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陈孝伟;张子斌;崔立海;杨延芳;郝强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低频电刺激理疗仪, 电视透视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加用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低频组同时配合舌骨及甲状上切迹处低频电刺激.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及电视透视(VFG)检测.结果:经过14 d的治疗,VFG吞咽功能检测,低频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稀钡和稠钡通过口、咽时间明显缩短(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比较,VFG吞咽障碍检出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配合低频电刺激可明显促进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行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43例中26例随访1~3.5年,平均2.2年,优良率达80.0%.结论:根据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临床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国昱;毕守盈;余相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有氧运动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化有氧运动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5例,均进行患侧上肢传统的功能锻炼,干预组并配合有氧健身操和24式太极拳运动.观察锻炼前后2组患者患侧上肢肌肉力量及体形、肺活量及大摄氧量、骨密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16周后,干预组患肢肌力、大摄氧量以及肺活量均较观察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骨密度无变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均较观察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在患侧肘屈肌力较观察前明显提高(P<0.05),而骨密度下降.观察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氧健身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功能.

    作者:何敬和;姚丽;常震;刘冠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雷公藤甲素对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DM组)和观察组(TP组).DM及TP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高糖联合小剂量STZ建立T2DM模型.模型成功后,TP组大鼠给予TP 200 μg·kg-1·d-1灌胃.结果:治疗8周后,与NC组比较,DM组及TP组大鼠肾重/体重(KW/BW)、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UAL)及CTGF、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ED-1 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0.01),TP组低于DM组(P<0.05,0.01);肾组织BMP-7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TP组高于DM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尿蛋白与BMP-7 mRNA存在负相关,与CTGF、TGF-β1mRNA 存在正相关;肾小管-间质内ED-1阳性细胞数与TGF-β1的表达明显相关;TGF-β1 与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BMP-7 存在负相关(均P<0.01);萎缩肾小管比例及间质纤维化均与TGF-β1、CTGF表达明显正相关,与BMP-7负相关(均P<0.05).结论:TP对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TGF-β1及部分恢复BMP-7的表达有关.

    作者:蒋伟;刘丽秋;马瑞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浮针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选择肩部活动时的疼痛点用浮针治疗,2 d 1次;B组选择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等处用小针刀剥离粘连,6 d 1次;C组在给予小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加用浮针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AS疼痛评分,肩ROM测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3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C组>B组>A组(均P<0.05).肩关节ROM测评,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C组高于A、B组(P<0.01).临床疗效比较,C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71.3%、90.0%与13.3%、71.3%,6.7%、70.0%,P<0.05,0.01).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肩周炎均有较好疗效,小针刀对机体的刺激作用强于浮针,而浮针结合小针刀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付高勇;周文学;李明波;喻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体感音乐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疗法对颅脑外伤患者的作用.方法:31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均接受药物及综合康复治疗.音乐组并增加体感音乐疗法,将音乐耳机置于双耳,昏迷患者倾听以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经演绎和古典变奏曲为主;清醒患者倾听莫扎特的为主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脑电图(EEG)、脑干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应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EEG显示2组脑皮层活动恢复明显优于治疗前,音乐组优于对照组(P<0.05);BAFP显示2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OS评定音乐组中轻度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体感音乐疗法可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多个系统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文平;范建中;张建宏;吴红瑛;刘休强;王惠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理性情绪疗法对青少年癫痫患儿羞耻感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理性情绪疗法(RET)对青少年癫痫患儿羞耻感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青少年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RET.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羞耻感量表中行为羞耻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自尊量表(SES)及缺陷感量表(FI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ET对提高癫痫患儿自尊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手段.

    作者:王晓花;楚平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ADL的影响.方法:19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3组,曾接受过急性期和/或恢复期综合康复治疗而后遗症期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第1组64例;未接受过综合治疗,后遗症期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为第2组67例;接受过综合治疗而后遗症期自行康复锻炼的患者为第3组62例.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作业疗法、认知及语言能力训练等.3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V0)、治疗第1、3和6个月末(V1、V2及V3)时分别进行Bathel指数(BI)评分;并在V3时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BI评分,V0时,第1、3组明显高于第2组;V1时,第2组明显高于V0时(P<0.01);V2时,第1组与V0时比较明显上升,第2组较V1时又上升(均P<0.05);V3时,第3组与V0时比较有下降(P<0.05).疗效评定,第2组明显高于第1、3组,第1组高于第3组(56.7%与35.9%、19.4%,P<0.05,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ADL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陈秀琼;阳初玉;吕泽平;庞国防;徐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患沟通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方法: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按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同时根据患者患病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采用对症的护患沟通方式,使患者情绪宣泄,引导其自我调整等.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2组平均住院时间(8.7±4.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1个月时2组NOSIE中积极因素、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社会能力分均提高;消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及抑郁分均下降,干预组表现更突出(P<0.05,0.01).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干预组又有进步(P<0.05),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有效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消除患者的负性认知水平,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谢素清;欧阳小芬;刘艳萍;赵毅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辨证施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58例KOA患者分为辨证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骨科护理流程给予常规护理.辨证组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分为肝肾阴虚型、淤血停滞型及寒湿痹阻型,分别进行辨证施护和康复训练指导等.结果:观察2个月后,辨证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施护可以明显提高KOA的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罗新福;毛红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与α-共核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率位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第二位[1].P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死亡,以及在残存的神经元胞浆中出现嗜酸性的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进一步研究发现lewy小体主要是由一些中空的放射性淀粉样纤维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组成.

    作者:陈敏;焦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疗法的应用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的康复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62例,分为综合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综合组配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低频电刺激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滕岛一郎吞咽疗效积分及临床疗效评定,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滕岛一郎吞咽疗效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综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整体康复.

    作者:张贞;陆静珏;孟宪忠;吴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水平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认知水平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123例LA患者,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A组)、痴呆组(B组)及正常组(C组)各41例,均双盲法颈部血管超声仪(TCD)检测患者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的血管动力学指标.结果:CCA、ICA及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及舒张末血流速度(EDV)C组>A组>B组(均P<0.05);血管博动指数(PI)及血管阻力指数(RI)C组

    作者:陈艳红;杨玉梅;杨凤翔;刘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定位旋转扳法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

    目的:观察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6例,均采用理筋推复,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及颈推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头痛症状、每周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86例患者在治疗1周时VAS评分及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P<0.05,0.01).治疗4周时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6.5%.结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可有效治疗颈源性头痛,配合颈椎操及日常生活干预能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周祖刚;于雪萍;李鸿;艾双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痉挛型脑瘫儿童佩戴不同类型踝足矫形器后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患儿在佩戴传统硬直式踝足矫形器(RAFO)与新型动力型踝足矫形器 (DAFO) 后所产生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及差异,为临床选用更合适的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Vicon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Kislter测力台分别测评1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裸足、佩戴RAFO及DAFO 3种条件下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结果:与裸足比较,佩戴RAFO后步长增加0.05 m,DAFO增加0.07 m;首次着地RAFO增加 9°,DAFO增加11.3°;支撑相中RAFO增加 10°,DAFO增加11°,且2种方法踝关节背屈角度均明显增大,跖屈角度明显减小;跖屈力矩RAFO增加0.33 Nm/kg,DAFO增加0.37 Nm/kg(均P<0.05).DAFO的踝关节活动范围较RAFO增加7°(P<0.05).结论:2种不同的踝足矫形器均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及行走过程中的踝关节背伸功能.DAFO在矫正踝关节活动及马蹄足畸形方面效果好于RAFO,并可减轻RAFO所导致的踝关节功能受限.

    作者:张旻;冯美兰;瞿佩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探讨加用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低频组同时配合舌骨及甲状上切迹处低频电刺激.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及电视透视(VFG)检测.结果:经过14 d的治疗,VFG吞咽功能检测,低频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稀钡和稠钡通过口、咽时间明显缩短(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比较,VFG吞咽障碍检出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配合低频电刺激可明显促进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

    作者:陈孝伟;张子斌;崔立海;杨延芳;郝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功能训练为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配合关节腔注射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盐酸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及生理盐水混合液,并配合温针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膝关节功能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OA患者加强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魏汉菊;李兆宝;耿东霞;黄明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对男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的调查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探讨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便秘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拟的便秘状况调查问卷表对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的255例男性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病程、便秘发生情况、服用药物种类及有无合并用药、是否便秘等.结果:255例患者中106例发生便秘,占41.6%.常见原因为氯氮平药及合并用药易引起便秘,其中合用安坦使便秘加重;病程越长便秘发生率越高.结论:服用氯氮平,合并使用安坦及病程长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

    作者:林国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双侧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与B组分别加用双侧与患侧百会穴透太阳穴针刺治疗.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3例为对照(D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并对A、B、C 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第10天时,A、B、C 3组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与第1天及D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0.01),A组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均P<0.05).治疗30 d时,A、B、C 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组明显低于C组,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治疗能显著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双侧头穴透刺疗效更明显.

    作者:张丽荣;沙碧源;罗海龙;东贵荣;鲍春龄;郭艳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瘫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的修订与试用

    目的:引进并修订脑瘫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CP QOL-Child),为分析和评定脑瘫儿童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康复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国外引进的脑瘫儿童生存质量问卷量表(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CP QOL-Child)按中国国情进行修订(简称CP问卷),并对27例脑瘫儿童(年龄4~9岁)进行逐人测试,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表示,效度分析采用维度与其相应条目的相关,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表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修订后CP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916,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为0.759~0.889,总问卷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690,各维度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667~0.899;各维度与其相应条目的相关系数为0.452~0.888,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0~0.620.27例儿童CP问卷显示,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方面得分较高,而自理能力、社会支持、残疾影响、生活环境得分较低.结论:修订后的CP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适合中国脑瘫儿童应用.脑瘫儿童的社会支持、生活环境和自理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艳平;张洪才;郭新志;曲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表面电刺激联合感觉动作统合法治疗口咽协调障碍吞咽困难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表面电刺激联合感觉动作统合法治疗吞咽启动延迟致吞咽困难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口咽协调吞咽困难患者3例,均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表面电刺激联合感觉动作统合法治疗.结果:经2~5周的治疗,3例患者的吞咽功能才藤分级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口咽协调障碍致吞咽困难患者通过对口咽内食团及各种冷热、电刺激等的感知传入,启动大脑皮层对于延髓吞咽中枢的控制,使吞咽器官的协调作用增强,促进吞咽困难的恢复.

    作者:杨海芳;李梅;李小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