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端脑钠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付纳新;徐建英;岳明英

关键词:川崎病, N端脑钠肽, 冠状动脉
摘要: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N端脑钠肽(BNP)急性期、恢复期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个月~7岁2个月,与同期住院感染患儿35例对照,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7个月~6岁2个月,患儿入院当天及3~4周后复查BNP,与感染患儿对照.结果:川崎病患儿血BN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者更高,恢复期后BNP降低.结论:提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BNP增高,冠状动脉扩张者BNP增高更明显.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化糖注射液与奥美拉唑存在配伍禁忌

    #

    作者:刘美琴;张玉芬;张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12岁包皮过长小儿50例,随机分为Z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D组骶管阻滞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T3)的HR、MAP、SPO2;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例数(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结果: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Z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吴浩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对性护理在应用于输卵管堵塞再通术后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输卵管再通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输卵管堵塞再通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已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研究组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中心日常管理中运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临床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对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滕其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PICC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方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4例新生儿PICC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2例).实验组应用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未接受风险管理办法).根据风险管理的具体办法,针对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及维护导管过程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严格的相关标准操作规范,让全体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与掌握,进一步的提高风险意识.结果:实验组风险总发生的概率为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91%(P<0.05).结论: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郭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RA和80例非RA患者血清测定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CCP敏感性在RA组与非RA组分别为87.7%和2.5%;AKA敏感性在RA组和非RA组分别为49.1%和1.2%.CCP,AKA在RA组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非RA组(P<0.001),且CCP的特异性高于其它项目.结论:CCP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彩虹;白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泌尿外科患者中抽取82例作研究对象,评估其并发尿路感染原因,并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n=41)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n=41)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88%,护理满意度是97.56%;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63%,护理满意度是75.61%;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患者个人卫生等,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

    作者:段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严重脓毒症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ICU严重脓毒症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146例,分析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AKI在严重脓毒症中发生率48.6%;年龄(OR=1.046,P=0.032),乳酸>4mmol/L(OR=3.209,P=0.04),APACHEII评分(OR=1.289,P=0.01),D-二聚体(OR=1.676,P=0.00),降钙素原(OR=1.591,P=0.00)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OR=0.769,P=0.04)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COX Exp(B)=1.217,P=0.03).结论:年龄,乳酸>4mmol/L,APACHEII评分,D-二聚体,降钙素原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临床上应积极防治严重脓毒症并发AKI,改善预后.

    作者:龙儒瑾;金魁;刘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医疗机构中层干部人力资源管理

    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层干部在医疗机构中是联系员工与高层管理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赢得中层干部的真心,培养其能力,同时善用人才更新管理理念,才能做好中层干部管理.

    作者:崔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针对痔疮手术术后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排尿排便困难的影响效果.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痔疮术后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排便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作者:柯华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在胃肠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在胃肠手术后患者中抑制胃液分泌的效果及留置胃管的时间.方法:对本科2014年的38例胃肠手术后的患者(其中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者16例,腹腔镜直肠癌、结肠癌根治者22例)所引流出的胃液量及留置胃管的天数进行统计.两组都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其中17例未用奥曲肽,21例联合应用奥曲肽,通过统计分析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在胃肠疾患手术后患者中抑制胃液分泌的效果及留置胃管的时间.结果:单独应用兰索拉唑的患者的胃液量平均254ml/日,联合奥曲肽的患者的胃液量平均155ml/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者12例平均置胃管天数5.8±2.86天,单独应用兰索拉唑者10例平均置胃管天数为7.89±4.11天.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应用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者9例平均置胃管天数为4.38±1.18天,单独应用兰索拉唑者7例平均置胃管天数为5.6±1.14天.结论: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在胃肠疾患手术后患者中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强于单独应用兰索拉唑,同时前者留置胃管的时间较后者短.

    作者:李淑芳;王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加强对中年人的心理护理,理解他们,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沟通,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认识到治疗疾病的重要性.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好.结论:患者明白康复才是重要的.

    作者:李韶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目的:研究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60例急性心梗患者纳入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依据指南采用常规心梗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脉平片,比较患者交感神经递质及RAS活性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脉平片对心肌梗死患者可更好地改善交感神经递质水平及RAS活性.

    作者:马超;袁文金;尹晓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样性护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2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n=31)应用多样性护理,对照组(n=31)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②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是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方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效果肯定,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锦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CT螺旋头颅扫描,分析其CT特征,运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31例基底节区,占49.21%,其次为丘脑18例,占28.57%,12例脑叶,占19.05%,小脑和脑干各1例,占1.59%,出血量:<30ml16例,占25.40%,30~60ml23例,占36.51%,>60ml24例,占38.09%,不同出血部位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出血量和是否出血破入脑室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出血量增加及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脑出血预后不良越严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CT诊断特征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其出血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陶啟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情志护理对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患者情感障碍康复治疗中情志护理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另行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满意度对比:实验组(96.55%)高于对照组(80.65%);SAS评分对比:实验组(30.29±2.05)低于对照组(49.36±2.59);SDS评分对比:实验组(36.28±2.59)低于对照组(53.28±2.59).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给予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缓解情感障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彭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红细胞积压、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红细胞积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输血量和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48.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门诊护理的道德要求

    门诊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病人接受检查、诊疗、预防保健的主要场所.由于工作独立性,服务时间不规律,服务对象广泛等多样性,因此对门诊护士道德要求高.

    作者:杨丽荣;菅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本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浅析

    目的:探讨本院门诊处方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2014年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合理处方占13.64%,其中辩证不清占36.35%,用法用量不当占29.52%联合用药不当占15.86%,配伍不当占8.23%,重复给药占10.04%.结论:门诊处方中成药应用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性,药学人员应加强相关管理,促进中成药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丁娟;王璐;王海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