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蕊;景玉珍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ICF[1](中文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根据ICF观点,残疾人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是由于残疾人的损伤(功能、结构)和环境障碍交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人的某些损伤通过医疗康复后能有所改善,而有些损伤是无法改变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只能改变环境来适应其自身的残疾.为此有必要明确残疾人需要帮助的场所及程度以指明改造环境和创建无障碍环境的目标,这就是今天环境评定的内容.
作者:朱图陵;范佳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科门诊治疗的菱形肌劳损患者6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8~52岁,平均31.2岁;病程1周~2个月;临床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肩背部疼痛,肩关节各向活动无明显受限,肩背部棘突到肩胛骨内缘范围内有压痛,以肩胛骨内缘明显;X线片示无骨性异常,排除外伤史.
作者:马永刚;王君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FibroScan弹性值测定(简称FS)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45例,收集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凝血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入院第2 d行FS和腹部B超检查,并计算患者B超评分、CTP评分和MELD积分.观察终点3个月,按预后良好和不良分为A、B 2组,比较2组间各项检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偏相关分析提示FS值与预后呈密切正相关;双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与FS值、肝衰竭分期、凝血功能等相关关系显著;2组间比较F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S值与B超、CTP和MELD积分均呈正相关,对预后诊断价值较高,FS值测定影响较大的指标是INR、AST和TBIL.结论:FS值测定对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受转氨酶和黄疸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琪;戴琳;陈永鹏;彭劼;冯筱榕;郭亚兵;侯金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A、B、C、D及E组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B、C、D及E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A、B组不实施处理,C组进行电针治疗,D组给予rTMS治疗,E组给予电针及rTMS联合治疗.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缺血后第7、14及28 d 3个不同时相大鼠海马胞核内pCREB的表达,并观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缺血侧海马pCREB阳性表达和灰度值,B组在7 d时高于A组,28 d时低于A组(P<0.05),14 d时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D组和E组各时相点均高于B组,7及14 d时高于A组(均P<0.05),28 d时与A组比较无差异;E组7及14 d时相点均高于C及D组(P<0.05);C与D组各时相点均无差异.各时相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D组和E组均较B组下降(P<0.01),尤以E组为明显.结论:电针结合rTMS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CREB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国付;黄晓琳;郭铁成;陈红;韩肖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适应中国(武汉)地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CHID)患者的简明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的核心功能组合类目,使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为CIHD患者健康状况的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使用CIHD的ICF调查表同时对58例CIHD患者和32名心血管以及康复专家做面访或电邮调查,统计CIHD患者出现明显问题的频率和专家一致认为有显著意义的类目的频率.结果:得到患者阳性率≥30% 的ICF类目30个,专家组意见显著性≥50%的ICF类目 22个,合计得到具有显著性意义的ICF核心功能组合类目共有37个,其中身体功能13个,身体结构2个,活动与参与8个,环境因素14个.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简明核心功能组合类目与已报道的简明ICF核心功能组合类目相比一致性较好,地域、调查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也能对少数有差别的类目进行很好的解释,尚有部分类目确定有待更大样本的再次检验.
作者:张婷;李露;黄晓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59例CP患儿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均采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接受小脑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可更显著促进脑瘫运动功能发育,提高ADL能力.
作者:周青蕊;景玉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皮封闭引流治疗Ⅲ、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压疮患者55例,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冲洗、换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皮封闭引流术并配合红外线照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压疮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24.0±6.4 d与32.0±2.4 d,P<0.01);治疗3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9.3%、96.6%与50.0%、88.5%,P<0.05).结论:人工皮封闭引流治疗Ⅲ、Ⅳ期压疮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及丁咯地尔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再学习法训练,包括仰卧位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与坐起、站位平衡及行走训练等.结果:治疗后3、7及14 d 2组眩晕等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和0.01),观察组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在3、7及14 d时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干诱发电位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7 d时Ⅰ~Ⅲ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时观察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运动再学习法有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龚树辉;杨继文;李忠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肢离断再植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性上肢离断患者24例,均行骨折固定及无创血管神经修复断肢再植术;术后配合理疗及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结果:术后康复治疗10周后,24例再植上肢全部成活20例;19例经6个月~6年随访,达优5例,良9例,差4例,劣1例.结论:复杂性离断上肢只要肢体远端较完整均可再植,术后配合有效康复治疗,再植上肢可恢复较满意的功能.
作者:冯亚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和呼吸、放松训练对哮喘患者负性情绪、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呼吸、放松和生物反馈训练.结果:经过14 d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病情控制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加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改善负性情绪,缓解和预防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海霞;李永春;宁雪飞;于亚晶;从丽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接诊的急性腰扭伤患者50例,常规腰椎正侧位X线片均无骨折或骨质破坏等异常变化,男36例,女14例;年龄21~39岁,平均31.6岁;病程2 h~5 d,平均2.4 d;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活动受限,检查疼痛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药组患者口服扶他林片50 mg;联合组在单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乙哌立松(妙纳片)50 mg.2组均每日2次,餐后服用.
作者:夏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5只,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各35只.干预组阿托伐他汀灌胃20 d后,与再灌注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p65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明显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24h达高峰;干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与再灌注组比较能减少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P< 0.01),减少神经元凋亡(P<0.01),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并能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江君;刘宁;陈军;谷有全;陈孝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汶川地震救援某部队官兵早期心理健康状况,为部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36例参加抗震救灾的某部队官兵进行测评和心理晤谈,并依据救援种类、独生子女等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SCL-90结果显示救援部队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5),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等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1或0.05);参加搬运尸体组的躯体化因子分、强迫、焦虑及敌对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未搬运尸体组(P<0.01或0.05);独生子女SCL-90躯体、抑郁和焦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抗震救灾早期救援部队官兵总体心理状态良好;搬运尸体组和独生子女组救援人员的应激反应水平较高.
作者:陈文军;浦金辉;邓胜平;徐志鹏;武强;吴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载脂蛋白的变化,并进行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定活动期RA患者60例(活动组)、缓解期RA患者20例(缓解组)及正常对照者20例(正常组)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ApoA1/ApoB,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分析ApoA1、ApoB与脂质、蛋白代谢、活动性指标、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标准分、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①活动组患者的ApoA1较正常组显著下降,60例中ApoA1下降21例(35.0%).②ApoA1与年龄、社会支持总积分呈正相关,与食欲减退呈明显负相关;ApoB与年龄、SDS标准分呈正相关;ApoA1/ApoB与SDS标准分呈负相关.③ApoA1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沉(ESR)、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呈明显负相关;ApoB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活动期RA患者中存在脂质代谢的异常,具体表现为ApoA1水平下降,其变化除与RA炎症活动有关,尚与抑郁情绪、蛋白代谢等有关.
作者:刘健;余学芳;纵瑞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将一根特制的电极导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然后经导管输入射频电流,通过热效应造成局部心肌组织的变性失活、发生凝固性坏死[1].
作者:孙冬玲;肖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PVS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29例,均采用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HBO组配合HBO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PVS疗效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HBO对于促进PVS患者意识恢复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吴东;朱崇田;石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痉挛型脑瘫(CP)患儿183例,均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及分型[1],男107例,女76例;年龄6个月~7岁.根据临床分类、并发症、MRI及病因对183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毛英丽;王爽;逄海峰;贾飞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环氧酶(COX)及前列腺素(PGs)在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大鼠痛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鞘内置管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脊液组(注射人工脑脊液),PAF组(鞘内注射PAF),盐水组(注射盐水),SC-560组(注射PAF及SC-560),NS-398组(注射PAF及NS-398),吲哚美辛组(注射PAF及吲哚美辛)各10只.各组注射前及鞘内给药后均检测大鼠机械缩爪阈值和热缩爪潜伏期,每15 min测1次,5 h后RT-PCR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腰段脊髓COX-1,COX-2 及COX-3的表达和PGE2的含量.结果:鞘内注射PAF后的PAF组迅速诱发大鼠触觉痛敏和热痛敏,并诱导脊髓COX-2表达增强和PGE2含量升高;与PAF组比较,NS-398组和吲哚美辛组能明显抑制PAF诱发的痛敏和脊髓PGE2含量升高.结论:鞘内注射PAF可诱发大鼠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脊髓COX-2的激活和表达增强以及PGE2的产生可能参与其机制.
作者:马国平;杨京利;田玉科;刘菊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脂血症患者46例,均采用丰隆穴、脾俞穴埋线,每2周1次.共治疗2次.结果:治疗后的1及2个月时,46例患者中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高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则TC、TG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穴位埋线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其治疗效应长维持3个月.
作者:王凌云;毛红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单纯牵引与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均采用腰椎间歇牵引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微波及温热式低周波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7.4%与50.0%,P<0.05),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1.9%与90.7%).结论:综合物理治疗更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贞;凌隽;瞿昱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