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萍;张丽;周鑫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RA和80例非RA患者血清测定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CCP敏感性在RA组与非RA组分别为87.7%和2.5%;AKA敏感性在RA组和非RA组分别为49.1%和1.2%.CCP,AKA在RA组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非RA组(P<0.001),且CCP的特异性高于其它项目.结论:CCP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彩虹;白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在卵巢早衰患者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收的患有卵巢早衰的患者一共有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临床的护理效果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卵巢早衰患者护理当中采取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对治疗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敏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防范对策,为提供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100例患儿中,有11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1.0%.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护理人员配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弱以及护患沟通问题、患儿的违医行为、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P<0.05),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文书记录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实施对症干预措施,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龚牡丽;颜红宇;薛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患者共138例,其中2014年1月至12月68例,设为对照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2015年1月至12月70例,设为观察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后);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的4.3%和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和13.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的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结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具有明显作用,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作者:鲁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发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细胞常规分析、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观察有核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检测患者血细胞形态学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发热患者的细胞变异率的阳性率高,占80.00%;患者平均MCH为(31.47±4.25)pg、HCT为(38.11±3.09)%、MCV为(83.15±9.32)fl、RDW-SD为(10.17±1.17)%、MCHC为(348.73±4.36)g/L.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凝血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2015年3月~2015年9月共进行血液透析2814例次作为干预前组,统计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进行的2871例次血液透析作为干预后组,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后,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干预前组:2814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I度透析器凝血1463例次(52%);II度透析器凝血562例次(20%);III度透析器凝血170例次(6%);干预后组:2871例次透析中仅有287例次I度和115例次II度透析器凝血.结论:通过分析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卜丽梅;王琴;王慧;李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严重脓毒症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146例,分析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AKI在严重脓毒症中发生率48.6%;年龄(OR=1.046,P=0.032),乳酸>4mmol/L(OR=3.209,P=0.04),APACHEII评分(OR=1.289,P=0.01),D-二聚体(OR=1.676,P=0.00),降钙素原(OR=1.591,P=0.00)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OR=0.769,P=0.04)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COX Exp(B)=1.217,P=0.03).结论:年龄,乳酸>4mmol/L,APACHEII评分,D-二聚体,降钙素原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临床上应积极防治严重脓毒症并发AKI,改善预后.
作者:龙儒瑾;金魁;刘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层干部在医疗机构中是联系员工与高层管理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赢得中层干部的真心,培养其能力,同时善用人才更新管理理念,才能做好中层干部管理.
作者:崔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综合分析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方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4例新生儿PICC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2例).实验组应用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未接受风险管理办法).根据风险管理的具体办法,针对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及维护导管过程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严格的相关标准操作规范,让全体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与掌握,进一步的提高风险意识.结果:实验组风险总发生的概率为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91%(P<0.05).结论: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郭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对于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高龄孕妇,分成两组.3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产检护理;30例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加强性孕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妊娠结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都改善明显,并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孕期管理应用于高龄孕妇可有效改善产妇心理,降低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
作者:李泗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应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1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结合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提高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菊姿;程楼英;齐引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患者情感障碍康复治疗中情志护理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另行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满意度对比:实验组(96.55%)高于对照组(80.65%);SAS评分对比:实验组(30.29±2.05)低于对照组(49.36±2.59);SDS评分对比:实验组(36.28±2.59)低于对照组(53.28±2.59).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给予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缓解情感障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彭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针对痔疮手术术后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排尿排便困难的影响效果.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痔疮术后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排便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柯华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作者:刘美琴;张玉芬;张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12岁包皮过长小儿50例,随机分为Z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D组骶管阻滞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T3)的HR、MAP、SPO2;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例数(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结果: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Z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吴浩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过失、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方面的差异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儿科护理相比,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过失,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周文娟;彭丽媛;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预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1周拆线后开始注射1次氟尿嘧啶0.3毫升,以后每周观察1次,如有复发倾向,可每周注射1次,总共不超过10次.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18例、4例中断复查,2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注射氟尿嘧啶可有效预防其复发.
作者:乔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2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n=31)应用多样性护理,对照组(n=31)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②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是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方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效果肯定,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锦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