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

徐丹红;张潭月

关键词:7S理论, 输液室, 护理管理, 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7S理论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静脉渗液率和脱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7S理论在输液室工作改善中可发挥良好作用,有助于提升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室实施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84例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记录护理管理期间风险事件情况,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ABC时间管理法在产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ABC时间管理法在产科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产科的实习护生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然后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一般的带教模式,观察组使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带教,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核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实习护生的带教当中应用ABC时间管理法,具有提高实习护生学习效率和临床工作能力的作用.

    作者:夏爱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病理技术水平状况与改进措施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层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的辅助性科室,然病理诊断技术及方法是否先进和病理诊断科技术人员技术水平高低,对临床疾病诊断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且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基层医院病理科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且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多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基层医院病理技术水平状况,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基层医院病理科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或漏诊情况,为临床医师诊断和鉴别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俞利辉;阮华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志愿者的校外实践活动对护理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志愿者的校外实践活动对护理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原则,选取2014级本科护生197人,观察组98人,对照组99人.观察组每周末到社区参加志愿护理服务活动,对照组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志愿活动,活动结束后采用王小丽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人文素质得分的差异.结果:两组人文素质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志愿者的校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左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层内科护理管理中赋能理论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赋能理论在基层内科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慢性病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法:医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赋能理论应用于基层内科的护理管理,采用医院设计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查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的变化,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变化,评估赋能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运用赋能理论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评分显著提高,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管理应用赋能理论,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吴小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麻醉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

    目前人们的健康水平呈现偏低的走向,医院手术的体量逐渐加大,导致医院的手术室压力增加.对于在手术过程中重要的麻醉环节,麻醉的安全在手术中的位置极其重要,也是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因此对麻醉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是医院医疗业务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作者:黄卫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细节化管理用于胃肠外科护理的效果

    目的: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化管理,分析其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胃肠外科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细节化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管理后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化管理,能够使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使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减轻,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王丽苗;潘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微信在药房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是一整体,而药房作为医院的一部分,处于处方医生与患者中间,是不可或缺的,在信息化时代,应当把握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趋势,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更应结合医院实际积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架起患者与医生的桥梁,既可有助于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异的医疗服务.桐乡市中医医院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利用患者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处方动态信息及药事咨询,不但提升了药事服务质量,而且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

    作者:金利家;沈伟;梅柳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检测与管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相关病情,并找出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集医院感染患者切口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结果:调查中,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者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以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朱卫安;张竞;钟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级质控模式改进在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探讨一级质控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8月期间的护理实施了传统护理控制模式,为实施前.对2016年9月~2017年4月应用护士长-非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成员轮换全部参加的质量控制模式为实施后,经过护理后的实施前后进行质控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非质控小组护理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晓英;葛丹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女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的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观察分析实施女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超声检查的女性10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医师申请提示要求,按照编号顺序进行常规超声扫查.观察组采用超声科女性生殖系统检查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分类超声扫查管理、超声医师工作制度管理、疑难病例会诊管理、报告单管理、患者及效果评价管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女性生殖系统分类超声检查管理,落实超声医师工作制度,实施疑难病例会诊管理、报告单管理、患者及效果评价管理等,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静云;周惠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HEL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SHEL模式用于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SHEL模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工作场所和设施、患者、医院环境,其中占首位的为护理人员相关因素.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中,具有显著效果,护理人员因素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医院可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及工作流程的建设,改善医院住院环境等,避免SHEL模式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邵华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科应用品管圈提高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分析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后对穿刺及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患儿120例,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品管圈管理方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穿刺及留置情况;分析意外拔管原因;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意外拔管率较对照组低,留置>96h率较对照组低;意外拔管原因中观察组为导管脱出、折叠、异位及管路堵塞,对照组除此外还存在药物外渗、静脉炎、自行拔管和感染情况;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品管圈能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意外拔管,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杨雁;朱红玲;祁江伟;郑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在注射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注射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其对应措施,进一步减少注射室护理风险,从而提高注射室护理质量,使患者认可护理服务,减少医患矛盾.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需要进行注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医院需要进行注射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注射室风险流程实施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治疗期间医患矛盾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且其医护人员产生错误的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人员对护理风险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注射室中按照风险流程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患矛盾,降低医护人员错误发生率,也可以提高注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程度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胡巧萍;杨小玲;李娟敏;方淑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绩效优化管理与岗位个体化在门诊护理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分析绩效优化管理与岗位个体化在门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的32名门诊护士实施精准的个性化N0~N3层管理,同时优化绩效管理,观察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改善效果.结果:门诊护士的工作质量、工作素质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升,年终理论考核合格率、规范化培训操作考试合格率、科研达标率及学分达标率均显著改善.结论:绩效优化管理与岗位个体化可显著改善门诊护理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严晓燕;吴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500份病历,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结果: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7.0%,应用方式多为联合应用,占比64.8%;抗菌药物种类多为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等基础抗菌药,占比76.1%;给药方式多为静脉给药,占比56.7%,其次为口服给药,占比31.3%;用药目的多为预防性用药,占比58.2%.结论:产科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应当加强管理,针对现状进行质量改进,包括重视药物选择监管、强化临床用药监管、开展抗菌药物宣讲、定期进行医师和药师培训、加强院方监管力度等,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创造条件.

    作者:周乃飞;蔡巧云;陆巧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个案追踪法,成立追踪检查小组,建立个案追踪流程和处理办法,对个案追踪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和补救,以2016年全年工作为实施前,2017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后ICU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纠纷率,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ICU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应用于ICU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俞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过程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过程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100例焦虑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全过程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程管理能够缓解妇产科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鸣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生殖中心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

    目的:研究在生殖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的价值.方法:选取生殖中心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者10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的543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妊娠率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9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9.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43例患者中,妊娠患者366例,妊娠率为67.40%,对照组543例患者中,妊娠患者303例,妊娠率为55.80%,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生殖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妊娠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方李子;黄朝霞;周琼;邱世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临床分级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5月医院急诊科的31名高危药品管理人员和收治的274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7~11月医院急诊科的31名高危药品管理人员和收治的27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高危药品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高危药品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高危药品安全进行临床分级管理,统计两组高危药品管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知识考试成绩、高危药品管理考核成绩及患者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知识考试成绩和高危药品管理考核成绩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科高危药品进行临床安全分级管理,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减少患者中间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留静;李亚;李超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