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卜丽梅;王琴;王慧;李梅

关键词:血液透析, 透析器, 凝血, 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凝血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2015年3月~2015年9月共进行血液透析2814例次作为干预前组,统计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进行的2871例次血液透析作为干预后组,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后,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干预前组:2814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I度透析器凝血1463例次(52%);II度透析器凝血562例次(20%);III度透析器凝血170例次(6%);干预后组:2871例次透析中仅有287例次I度和115例次II度透析器凝血.结论:通过分析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病历互查质控法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综合分析病历互查质控法(Quality control of medical records)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护理方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前后的102例临床患者资料,并按照不同的时间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1例.实验组为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后(2014年12月至今),对照组为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前(2014年12月之前),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历质量.结果:实验组的体温单缺陷率为11.22%,医嘱单缺陷率为6.85%,产前记录缺陷率为11.63%,产程图缺陷率为9.68%,产时记录缺陷率为11.03%,婴儿记录单缺陷率为8.39%;对照组的体温单缺陷率为25.39%,医嘱单缺陷率为18.74%,产前记录缺陷率为27.63%,产程图缺陷率为20.56%,产时记录缺陷率为34.15%,婴儿记录单缺陷率为29.1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历互查质控法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比较理想.

    作者:程珍;肖婷;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定时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定时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在进行需定时完成的护理操作时,将定时器设置于相应时间,到时提醒.结果:护士可以专心完成护理工作,未发生由于忘记时间而延误治疗.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定时器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延误患者治疗等事件发生.

    作者:孙艳萍;张丽;周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已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研究组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中心日常管理中运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滕其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目的:研究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60例急性心梗患者纳入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依据指南采用常规心梗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脉平片,比较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RAS活性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可更好地改善交感神经递质水平及RAS活性.

    作者:马超;袁文金;尹晓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发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细胞常规分析、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观察有核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检测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发热患者的细胞变异率的阳性率高,占80.00%;患者平均MCH为(31.47±4.25)pg、HCT为(38.11±3.09)%、MCV为(83.15±9.32)fl、RDW-SD为(10.17±1.17)%、MCHC为(348.73±4.36)g/L.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对性护理在应用于输卵管堵塞再通术后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情志护理对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患者情感障碍康复治疗中情志护理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另行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满意度对比:实验组(96.55%)高于对照组(80.65%);SAS评分对比:实验组(30.29±2.05)低于对照组(49.36±2.59);SDS评分对比:实验组(36.28±2.59)低于对照组(53.28±2.59).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给予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缓解情感障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彭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门诊护理的道德要求

    门诊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病人接受检查、诊疗、预防保健的主要场所.由于工作独立性,服务时间不规律,服务对象广泛等多样性,因此对门诊护士道德要求高.

    作者:杨丽荣;菅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转化糖注射液与奥美拉唑存在配伍禁忌

    #

    作者:刘美琴;张玉芬;张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防范对策,为提供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100例患儿中,有11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1.0%.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护理人员配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弱以及护患沟通问题、患儿的违医行为、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P<0.05),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文书记录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实施对症干预措施,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龚牡丽;颜红宇;薛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分别为74.2%、71.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阿立哌唑效果相近,但奥氮平副作用较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

    作者:江慎辉;余娜;徐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有效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分析本院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95例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对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进行比较分析,除了强迫症指标和精神病性指标外,其他指标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护理前患者的总分为(151.75±19.97)分,护理后患者的总分为(119.11±14.13)分,及不同指标护理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针对不同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程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加强对中年人的心理护理,理解他们,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沟通,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认识到治疗疾病的重要性.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好.结论:患者明白康复才是重要的.

    作者:李韶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氟尿嘧啶药物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预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1周拆线后开始注射1次氟尿嘧啶0.3毫升,以后每周观察1次,如有复发倾向,可每周注射1次,总共不超过10次.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18例、4例中断复查,2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注射氟尿嘧啶可有效预防其复发.

    作者:乔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12岁包皮过长小儿50例,随机分为Z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D组骶管阻滞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T3)的HR、MAP、SPO2;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例数(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结果: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Z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吴浩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凝血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2015年3月~2015年9月共进行血液透析2814例次作为干预前组,统计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进行的2871例次血液透析作为干预后组,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后,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干预前组:2814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I度透析器凝血1463例次(52%);II度透析器凝血562例次(20%);III度透析器凝血170例次(6%);干预后组:2871例次透析中仅有287例次I度和115例次II度透析器凝血.结论:通过分析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卜丽梅;王琴;王慧;李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对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对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教育后在饮食、运动、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结果:实验组健康行为水平总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可明显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作者:齐引娣;程楼英;李菊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过失、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方面的差异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儿科护理相比,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过失,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周文娟;彭丽媛;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下血管球瘤再次手术2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诊治资料.结果:22例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随访9.8个月~4.6年,平均2.7年,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术前避免误诊,术中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减少出血及完整切除瘤体是减少甲下血管球瘤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林维浩;李杰;林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