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项俊

关键词:偏瘫, 早期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均按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1周内配合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及针刺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偏瘫侧下肢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12分,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组分别配合综合康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与针刺治疗(取患者下肢穴).治疗前、治疗10和20 d时测定2组患者健患侧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同时进行下肢CSS评分及下肢运动功能Lindmark评分.结果:治疗20 d时,综合组患侧腓肠肌RMS值、CSS评分比治疗前和针刺组明显下降(P<0.01).Lindmark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综合组上升幅度高于针刺组(均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肌痉挛.表面肌电测试中RMS值可作为评价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的量化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史文红;李雪萍;王伟;周俊;陈安亮;程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离子透入配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透入配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均给予针刺及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洋金花镇痛液中药离子透入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中增加中药离子透入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红星;邹燃;黄国付;余南才;黄浩;易艳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血压调控及临床预后的观察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压调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均根据脑梗死病情给予常规静脉药物治疗;同时A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8 Am);B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8 pm);C组必要时服用利尿剂控制血压.于入院时及治疗各时段进行血压、空腹血糖及血乳酸浓度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检测颈内动脉内膜厚度,计算中风体积等.结果:治疗7 d时,A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1个月时临床疗效比较,A组无变化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3个月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及梗死病灶比较,A组显著小于B、C组(P<0.05,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预后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血压调控治疗用药的首选.

    作者:刘玲玉;吕志华;陈斌;廖秋霞;黄家彬;汪保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检测不同部位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后的效果.方法:脑外伤恢复期患者125例,均按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及康复疗法等治疗.于治疗前后通过认知评定成套测验量表(LOTCA)对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程度评分.结果:125例患者中左侧半球损伤患者在定向和思维障碍上明显重于右侧.双侧大脑半球或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更为广泛,LOTCA测验的各个项目分普遍低于正常值.经康复治疗70 d后,84例获完整资料,LOTCA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左侧或双侧损伤患者提高幅度较右侧明显.结论:不同部位脑外伤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认知障碍特点.传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后认知障碍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皓;张小年;山磊;王晓艳;孙新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按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训练组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包括急性期正确肢体摆放,恢复期控制肌痉挛及肢体功能训练、ADL训练等.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自尊水平.结果:经过6周治疗,训练组患者BI和SE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均P<0.01);对照组仅BI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训练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提高,从而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对全面康复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崔红缨;王忠华;邓景元;崔延超;张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成年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67例残疾人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表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残疾类别、致残时间、生活自理程度及对医疗康复、功能训练、辅助器具、教育培训、社会生活信息资讯等的需求.结果:67例残疾人中,截瘫偏瘫占调查类型的首位,致残时间1~3年及生活可部分自理的患者占大多数;67例患者以手术、药物治疗、运动功能训练、行动辅助器具、职业培训、家庭成员支持及残疾人相关优惠政策等的需求为主.结论:重视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针对康复需求的多样性,提供有针对性康复服务,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张金明;高秋菊;高宇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RED)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GRED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均口服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治疗;西药组38例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97.5%与81.6%,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可提高GRED的临床效果.

    作者:江超先;刘兴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咽癌化疗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鼻咽癌化疗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0例鼻咽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00例患者SDS评分及SSRS总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其中43例存在抑郁状态(43%);100例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较正常人高(P<0.01);其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r=-0.785,P<0.01);年龄、性别、学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同,其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情况则存在差异.结论:鼻咽癌化疗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鼻咽癌化疗患者抑郁状态的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赖淑清;黎佩珍;吴小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法配合中药薰洗治疗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

    目的:比较手法配合中药薰洗治疗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石膏组22例采用长臂石膏托固定4周后拆除进行功能锻炼;康复组21例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3~10 d),早期进行手法治疗配合中药薰洗及功能锻炼.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石膏组(100.0%与81.8%,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法配合中药薰洗可显著促进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大明;程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均按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1周内配合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及针刺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项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康复运动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康复运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变化.方法:COPD稳定期患者60例,均按COPD疾病诊断指南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康复运动,包括呼吸体操、八段锦等.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呼吸问卷(SGRQ)量化评分及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60例患者治疗后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均有提高,FEV1占预计值%更明显(P<0.05).SGRQ评分,第一、二部分及总评分治疗前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Pearson's相关系数存在线形相关性,且与FEV1占预计值%相关性更好;治疗后第二部分及总分治疗前后评分差有临床意义(P<0.01).结论:康复运动在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吉冬元;孟庆华;李承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比较多种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给予中频电疗及矿泉水浴.观察组同时施以赖氏手法和颈椎间歇式牵引;对照组取患侧风池、颈夹脊、大椎、天柱为主穴针刺,均每日1次.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0%与17.5%、87.5%,P<0.05).结论:综合物理疗法中,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明显作用.

    作者:宋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产后抑郁症患者420例,随机分为2组各210例,2组患者均口服西酞普兰片20 μg/d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前17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消除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陈桂莲;朱运波;王巨;张华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脉配穴法选穴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经脉配穴法选穴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10只为空白组;50只制作为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针刺组A、B、C、D各10只.针刺组A取本经配穴,B取表里经配穴,C取同名经配穴,D取他经配穴,分别给予电针治疗7 d.7 d后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胃黏膜及血浆PGE2、SS、TNF-α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和TGF-α的表达.结果:PGE2浓度,针刺组A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针刺组D;胃黏膜及血浆SS浓度,针刺组A、B、C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A明显高于B、C、D;胃黏膜及血浆TNF-α浓度,针刺组A、B、C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针刺组D(P<0.01),其中A、B低于C;与其它组比较,针刺组A能上调EGF及TGF-α的表达(P<0.05,0.01).针刺组B能上调EGF的表达(均P<0.05,0.01).结论:通过选穴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TNF-α释放,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PGE2、SS合成及EGF和TGF-α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但存在差异.本经配穴法作用明显,其保护效应与以上各方面均相关;表里经配穴法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及促进EGF的表达;同名经配穴法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他经配穴法则对上述调整作用不明显.

    作者:钟艳;严洁;罗晓婷;李禹含;王晓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理疏导结合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结合路优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2例,均按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口服路优泰片300 mg,每日3次.A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包括心理安慰、日常行为劝导和思维交流等.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周时及停止治疗3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时,HAMD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0.01);与B组比较,A组表现更显著(P<0.05).在停止治疗的3周后A组HAMD评分无反复,B组明显上升;ADL评分与治疗3周时比较2组均仍有上升,A组更明显.结论:心理疏导结合路优泰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ADL,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应用依从性好.

    作者:王梅康;郝晋东;李卉;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40例与氯氮平组39例,分别给予口服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缺陷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氯氦平组(P<0.01);SDSS各条目评分2组均明显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在家庭内外活动、对外界兴趣、社会性退缩、婚姻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6个条目评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的GQOLI-74总分及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氯氮平组(P<0.01);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氯氮平组(37.5%与66.7%, P<0.01).结论:齐拉西酮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但副作用小;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作者:段武钢;曾德志;罗建武;商秀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对98例精神疾病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心理测评评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有效调查表98份(100%).调查测评显示,患儿家长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0.01),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儿的住院次数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等.结论:应重视精神疾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患儿状况和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

    作者:唐中玉;王继中;谢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综合应用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

    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构音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A组加用发音肌电刺激,患者同时配合主动肌肉收缩.结果:治疗28 d后,2组构音障碍检查法分级评定均有显著提高(P<0.01).A组言语功能>3级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有效率高于B组(97%与77%,P<0.05);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QQL-100)评分,A组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发音肌电刺激配合主动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唐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ERK1/2阻滞剂U0126抑制高频磁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迁移

    目的: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U0126对高频磁刺激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阻滞剂量提供依据.方法:24只SD大鼠制作为脊髓损伤模型,按U0126浓度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低剂量组(0.1 mg/kg)、中剂量组(0.2 mg/kg)及高剂量组(0.4 mg/kg)各6只,U0126注射24 h后4组均每日给予磁刺激,频率10 Hz、强度1.52 T,刺激量30脉冲,于第14天,大鼠处死,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表达及脊髓损伤空洞体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及高剂量组脊髓损伤空洞体积随着U0126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大,GFAP、ERK1/2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弱(均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差异不明显.4组病灶区域MAP-2均呈阴性表达.结论:不同剂量的U0126可抑制磁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0.2 mg/kg既可以完全抑制EPK信号通路,又可以减少U0126的用量,因此是一个较合适的剂量.

    作者:李哲;方征宇;黄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镫骨肌反射在Bell's面瘫诊治中的应用

    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Bell's面瘫患者30例,均符合Bell's面瘫的诊断标准[1],表现为单侧面颊部动作不灵,口角歪斜,无传导病变存在和听力下降症状.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病程1~14 d.30例患者均采用丹麦OTO100型中耳分析仪分别于发病初期与恢复后各进行一次镫骨肌声导抗测试,压力-400~+200Dapa,探测音为226 Hz,反射时跨9 s,通过用3种不同频率的纯音刺激后,观察并记录其镫骨肌反射,凡出现反射为阳性,不出现反射为阴性.

    作者:马晶;严发泽;刘维荣;陈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