璐;王李;柳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在学龄期脑瘫患儿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表面肌电仪对患儿进行测试,分析肌电积分值(iEMG)、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60例患儿治疗前后GMFM量表A、B、C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D、E区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60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功能位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RMS、AEMG、MF及MPF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等长收缩(MIVC)状态下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RMS及AEM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MF及MPF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MG能够定量反映肌肉功能的水平,可作为脑瘫患儿疗效评估的电生理学方法.
作者:许晶莉;范艳萍;代早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青年女性患者负性情感产生的原因,探讨情志干预对改善负性情感的效果.方法:SLE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例.2组均按常规给予对症支持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情志护理.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情绪状态.结果:治疗前 SLE患者SCL-90总均分及各种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CL-90总均分及各种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负性情感产生因素,并通过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干预后,SLE青年女性患者的悲观、恐惧、焦虑、孤独等负性情感有明显改善.
作者:杨薇;李艳芳;万彬彬;胡刚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再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简化Fugl 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胡可慧;李阳安;熊高华;冯庆奎;李信明;梁瑞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调型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失调型构音障碍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6例,2组均进行言语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项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治疗后构音障碍及言语损伤水平改善程度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项针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调型构音障碍的改善效果明显.
作者:赵妍妍;白俊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以引起腰腿痛为主要症状,其退变的机制尚不清楚[1].以往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局部生物力学失稳现象,但近研究表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不仅通过力学因素刺激引起腰腿痛,生物化学因素在退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2].正常椎间盘组织中基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在影响这二者平衡的诸多因素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调节因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重点.该类酶可引起基质成分合成、降解紊乱而造成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也是导致椎间盘力学特征丧失的直接原因之一.
作者:邹璟;张琦;黄国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急性膝关节痛患者144例,分为热敏灸组50例、电针组50例及药物组44例.热敏灸组取热敏穴膝痛点、委中穴行悬灸治疗;电针组取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穴,行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分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等疼痛量表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d后,3组PRI、VAS、PPI疼痛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热敏灸组更低于电针组及药物组(均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敏灸为治疗急性膝关节痛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作者:蔡国伟;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作为指导,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采取护理措施,满足其躯体和心理各层次的需要;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护理.分别在入院时、治疗6周后及出院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和出院时2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SD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0.01),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和出院时2组NOSIE-30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0.01),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导临床护理,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蒲金玉;蒲冬玉;张笑梅;孙梦月;刘情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对于改善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患肢运动功能(FMA)及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独立步行率及BBS、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厉勇;高真真;李周;徐雄伟;郭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 22例,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超短波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肩痛、水肿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0.05);观察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物理疗法可以提高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青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经皮电刺激治疗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腹部PHN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300mg,每天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3及4周后,2组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普瑞巴林300mg联合TENS治疗可有效缓解腹部PHN,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何云武;龙慧;邹聪;李威;李晴;汤永红;欧阳玲;周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