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杨蓉;吴卫青;陈文华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效果及优点.方法:采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1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并进行随访.结果:10例Ⅰ-Ⅱ度患者在完成2-3个月的治疗后,可感知的漏尿事件均消失;2例Ⅲ度患者延长治疗时间至6个月,每日仅使用尿垫1-2块或不用.治疗前患者的腹腔漏尿点压力(77.50±18.89)cmH2O,治疗后升高至(110.83±11.39)cmH2O(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尿失禁安全、有效.
作者:蔡丹;王涛;刘继红;杜广辉;陈忠;杨为民;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连海滨综合疗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1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综合组101例采用规律饮食、自然疗养因子、药物、运动疗法、心理辅导和景观欣赏等综合治疗;对照组96例以膳食、药物及不规律的文体活动等治疗为主.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尿糖、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糖、尿糖降低,自觉症状改善,用药量减少,血液粘度降低,血液高凝倾向纠正;2组间比较综合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综合疗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福金;邓亚安;韩峪;尹德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可逃避的脚底电刺激对习得性无助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2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6只,余22只采用不可逃避脚底电刺激制成习得性无助大鼠(实验组2)和非习得性无助大鼠(实验组1)动物模型,用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与实验组海马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2在接受脚底不可逃避电刺激后,海马齿状回区内FOS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实验组1和正常组低(P<0.05),而CA1和CA3区内FOS蛋白表达水平与实验组1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OS蛋白可以在基因表达水平反映神经元活性,习得性无助大鼠齿状回c-FOS蛋白表达下调提示该区域可能有细胞活性改变,此变化可能在习得性无助行为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欣;刘昌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疾病,又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及心肾功能衰竭,引起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临床研究证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非药物和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可使血压得到控制,显著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仅就老年高血压康复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杨伟光;吕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诊断为急性结膜炎患者1例,男性,40岁,曾因双眼干涩疼痛2 d时给予0.1%润舒滴眼液和0.1%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3-4次,每次3-4滴,治疗2周不见好转,遂就诊于同仁医院眼科.查体:双眼胀痛,结膜充血,泪腺稍窄,眼压正常,泪液分泌试验阳性,诊断为泪液缺乏型干眼症.
作者:王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176例脑瘫患儿按不同年龄段及脑瘫类型,采用药物、高压氧、针灸按摩、运动发育疗法、心理行为指导和培训家长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176例患儿的综合运动能力测试均有提高;疗效评定,优良率达59.1%.结论:采用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措施能促进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早期发现、长期坚持治疗和训练则更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潘润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重度伸膝组织粘连患者36例,均为术后单侧继发性僵直,男23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41岁;病程10个月-3年,平均14个月;患膝伸屈均<60°;股四头肌有不同程度萎缩.36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作者:周章彦;周茂垣;林智勤;杨建惠;连福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外伤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与常规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常规营养脑血管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增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汉密尔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P3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情感及认知功能.
作者:杨大鉴;张义质;胥方元;何成松;干锦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偏侧或双侧发病.病因可能多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偏头痛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即从不同角度探讨针刺治疗作用的微观变化.
作者:訾明杰;刘志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成年肌性斜颈术后进行不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23例成年肌性斜颈患者均行单极松解,术后分别采用传统石膏颈围外固定10例(固定组)与即刻自创功能锻炼治疗13例(锻炼组).结果:随访5个月-3年,临床疗效评定,锻炼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成年人肌性斜颈术后采用即刻功能锻炼较传统石膏固定方法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红军;孙华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型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5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男59例,女46例;年龄50-86岁,平均69.8岁;脑梗死病程48 h-6个月;均无神志障碍.随机分为三联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实施糖尿病教育和饮食、运动、心理治疗,原用降糖药的剂量根据血糖测定结果略加调整.
作者:周旭文;杜杭根;殷利春;金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均为单侧发病,符合<神经病学>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男52例,女44例;年龄5-79岁;病程1-26 d;左侧面瘫47例,右侧49例,分为综合组6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药物治疗;综合组并配合物理因子、运动疗法及心理疏导.①药物:强的松10 mg口服,每天3次,7 d后减量;VitB10.1 g+VitB1 20.5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地巴唑10 mg+ATP 20 mg口服,每天3次.②物理因子:超短波,功率60-100 W,频率27.12 MHz,直径13 cm圆形电极放置病侧耳前,无热量;2周后改电脑中频治疗,
作者:胡坚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方法:将64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重度钳夹伤制作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各32只.超声组造模侧神经损伤处以声强250 mW/cm2、频率1.0MHz的超声进行体外治疗,隔天1次;对照组相应部位予以未启动治疗系统的假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电生理、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等指标测定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超声组损伤神经远侧Wallerian变性进程加速、雪旺细胞增殖、变性组织吸收、轴索及髓鞘再生、感觉传导速度及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提前(P<0.01或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通过影响神经再生的多个环节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作者:周伟;陈文直;周崑;王智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及复发的疗效.方法:108例确诊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2组,均按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62例同时康复介入.治疗前后对足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5-20 d的治疗,康复组患者足溃疡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1),且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溃疡复发率、截肢率与常规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及康复介入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残疾率.
作者:罗爱华;潘翠环;伍丽珊;王美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48例合并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3组,肠内营养组(EN组)60例采用以含膳食纤维为主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60例行标准TPN支持;常规组28例常规输液及逐渐过渡饮食.观察临床表现,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营养和免疫指标.结果:肠功能恢复时间EN组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各项生化指标治疗前后3组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营养及各免疫指标比较,除TP、CD8+外,EN、P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EN组CD4+、CD4+/CD8+高于PN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作者:童强;王国斌;卢晓明;冯贤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在不同时期介入对窒息脑瘫幼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幼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早期针刺组(A组),模型+晚期针刺组(B组),模型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D组).A、B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8 d开始针刺;动态观察其行为学改变,于21 d时处死,测定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幼鼠前肢功能明显下降,至21 d时,A、B、C 3组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A、B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C组差于D组.造模后21 d,D组幼鼠在皮层、纹状体、海马仅有轻微的bFGF免疫反应,C组幼鼠见稍增强的bFGF阳性表达,而A、B组均见较多量的bFGF强阳性表达,尤以A组为明显,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早期介入对脑瘫的治疗有肯定作用.增强的bFGF长时程阳性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窒息性脑瘫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琴玉;孙砚辉;靳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注射疗法与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8例,注射组采用椎管外封闭和硬膜外阻滞治疗;牵引组常规腰椎牵引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优良率比较,注射组明显高于牵引组(P<0.01).结论:椎管外封闭和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较快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且疗效高于常规腰椎牵引.
作者:王德强;杨廷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性社会技能训练的效果.方法: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均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综合组并行综合性社会技能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综合组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常规组除社会功能及退缩因子分外,其他各因子分亦显著提高;2组间比较,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和消极因素、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精神病表现及退缩各因子分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或0.001).结论:开展综合性社会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致残率.
作者:余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电刺激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电刺激组同时接受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前后行TCD检测.结果:治疗15 d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0.1%,对照组66.7%.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强(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作者:熊玲;杜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接受不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分为2组,综合组58例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传统组23例采用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依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患儿综合功能均显著提高(P<0.01),综合组优于传统组(P<0.05).年龄、瘫痪程度、智力水平对疗效有负性影响.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优于传统治疗;患儿的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作者:刘蓓;范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