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氧水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吴明春;张燕辉;桑韩飞

关键词:双氧水, 脑缺血, 预处理,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FCI)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钠离子通道在双氧水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FCI模型,随机分为A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前24 h用微量泵1 h内缓慢静脉泵入3 %的双氧水1 ml;C组,缺血前24 h给予利多卡因(5 mg/kg,ip);D组,利多卡因加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2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B组脑功能障碍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显著低于A组(P<0.05);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FCI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此作用可被利多卡因阻断,提示钠离子通道参与此效应的形成机制.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均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心理组配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和医院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HA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抑郁程度降低.结论:贯穿心理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马艳;李洁;罗利俊;刘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与强的松龙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比较

    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跟痛症患者106例,男22例,女84例;年龄30-67岁,平均45岁;病程2 d-4个月;X线片示骨赘78足;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左侧疼痛47例,右侧51例,双侧8例,共114足;106例患者分为A、B 2组.

    作者:范相成;关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各6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川芎嗪干预组.采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检测大鼠大脑皮层Bcl-2和Bax蛋白阳性细胞的数目、平均灰度.结果:B组与A组比较损伤侧脑组织Bcl-2、Bax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平均灰度均降低(P<0.01);C组与B组比较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平均灰度降低,Bax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平均灰度升高(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表达增强;川芎嗪可上调Bcl-2蛋白及下调Bax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曲友直;赵燕玲;高国栋;赵振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治疗对脑室内肿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治疗对脑室内肿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6例脑室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与对照组各23例,2组均根据手术前后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综合组配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没有出现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但综合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肢体运动功能、ADL及平衡功能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曾莹;代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患者自我干预在腰背痛康复中的作用

    腰背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有资料表明,80%的人在其一生的某个时候会不同程度受到本病的困挠 [1].瑞士的一项调查显示,1/3的瑞士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1次因腰背痛而不能工作 [2].英国近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2/3以上的英国人患有背痛 [3].除某些特殊原因外,腰背痛一般不会致死,但却常常迁延不愈,且极易复发,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多项躯体功能.在本病的康复中,除了医学上的专业处理措施外,患者的自我干预有极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此进行讨论.

    作者:郭铁成;陈勇;岳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康复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带旋股内血管大转子骨瓣移位术,术后施行康复治疗.术前、康复治疗后对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50例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康复治疗有利于股骨头坏死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曾忠华;喻爱喜;余国荣;谭金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OAE阳性婴幼儿的声导抗、ABR结果分析

    浙江省基层妇幼保健院(所)耳声发射(OAE)复筛阳性的婴幼儿110例220耳,男62例124耳,女48例96耳;年龄2个月-3岁6个月,均进行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声导抗检查在本底噪声<30 dB(A)的测听室中行鼓室压图测试,以分析中耳功能;ABR检查在本底噪声<30dB(A)的屏蔽室中进行.以V波阈值≤40dBnHL为正常,>40 dBnHL为异常,综合声导抗、ABR结果作出初步诊断.

    作者:施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采用Feeney 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随机分为脑外伤组(A组)、脑外伤加高压氧治疗组(B组)和假手术对照组(C组)各10只,于造模24 d后同时在水迷宫内进行定位航行和空间搜索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点寻找水下平台的潜伏期,B组大鼠均少于A组;在空间搜索实验中,跨越水下平台位置的次数B组明显高于A组(均P< 0.01).结论:高压氧能够改善颅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尤春景;秦杰;黄杰;秦开容;陆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及康复训练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患者31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辅以康复训练.结果:29例获>3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患肢短缩>2 cm、外旋>10°的畸形及并发症发生,髋、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感染率低,应力遮挡小,配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何为民;钟竟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治疗偏瘫肩痛

    脑卒中偏瘫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54-82岁,平均68.9岁;肩痛合并功能障碍23例,单纯肩痛4例;病程25 d-3个月;27例患者分为穴位组19例和药物组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刘玉生;尹勇;常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葛根素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

    目的:探讨提高突发性耳聋(突聋)疗效的方法.方法:77例(80耳)突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高压氧(HBO)治疗和静脉滴注VitC、ATP.观察组39例同时加葛根素,对照组38例加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经过12-24 d的治疗,纯音测听,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合并眩晕的患者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HBO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东娟;潘贺葵;陈幼娥;周润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ADL能力的影响.方法:30例SCI患者予以运动、作业和物理治疗及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康复评定.结果:经过90 d的康复治疗,30例患者AD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 .结论:康复治疗能显著促进SCI患者ADL能力的提高.

    作者:周贤丽;汪琴;刘宏亮;武继祥;厉红;侯忠红;罗利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紫外线治疗Tietze综合征

    目的:评价中长波紫外线治疗肋软骨炎(Tietz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Tietze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2例,紫外线组采用超红斑量直接照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加强的松龙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紫外线组1次治愈率达95.1%;对照组为63.4%(P<0.01).结论:中长波紫外线照射治疗Tietze综合征1次治愈率高,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天策;孟大列;刘忠良;关爽;郑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发病3 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16例和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电针组)14例,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Fugl-Meyer(FMA) 、ADL(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NIHSS评分电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ADL评分,2组均有提高,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喻澜;黄晓琳;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针加水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SOD、LPO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加水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影响.方法: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80例采用电针加水针治疗;B组60例静脉滴注复方香丹注射液加口服西比灵.结果:治疗3周后,SOD含量2组均上升,LPO含量均下降,2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均P<0.05).结论:电针加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明显改善自由基紊乱的作用.

    作者:程彩亮;孙立强;吴礼凯;赵齐生;刘锋;丁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外合办护理专业教育环境的调查

    目的:评估中外合办护理专业本科生对教育环境的感知.方法:采用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表,对本校护理专业406名本科生,其中中外合办班学生192名(涉外班),普通班学生214名进行护理专业教育环境调查,对教育环境的感知(普通班作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涉外班学生对总体教育环境及学习、教师、氛围的感受和学术自我感受4个子领域相对比较满意,但在社交方面的自我感受则不乐观,而且对教育环境的感知得分低于普通班(P<0.01).结论:针对中外合办护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提高双语教师的师资水平、精简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增设社区康复护理课程以及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来实现培养目标.

    作者:王健;单天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双氧水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FCI)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钠离子通道在双氧水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FCI模型,随机分为A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前24 h用微量泵1 h内缓慢静脉泵入3 %的双氧水1 ml;C组,缺血前24 h给予利多卡因(5 mg/kg,ip);D组,利多卡因加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2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B组脑功能障碍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显著低于A组(P<0.05);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FCI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此作用可被利多卡因阻断,提示钠离子通道参与此效应的形成机制.

    作者:吴明春;张燕辉;桑韩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强度军训导致新兵筋膜间隙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入伍战士高强度军训致下肢筋膜间隙综合征(CS)的发生与防治.方法:9681例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及问卷调查等了解高强度军训中引起CS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9681例中发生CS 106例,经制动、药物静滴或手术等治疗后,85例功能恢复良好,20例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后无后遗症,1例因并发感染而使部分肌肉及神经坏死,留有轻度功能障碍.结论:了解CS的发生原因及机制,及时处理,能防止CS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小辉;郝亮;杨新民;彭立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9例,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教育组同时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QOL进行评定.结果:教育组2次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50.65±12.30)、(80.75±12.85),对照组为(51.25±11.23)、(70.25±12.12);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均P<0.05);2组间比较教育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潘晓峰;陈国华;张继龙;高晓峰;周景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效果

    目的:研究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康复疗效.方法:LDP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CT介入下,A、B组采用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B组于注射后第3天再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消炎镇痛液;C组于下侧隐窝胶原酶注射.结果:痊愈显效率在治疗后15 d和6个月时A、B、C 3组分别为36.3%、61.3%、37.5%和61.3%、85.0%和60.0%,B组均显著优于A、C组(均P<0.01).3组中痊愈显效患者1和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与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LDP的疗效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前者更加安全,且在术后可方便硬膜外阻滞治疗而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瞿群威;熊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