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英语学习和双语教学初步调查

王尊;王磊;郭海英;顾一煌;王彤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学生, 专业英语学习, 双语教学
摘要:目的:了解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和双语教学意愿,为双语教学工作提供信息和思路.方法:选取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104例,其中大二学生43例(A组),大三学生61例(B组),自制调查问卷了解2组学生英语水平,对专业外语学习兴趣的投入和双语教学的要求等.结果:B组学生英语水平达四、六级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91.8%、47.5%与69.8%、0,P<0.05,0.01);87.5%的学生希望进行双语教学.B组学生在有兴趣查阅专业英语文献、积累专业英文单词和用英文表达,并能坚持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例数明显多于A组(均P<0.05).结论:康复治疗学专业双语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大三开始双语教学可能更有利.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三甲医院医生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调查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医生的工作压力来源和压力反应程度.方法:采用压力源评分量表及心理压力综合调查表对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及第四人民医院3家三甲医院230例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19份(95.2%).结果显示医生工作压力源排在前几位的为医疗风险大、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患者对医生的要求过高等;219例压力反应总分、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31~45岁年龄段医生群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体系,制定有利于医生成长的方针政策,以缓解三甲医院医生的压力,造福于患者.

    作者:郑俏丽;刘伟;鲍喜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武汉市部分公安干警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市公安干警的健康状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在体检中心内集中完成3610例公安干警全面健康体检.结果:3610例受检者中异常或患有疾病3570例(98.9%).各年龄段检出率较高的疾病有骨量减少、高脂血症、体重超标及肥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其中>40岁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男性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骨量减少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针对相关人群体检结果,加强早期发现疾病隐患,早期干预的措施以促进健康.

    作者:沈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话回访式辨证施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中医辨证施护在带状疱疹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在常规治疗下根据带状疱疹分型及部位分别给予辩证施护及饮食指导.患者出院后干预组继续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辨证施护指导.结果:随访2个月后,干预组疼痛缓解、疱疹吸收及皮损结痂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2.5%,P<0.05).结论:电话回访方式使辨证施护延伸到患者康复全过程中,明显提高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黄培;陈可;王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因素与对策

    目的:回顾分析机械通气继发真菌感染的因素及治疗和护理对策.方法:机械通气患者继发真菌感染11例,给予及时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治疗,并加强抗感染管理和护理.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11例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症状改善,胸部CT提示病灶基本消失,痰培养真菌转阴.结论:针对机械通气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患者病情恢复快,感染控制理想.

    作者:温江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臂丛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08年5~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符合臂丛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40例[1],均有颈椎病基础病史,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颈肌僵直、活动严重受限,以一侧侧屈受限为明显,有明显压痛点及肩胛内侧、上臂放射痛,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7 d~3个月.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5~65岁,平均50岁;病程7 d~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加用颈横突前注射及静脉滴注.①针刺:取风池、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肩髃、曲池、合谷等穴针刺,留针20 min,间歇10 min时运针1次.每日治疗1次.

    作者:刘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踝足矫形器(AFO)对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及ADL的作用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CP患儿26例,随机分为AFO组和对照组各13例,在采用相同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FO组患儿每次治疗后坚持佩戴AFO.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2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测量休息位踝关节角度(rROM);脑瘫粗大运动评分量表(GMFM)评定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及参照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及rROM均明显改善(P<0.05) ;AFO组表现更明显(P<0.05).GMFM和ADL评分AFO组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AFO可降低CP患儿下肢的肌张力,矫正足踝部畸形.

    作者:罗颖;刘夕东;梅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放松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作用.方法: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按常规服用利培酮.研究组并实施放松训练,内容为患者在安静环境中,一边倾听舒缓的轻音乐,一边随指导语有节奏的做呼吸及肌肉放松训练,每天1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实施放松训练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2组SAS、SDS评分及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辅以放松训练可显著提高精神病药物的效能,促进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障碍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作者:郭轶;李雪晶;傅春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损害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情况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脑损害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85例脑损害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所需的条件及拔除方法,分析拔管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成功拔管及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85例患者中获成功拔管74例(87.1%),出现并发症11例(12.9%).成功拔管患者的年龄和留管时间均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P<0.05);原发疾病及意识状态对于是否拔管成功无明显影响.结论:脑损害气管切开患者,在正确把握拔管的时机及条件时,应尽早拔管,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范丹峰;胡慧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脊柱侧凸术前折返训练的效果观察

    目的:介绍和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前折返训练对脊柱侧凸手术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80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折返组利用自身重量尽力向对侧弯曲,以达到简单有效的术前牵引作用.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盆牵引.结果:2组术后脊柱侧弯均明显改善;悬吊位X片的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4年,2组均无矫正度丢失.结论:折返训练与常规骨盆牵引效果相当,但折返训练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节约经费.

    作者:王晋贤;方煌;李光辉;杜杏利;陈安民;陈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压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应用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引起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盐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糖尿等,其病情进展常并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病变等.近年国内外学者陆续报道应用高压氧(HBO)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东娟;陈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进展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持续终生的过程.长时间、持续性的康复训练能促进大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目前我国的康复资源有限,大量脑卒中患者无法在医院进行长时间和正规化的康复治疗,而社区康复无论从经济,还是防治残疾,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长期康复训练的实施.本文对国内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康复开展现状作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高春华;黄晓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均联合应用激素替代疗法(HRT)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护患共同参与的心理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卫生宣教,帮助其正确认知围绝经期的心身反应,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连续治疗3个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2组抑郁程度;围绝经期症状评分(KMI)评分评价围绝经期总体症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E2、FSH及LH浓度;治疗结束后6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再次HAMD评分及KM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和3个月时2组HAMD及KMI评分、FSH及LH浓度明显下降,E2则明显上升(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显著(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与70.7%,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HAMD及KMI评分观察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辅以心理护理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疗效持久.

    作者:吴玉娟;张敏;吴杰倩;贾院春;席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

    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4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抑郁症诊断标准[1],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①观察组,男9例,女14例;年龄(67.9±9.3);病程3~15 d,平均8.4d.②对照组,男8例,女11例;年龄(64.2±9.4);病程4~16 d,平均8.7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按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观察组同时进行高频(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点为左额叶背外侧皮层(DLPFC),磁场强度110%运动阈值,20 min.每日1次.

    作者:顾正天;卢建新;张守成;徐蓉贞;王芸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短波辅助治疗对新生儿肠切除肠吻合术后的作用

    目的:观察超短波辅助治疗对新生儿肠切除肠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65例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新生儿分为A组34例和B组31例,均于术后禁食、静脉营养及抗炎等常规治疗;B组在术后24 h内加用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7d后,排便时间≤36 h,进食时间≤7d,切口Ⅰ期愈合及出院时间≤术后9d的例数B组明显多于A组(P<0.05).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后辅以超短波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张明;王大佳;张立新;孙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2009~2010年我科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108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发有肢体功能障碍,排除严重的其它脏器疾病、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继发性癫痫及失语等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48.6岁;平均病程18d.对照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16~72岁,平均51.5岁;平均病程15 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配合康复护理干预: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耐心及热情的关心患者内心感受,换位思考理解患者,让患者愿意与医护人员倾诉.②心理护理:采用关怀、说服、开导、鼓励等方式纠正患者反复出现的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大潜能,积极进行康复训练.③功能训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并强调训练方式合理、适度及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出现屈曲痉挛患者,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输入正常运动模式,抑制其不协调性[1],开始每日20 min,逐渐频率由少至多,从翻身、肢体平移、起坐、穿衣、洗漱、持勺进餐至协助下行走,独立行走等,由被动到主动运动.

    作者:刘艳;李景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PSD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39例,均在软瘫期、痉挛期及恢复期给予相应康复治疗.干预组治疗过程中配合服用抗抑郁药及心理疏导.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Fugl-Meyer( FMA)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PSD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ADL能力.

    作者:李金贤;莫煊;谢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中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5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53例,口服雷公藤和益肾蠲痹丸治疗;西药组52例,口服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疗程均24周.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休息痛、晨僵、肿胀关节数及指数、关节压痛关节数及指数),分析患者的健康状况问卷(HAQ)评分,患者及医师对疾病总体状况的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2周时,2组临床症状、HAQ评分、患者及医师对疾病总体状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比较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第24周时,中药组各项观察指标均差于西药组(P<0.05,0.01);不良反应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药组排除月经不调的副反应,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结论:西药治疗RA远期疗效好于中药组,但2种治疗方法均有优劣,合理使用将会使治疗更优化.

    作者:陈哲;涂胜豪;胡永红;刘沛霖;王玉;夏玉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美沙酮门诊就诊的吸毒患者360例,随机分成2组各180例,均给予美沙酮维持治疗,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及服药注意事项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通过报刊、图片、健康节目频道、座谈等方式宣传吸毒危害及坚持治疗的作用等系统健康教育.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改善吸毒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坚持维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刘群;王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运用压力生物反馈行腹横肌及多裂肌协同训练治疗下背痛

    目的:研究运用压力生物反馈行腹横肌及多裂肌协同训练对下背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给予物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压力生物反馈行腹横肌及多裂肌协同训练;对照组配合五点支撑法及飞燕点水法等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定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年后跟踪随访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个月及1年时2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逐步下降明显,SF-36逐渐上升(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表现更明显(P<0.05,0.01).1年后跟踪随访,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与33.3%,P<0.01).结论:配合运用压力生物反馈行腹横肌及多裂肌协同训练可有效减轻下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功能障碍,并明显降低复发率,其远期疗效巩固.

    作者:徐远红;王俊华;李海峰;张少武;周建瑞;谢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住院患者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8例手部外伤术后患者在手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早期主被动活动,中期主动运动及后期抗阻练习等,并配合相应的物理因子和支具治疗.治疗2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MMDT)、普渡手精细运动( PPT)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术后2个月时比较,治疗4个月后,368例患者MMDT评定时间明显缩短,PPT及TAM明显提高(均P<0.05);临床疗效显示,优良率91.3%.结论:规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预防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的运动功能.

    作者:邓惠文;吴洪;刘丽平;郑夏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