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茹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防范对策,为提供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100例患儿中,有11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1.0%.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护理人员配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弱以及护患沟通问题、患儿的违医行为、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P<0.05),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文书记录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实施对症干预措施,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龚牡丽;颜红宇;薛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患者共138例,其中2014年1月至12月68例,设为对照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2015年1月至12月70例,设为观察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后);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的4.3%和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和13.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的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结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具有明显作用,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作者:鲁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对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教育后在饮食、运动、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结果:实验组健康行为水平总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促进模式,可明显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作者:齐引娣;程楼英;李菊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综合分析病历互查质控法(Quality control of medical records)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护理方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前后的102例临床患者资料,并按照不同的时间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1例.实验组为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后(2014年12月至今),对照组为实施病历互查质控法前(2014年12月之前),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历质量.结果:实验组的体温单缺陷率为11.22%,医嘱单缺陷率为6.85%,产前记录缺陷率为11.63%,产程图缺陷率为9.68%,产时记录缺陷率为11.03%,婴儿记录单缺陷率为8.39%;对照组的体温单缺陷率为25.39%,医嘱单缺陷率为18.74%,产前记录缺陷率为27.63%,产程图缺陷率为20.56%,产时记录缺陷率为34.15%,婴儿记录单缺陷率为29.1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历互查质控法在产房护理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比较理想.
作者:程珍;肖婷;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对于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高龄孕妇,分成两组.3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产检护理;30例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加强性孕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妊娠结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都改善明显,并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孕期管理应用于高龄孕妇可有效改善产妇心理,降低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
作者:李泗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患者情感障碍康复治疗中情志护理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另行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满意度对比:实验组(96.55%)高于对照组(80.65%);SAS评分对比:实验组(30.29±2.05)低于对照组(49.36±2.59);SDS评分对比:实验组(36.28±2.59)低于对照组(53.28±2.59).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给予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缓解情感障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彭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应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1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结合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提高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菊姿;程楼英;齐引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凝血情况,分析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2015年3月~2015年9月共进行血液透析2814例次作为干预前组,统计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进行的2871例次血液透析作为干预后组,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后,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干预前组:2814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I度透析器凝血1463例次(52%);II度透析器凝血562例次(20%);III度透析器凝血170例次(6%);干预后组:2871例次透析中仅有287例次I度和115例次II度透析器凝血.结论:通过分析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卜丽梅;王琴;王慧;李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泌尿外科患者中抽取82例作研究对象,评估其并发尿路感染原因,并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n=41)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n=41)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88%,护理满意度是97.56%;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63%,护理满意度是75.61%;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患者个人卫生等,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
作者:段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呼吸科门诊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2组,均62例.对照组实施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6-MWD、mMRC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FEV1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缓病情发展.
作者:朱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加强对中年人的心理护理,理解他们,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沟通,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认识到治疗疾病的重要性.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好.结论:患者明白康复才是重要的.
作者:李韶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限制精神病患者的紊乱行为,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周围财物受损,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方法: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结果:通过与家属合理、有效的沟通,保证了行为约束治疗的顺利开展.结论:良好的沟通既可以保证行为约束治疗的顺利开展,又可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郝秀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12岁包皮过长小儿50例,随机分为Z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D组骶管阻滞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T3)的HR、MAP、SPO2;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例数(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结果: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Z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吴浩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针对痔疮手术术后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排尿排便困难的影响效果.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痔疮术后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排便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柯华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法在加强护理过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心内科护理单元在护理过程分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护理过程风险管理.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评估风险,分析原因、实施防范、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使护理过程分险管理持续改进提高.
作者:梁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N端脑钠肽(BNP)急性期、恢复期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个月~7岁2个月,与同期住院感染患儿35例对照,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7个月~6岁2个月,患儿入院当天及3~4周后复查BNP,与感染患儿对照.结果:川崎病患儿血BN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者更高,恢复期后BNP降低.结论:提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BNP增高,冠状动脉扩张者BNP增高更明显.
作者:付纳新;徐建英;岳明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层干部在医疗机构中是联系员工与高层管理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赢得中层干部的真心,培养其能力,同时善用人才更新管理理念,才能做好中层干部管理.
作者:崔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预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1周拆线后开始注射1次氟尿嘧啶0.3毫升,以后每周观察1次,如有复发倾向,可每周注射1次,总共不超过10次.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18例、4例中断复查,2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注射氟尿嘧啶可有效预防其复发.
作者:乔翠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RA和80例非RA患者血清测定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CCP敏感性在RA组与非RA组分别为87.7%和2.5%;AKA敏感性在RA组和非RA组分别为49.1%和1.2%.CCP,AKA在RA组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非RA组(P<0.001),且CCP的特异性高于其它项目.结论:CCP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彩虹;白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