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友直;赵燕玲;高国栋;赵振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TKR患者分为心理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采用术前康复指导,术后康复功能训练,心理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2、6周和3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都较治疗前增加(P<0.001),心理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于术后开始锻炼1及2周后,心理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在TKR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伟明;陆廷仁;王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像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方法: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想像组18例采用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照组13例常规康复治疗,均每日1次.结果:经过15-72次治疗,2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评定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想像组的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姚保龙;蒋小毛;霍文璟;姚波;王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时人工肛门患者83例,男63例,女20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病因为结直肠癌性梗阻36例,溃疡性结肠炎42例,结直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瘘5例;病程3-6个月;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秦慧捷;刘琳;汪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访视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出院后1、3、6个月时进行家访,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出院第3、6个月时患者ADL水平、髋关节功能均与出院第1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患者访视满意度达96%.结论:访视护理是解决院外护理支持不足的重要手段,能提高患者ADL,符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作者:刘沛珍;陈秋芳;张瑞英;邓燕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患者31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辅以康复训练.结果:29例获>3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患肢短缩>2 cm、外旋>10°的畸形及并发症发生,髋、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感染率低,应力遮挡小,配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何为民;钟竟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治疗对脑室内肿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6例脑室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与对照组各23例,2组均根据手术前后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综合组配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没有出现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但综合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肢体运动功能、ADL及平衡功能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曾莹;代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心理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均对症给予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心理组并接受集体形式的讲座、讨论、问题解答等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评.结果:经过10个月的观察,心理组患者SCL-90和PANSS各因子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尤以阴性症状较明显.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一定效果.
作者:丁关元;朱岚;杨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长波紫外线治疗肋软骨炎(Tietz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Tietze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2例,紫外线组采用超红斑量直接照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加强的松龙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紫外线组1次治愈率达95.1%;对照组为63.4%(P<0.01).结论:中长波紫外线照射治疗Tietze综合征1次治愈率高,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天策;孟大列;刘忠良;关爽;郑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康复疗效.方法:LDP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CT介入下,A、B组采用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B组于注射后第3天再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消炎镇痛液;C组于下侧隐窝胶原酶注射.结果:痊愈显效率在治疗后15 d和6个月时A、B、C 3组分别为36.3%、61.3%、37.5%和61.3%、85.0%和60.0%,B组均显著优于A、C组(均P<0.01).3组中痊愈显效患者1和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与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LDP的疗效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前者更加安全,且在术后可方便硬膜外阻滞治疗而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瞿群威;熊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腰背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有资料表明,80%的人在其一生的某个时候会不同程度受到本病的困挠 [1].瑞士的一项调查显示,1/3的瑞士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1次因腰背痛而不能工作 [2].英国近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2/3以上的英国人患有背痛 [3].除某些特殊原因外,腰背痛一般不会致死,但却常常迁延不愈,且极易复发,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多项躯体功能.在本病的康复中,除了医学上的专业处理措施外,患者的自我干预有极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此进行讨论.
作者:郭铁成;陈勇;岳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例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结果分为听力损失组(A组)和听力正常组(B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检测其HSF2基因 rs2243364位点和HSF2结合蛋白(HSF2BP)基因 rs11908893位点的多态性.结果:HSF2基因 rs2243364位点在2组均只存在TT一种基因型.HSF2BP基因 rs11908893位点在A组TT、CC和C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1 %、0和 98.9%,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为50.5%和49.5%;在B组则分别为0、4.0%和96.0%,48.0%和52.0%.2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发现2个位点中任一基因型的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升高.结论:HSF2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作者:刘琳;杨杪;谭皓;郑建如;冯友梅;邬堂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现代康复医学在理念上是以提高机体生存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社会行为为宗旨;在方法上以物理治疗为主,以临床治疗学为本,以工程技术、社会、心理、教育等多种措施为辅;在治疗方向上着重于人体功能(包括认知和感觉)的测定、评估、训练、重建、补偿、调整和适应,通过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来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与生活状况;在疗效的评估和认证方面有一整套现代化设备和成系列的评估量表,尤其是国际上通用的功能评定标准(ICF),这一数据系统制定后,世界各国在康复及其结果的评定上更具有标准的语言和框架.
作者:郭明;李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52例,男204例,女148例;年龄4-51岁,平均27.5岁;病程2-14周;面神经麻痹轻度86例,中度112例,重度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例,均采用超短波和调制中频电流疗法治疗.
作者:巩淑飞;王淑娟;吴绵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跟痛症患者106例,男22例,女84例;年龄30-67岁,平均45岁;病程2 d-4个月;X线片示骨赘78足;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左侧疼痛47例,右侧51例,双侧8例,共114足;106例患者分为A、B 2组.
作者:范相成;关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7β-羟基胆固醇(7β-OHCH)对创伤性癫痫大鼠谷氨酸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05只大鼠脑内立体定向单侧杏仁体注射三氯化铁(FeCl3)建立创伤性癫痫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7β-OHCH治疗组(C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脑电图变化、海马区域GFAP和谷氨酸转运体mRNA表达.结果: A组大鼠术后无明显行为学改变;术后30 d时,B组94.2%大鼠出现癫痫样发作而C组为74.3%(P<0.05).A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导联均以α和β波为主要节律的基础脑电图,B、C组出现与痫性发作一致的高幅棘波、棘慢波综合和尖波.注射侧海马组织各区B组均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而C组无(P<0.01).海马3种谷氨酸转运体mRNA的表达与A组比较,B、C组均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结论:7β-OHCH通过抑制海马区域胶质细胞增生、上调GLAST和GLT1的表达,发挥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作用.
作者:曹学兵;孙圣刚;姚源蓉;臧卫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多药耐受基因(MDR1)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与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的关系,以探讨癫痫的耐药机制.方法:癫痫患者76例,按气-液层分析法测定的血药浓度分为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组(A组)17例、有效血药浓度组(B组)44例、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组(C组)15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3组癫痫患者外周血中P-GP表达的阳性率.结果:P-GP阳性,A组5例(29.4%);B组16例(36.4%);C组11例(73.3%).B组与A组比较P-GP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ED的血药浓度越高,MDR1表达增强,MDR1基因表达增强与抗癫痫药物诱导有关.
作者:曾晓云;朱遂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106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治愈好转标准> [1],男45例,女61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病程2周-25年.全部患者分为综合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采用中频电流疗法和远红外线疗法治疗,综合组同时接受运动疗法.
作者:关丽荣;齐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发病3 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16例和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电针组)14例,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Fugl-Meyer(FMA) 、ADL(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NIHSS评分电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ADL评分,2组均有提高,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喻澜;黄晓琳;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均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心理组配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和医院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HA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抑郁程度降低.结论:贯穿心理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马艳;李洁;罗利俊;刘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卒中偏瘫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54-82岁,平均68.9岁;肩痛合并功能障碍23例,单纯肩痛4例;病程25 d-3个月;27例患者分为穴位组19例和药物组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刘玉生;尹勇;常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