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兆俊中药回乳临床经验

辛颖;杨毅

关键词:姜兆俊, 中药, 名老中医, 经验介绍, 疾病诊治, 乳腺, 女性, 产后
摘要:姜兆俊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医60载,擅长乳腺疾病诊治,现将其帮助产后女性回乳的经验介绍如下。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扁平苔藓一例

    目的:了解甲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帮助临床明确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做出诊断。结果: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轻度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胶样小体,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大致呈带状浸润。结论:患者符合甲扁平苔藓诊断。

    作者:袁婧;冯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探讨腹部创伤的CT扫描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扫描和B超检查的方法对腹部创伤的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比较B超和CT成像技术的检查符合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100例患者中,涉及到的脏器损伤情况包括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肠系膜损伤、胰腺损伤、胆道损伤等,分别有20例、37例、20例、14例、6例、3例。经B超检查和CT扫描可见,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81.0%,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能够清晰地反映腹部创伤的位置、创伤面积以及腹腔实质脏器的损伤类别、损伤程度等,较之B超检查,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诊断腹部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国莉;张毅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观察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予以及时处理。结果:本组426例,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另1例出现血压下降休克表现,经紧急处理恢复正常,一周后痊愈出院。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丽梅;杨淑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脑梗死并发糖尿病酮症及低钾性碱中毒患者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主因“间断头晕1月,加重伴乏力3天”入院,以多尿、大汗、烦渴、纳差、多饮,全身关节、肌肉酸痛为伴随症状,既往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平素服用阿卡波糖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入院查体:神情,精神弱,BP:170/95mmHg,被动体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L:R=3:3m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心界不大,HR:91bpm,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存在,双下肢水肿(+),左巴氏征(+-),右巴氏征(-),心电图:窦性心律,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0.5mv,广泛胸前导联T波低平倒置,不正常心电图;HbA1c:12.3%,头CT: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干密度欠均匀;胸片: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双下肺野索条影,双肺门结构紊乱,心影增大,主动脉硬化;心脏彩超:主动脉瓣钙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入院时相关化验示:空腹血糖:18.38mmol/L,血脂:TG:2.35mmol/L,CHOL:6.72mmol/L,HDL:1.08mmol/L,LDL:5.24mmol/L,电解:Na:140mmol/L,K:1.97mmol/L,Cl:91.5mmol/L,CO2cp:35.7mmol/L,肝功能:ALT:49U/L,AST:91U/L,LDH:556U/L,HBDH:389U/L,CK:6837U/L,CKMB:97U/L,余正常,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大致正常,尿常规:尿糖4+,尿蛋白+-,潜血2+,酮体1+,主要诊断考虑“脑梗死,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伴酮症,低钾性碱中毒,高脂血症”,入院给予控制血糖、补液纠酮,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脑代谢、止晕、活血化瘀,降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调整糖尿病用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动态监测血糖、心肌酶、尿常规的变化,经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复查空腹血糖:8mmol/L,电解质:Na:140mmol/L,K:4.1mmol/L,Cl:102mmol/L,CO2cp:22.9mmol/L,肝酶均恢复正常,加用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用药方案:门冬胰岛素30早12iu、晚8iu皮下注射;阿卡波糖、阿托伐他汀、尼麦角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美托洛尔缓释片、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等,门诊随诊。

    作者:米江慧;张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包头医学》杂志简介

    作者:《包头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温阳活血汤外敷预防压疮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温阳活血汤外敷在临床压疮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因疾病导致卧床压疮高危易发患者60例,按照其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温阳活血汤进行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深入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显效患者22例,临床护理有效患者5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显效患者13例,临床护理有效患者4例,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P<0.05)。结论:温阳活血汤外敷应用于压疮的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周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结核斑点试验、聚合酶链反应、结核抗体在结核潜隐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临床患者进行检测,比较多种检测方法在结核潜隐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结核抗体,结核菌痰涂片及培养进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筛查和早期诊断结核的发病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在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Elispot检测阳性82例(43.1%),结核DNA阳性54例(28.4%),结核抗体阳性26例(13.7%),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2例(1.1%)。结论:Elispot检测在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结核潜隐感染的筛查及结核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崔爱东;董晓岑;闫俊萍;周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腔镜术在节孕环异位嵌顿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在节孕环异位嵌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例节孕环异位嵌顿子宫壁肌层,应用宫腔镜术取出嵌顿子宫壁肌层的节孕环。结果:应用宫腔镜宫取环术,可清楚地看到节孕器在宫内的位置,准确地将环取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崁顿环穿透子宫壁移入腹腔。结论:节孕环异位嵌顿子宫壁肌层,是上节孕环不良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诸多,目前宫腔镜下取环术是首选。手术后恢复快且无并发症。

    作者:赵淑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层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卫生适宜技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卫生适宜技术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回顾2011~2013年护理人员获得糖尿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技能的途径和具体做法。结果:本卫生院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了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结论:护理实践活动中学习(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培训学习、专科讲座是获得糖尿病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相关操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吕瑞霞;赵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书写规范B超检查报告单的体会

    目的:探讨书写规范的B超检查报告单。方法:回顾2012~2013年本院超声科B超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质量管理做法。结果:2012~2013年B超检查报告单合格率100%,规范有质率98%。结论:B超检查报告单是B超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执行针对性、客观性、独立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保证B超检查报告单书写规范的基石。

    作者:陈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目的::讨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式。方法:本文统计了一些收入医院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情况,对这些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一些健康指导,其中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输液护理、生活护理等。结果:可以避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加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进而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加重。结论:对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雪芬;石慧;马俊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技术对外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胸骨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图像(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胸骨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CT共检出31处骨折。螺旋CT检查能够显示出明显的移位性骨折,MPR清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三维重建图像(3D)立体呈现骨折的移位变化。结论: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技术较单纯横断面扫描能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利于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石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P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40mg(用生理盐水4ml稀释);对照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生理盐水4ml。两组术后均采取舒芬太尼PCIA。其余麻醉方法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h各时点的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拔管后10、15、20、30、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需追加芬太尼的患者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P组均低于C组,BCS评分P组高于C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明显。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追加量P组均低于C组。P组不良反应较之C组明显减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王鹤;王文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两个社区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社区护理的社区老人中随机选出50人为1组,没有采用社区护理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常规高血压知识宣教的老人中随即选出50人为2组。结果:在进行两个组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病例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行为、血压控制的水平等方面,1组与2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差距,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改善生活方式行为进行对血压的控制,为了更好的普及知识,优化生活,为人民服务,应该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体制的建设。

    作者:李东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从中医治未病论治胎停育

    将中医特色理论“治未病”思想运用到临床胎停育的防治中,通过孕前、孕后未病先防;胎停育后既病防变,预防性的治疗胎停育防止其再次发生。

    作者:孟文曼;曹保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和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指导和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护理单元应用临床路径对60例糖尿病者健康指导和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结果:应用临床路径模式指导和教育,60名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掌握了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技能,提高了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结论:糖尿病健康指导和教育引用临床路径的思路,规范了健康指导和教育,提高了效果,提高了临床护士指导和教育的技能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武国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因某种原因需要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按照临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前馈控制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共30台手术中,检查出安全隐患4例,其检出率为13.33%,发生1例安全事故,发生率为3.33%,护士业务训练考核平均分数为97.6分,进行手术的患者中,22例患者对于手术非常满意,5例患者对于手术基本满意,其临床手术满意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共30例手术中,检查出安全隐患1例,其检出率为3.33%,发生5例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6.67%,护士业务训练考核平均分数为79.8分,进行手术的患者中,12例患者对于手术非常满意,4例患者对于手术基本满意,其临床手术满意率高达79.8%。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前馈控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比较临床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更为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石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层卫生院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现静脉输液患者安全。方法:回顾2011~2013年本卫生院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评估,针对风险发生频率及可能造成危害,采取控制的措施。结果: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未发生输液不良危害。结论: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实现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

    作者:高美兰;武国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舒颗粒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肾舒颗粒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5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接受肾舒颗粒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主要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舒颗粒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脏机能,提升机体免疫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夯实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夯实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中可能存在的缝隙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在实施无缝隙的护理管理后,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优质到位,全程扎实,无基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夯实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红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