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权;王金叶;温鼎东;雷润表;程亚军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现静脉输液患者安全。方法:回顾2011~2013年本卫生院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评估,针对风险发生频率及可能造成危害,采取控制的措施。结果: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未发生输液不良危害。结论: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实现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
作者:高美兰;武国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少见变异型,由Fisher于1965年首次报道,为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经典的三联征即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本院于2013年成功收治1例MFS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梅;杜德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疗场所的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作为医院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员遭受不良事件创伤时,应积极的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恢复正常工作,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明显缓解,充分说明经验都是从教训中得来的。
作者:张永霞;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男,20岁。因肛门部肿物疼痛不适1周入院就诊。经过检查以内痔、肛乳头瘤收入院。查体肛门闭合好,周缘肤色正常,无破溃,指诊3、5、7、11点齿线可触及半圆形质软肿物,且3、5、7可触及乳头状肿物。窥镜检查:后侧肛窦发红,余所见同上,术前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诊断:内痔、肛乳头瘤。遂行痔疮缝扎术,肛乳头切除术后,术后切除组织未做病理切片检查,患者康复出院。患者出院后3月,因肛门部不适、便血在外院就诊,确诊为直肠癌。终患者家属来院调取病历,指出医院病历中无手术切除相关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认为医院误诊,提出经济补偿。
作者:李红兵;爱勇;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技术对外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胸骨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图像(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胸骨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CT共检出31处骨折。螺旋CT检查能够显示出明显的移位性骨折,MPR清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三维重建图像(3D)立体呈现骨折的移位变化。结论: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技术较单纯横断面扫描能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利于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石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肾舒颗粒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5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接受肾舒颗粒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主要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舒颗粒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脏机能,提升机体免疫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传统气管切开技术基础上,利用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套装,汲取经皮气管造口术(PDT)的技术改进,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首先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方法,沿白线逐层分离至气管前筋膜,显露部分即可,或可触及气管环,然后采用Selding技术,穿刺针垂直刺入气管,沿穿刺针,置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用尖刀沿导丝在气管环软骨间切一2mm左右切口,用弯钳扩张切口后,沿导丝置入气管套管。结果:41例行改进气管切开术患者,有1例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家属放弃治疗,有少量出血2例,形成局限性皮下气肿1例。其余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在传统气管切开技术基础上,利用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套装,行经皮气管造口术(PDT)的技术后改进。使困难气管切开能够顺利进行,又可弥补传统外科气管切开及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不足之处,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挽救重症患者生命。
作者:王凯权;王金叶;温鼎东;雷润表;程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层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卫生适宜技术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回顾2011~2013年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技能的途径和具体做法。结果:本卫生院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了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结论:护理实践活动中学习(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培训学习、专科讲座是获得糖尿病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吕瑞霞;赵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甲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帮助临床明确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做出诊断。结果: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轻度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胶样小体,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大致呈带状浸润。结论:患者符合甲扁平苔藓诊断。
作者:袁婧;冯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临床患者进行检测,比较多种检测方法在结核潜隐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结核抗体,结核菌痰涂片及培养进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筛查和早期诊断结核的发病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在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Elispot检测阳性82例(43.1%),结核DNA阳性54例(28.4%),结核抗体阳性26例(13.7%),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2例(1.1%)。结论:Elispot检测在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结核潜隐感染的筛查及结核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崔爱东;董晓岑;闫俊萍;周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温阳活血汤外敷在临床压疮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因疾病导致卧床压疮高危易发患者60例,按照其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温阳活血汤进行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深入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显效患者22例,临床护理有效患者5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显效患者13例,临床护理有效患者4例,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P<0.05)。结论:温阳活血汤外敷应用于压疮的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周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包头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指导和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护理单元应用临床路径对60例糖尿病者健康指导和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结果:应用临床路径模式指导和教育,60名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掌握了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技能,提高了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结论:糖尿病健康指导和教育引用临床路径的思路,规范了健康指导和教育,提高了效果,提高了临床护士指导和教育的技能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武国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腹部创伤的CT扫描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扫描和B超检查的方法对腹部创伤的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比较B超和CT成像技术的检查符合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100例患者中,涉及到的脏器损伤情况包括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肠系膜损伤、胰腺损伤、胆道损伤等,分别有20例、37例、20例、14例、6例、3例。经B超检查和CT扫描可见,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81.0%,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能够清晰地反映腹部创伤的位置、创伤面积以及腹腔实质脏器的损伤类别、损伤程度等,较之B超检查,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诊断腹部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国莉;张毅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姜兆俊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医60载,擅长乳腺疾病诊治,现将其帮助产后女性回乳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辛颖;杨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观察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予以及时处理。结果:本组426例,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另1例出现血压下降休克表现,经紧急处理恢复正常,一周后痊愈出院。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丽梅;杨淑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讨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式。方法:本文统计了一些收入医院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情况,对这些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一些健康指导,其中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输液护理、生活护理等。结果:可以避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加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进而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加重。结论:对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雪芬;石慧;马俊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处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随机抽查门诊处方5000张,不合格处方237,不合格率为4.74%。结论:本院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应加强处方管理,确保安全用药。
作者:李玲;王海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运用质量循环管理模式PDCA对妇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提高健康教育的的实施率和成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护理单元应用PDCA模式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步骤,完成1286例患者的住院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实施率达95%,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达91.5%。结论: PDCA循环模式能通过列出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效果,持续改进等步骤,有效提高妇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率和成效。
作者:王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单纯放疗,治疗组在放疗过程中配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评价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3月后评价近期疗效,1年后评价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 x2=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0、1级血液学毒性反应25例,2、3级5例,对照组0、1级反应17例,2、3级反应13例,x2=5.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消化道黏膜反应0、1级26例,2、3级4例,对照组0、1级19例,2、3级11例,x2=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为96.7%,对照组80%,x2=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年生存率66.7%,对照组60%,x2=0.2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治疗过程中联合参麦注射液静滴具有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的作用。
作者:姚钧;马高见;季元红;陈昌英;武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