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作用

祝勤雅;王雅琴;余晓英;陆燕虹;马月利;柏小琴

关键词:压力管理, 老年科, 职业压力, 改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4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6年6~12月期间的2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随机抽取2017年1~6月期间的2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干预.整理、分析压力管理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压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压力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的工作倦怠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倦怠,降低工作压力.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应用品管圈提高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分析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后对穿刺及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患儿120例,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品管圈管理方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穿刺及留置情况;分析意外拔管原因;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意外拔管率较对照组低,留置>96h率较对照组低;意外拔管原因中观察组为导管脱出、折叠、异位及管路堵塞,对照组除此外还存在药物外渗、静脉炎、自行拔管和感染情况;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品管圈能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意外拔管,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杨雁;朱红玲;祁江伟;郑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压疮风险评估表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压疮风险评估表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2016年1月起在骨科病区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2015年则仍沿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应用前后骨科病区的压疮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后,骨科压疮发生率及压疮程度均显著降低,与应用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后,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区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能够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控制压疮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志芬;樊页三;王碧芸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实习生临床带教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妇产科实习的学生,按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PBL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以试卷和临床操作等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在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病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总成绩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实习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及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占利;吴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与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通过查阅医院2015~2016年手术室相关手术记录资料,并总结以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2015~2016年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共发生风险事件74件,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为:管理因素28件、占37.84%,人员因素24件、占32.43%,术前和术中及术后因素22件、占29.73%.结论: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器械设备的管理,完善医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术前做好手术准备,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消除或管控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曹咏梅;陈静;李萍;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

    目的:探寻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3~9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00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措施,观察组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比较两组重症实验室患者的院内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准确分析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作者:翁莉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避孕节育与流产后保健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避孕节育与流产后保健的管理现状.方法:选择140所具有终止妊娠技术和开展节育手术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通过问卷调查避孕节育服务提供者,以访谈方式了解医疗机构的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结果:三级医院的职称分布显著优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人员配置较一级医院年轻.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较大,人员短缺较严重.计划生育信息登记主要为纸质文档,各医疗机构的登记形式存在较大差异.140所医疗机构中,95所有独立的休息室;130所有避孕药具样品,133所提供免费避孕套,115所提供口服避孕药,128所提供宫内节育器;132所提供咨询服务,129所提供健康教育.结论:在积极开展避孕节育与流产后保健服务时,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技术规范,加强相关培训,合理安排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作者:程俊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柔性管理制度对肛肠科护士自我概念的影响

    目的:探究柔性管理制度对肛肠科护士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肛肠科全体护士,自2017年1月起在肛肠科实施柔性管理,成立管理小组,贯彻柔性管理思路,通过建立柔性管理体系、实施岗位轮换制度、调整问题上报制度、建立柔性激励机制、强调护士自我概念等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制度的整改,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调查实施前后肛肠科护士的自我概念情况,并统计比较实施前后肛肠科护理管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在实施柔性管理制度后,肛肠科护士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升(P<0.05);实施柔性管理制度后,肛肠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肛肠科实施柔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护士的自我概念水平,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护理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钟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500份病历,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结果: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7.0%,应用方式多为联合应用,占比64.8%;抗菌药物种类多为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等基础抗菌药,占比76.1%;给药方式多为静脉给药,占比56.7%,其次为口服给药,占比31.3%;用药目的多为预防性用药,占比58.2%.结论:产科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应当加强管理,针对现状进行质量改进,包括重视药物选择监管、强化临床用药监管、开展抗菌药物宣讲、定期进行医师和药师培训、加强院方监管力度等,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创造条件.

    作者:周乃飞;蔡巧云;陆巧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级质控模式改进在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探讨一级质控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8月期间的护理实施了传统护理控制模式,为实施前.对2016年9月~2017年4月应用护士长-非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成员轮换全部参加的质量控制模式为实施后,经过护理后的实施前后进行质控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非质控小组护理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晓英;葛丹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措施与价值

    目的:分析临终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晚期肿瘤患者60例,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临终关怀)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两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30)、焦虑量表(SAS)分值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QLQ-30分提高且高于对照组,SAS分值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级及以上疼痛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能缓解患者癌性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章华丽;孙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流程化分诊管理措施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流程化分诊管理措施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医院就诊的200例患者,经过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运用普通分诊管理流程进行就诊;观察组患者运用流程化分诊管理措施进行就诊.对两组患者就诊的准确率、挂号时间、等待时间、就诊的总时间及就诊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挂号时间、就诊等待时间及就诊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流程化分诊管理措施应用在妇产科,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就诊的准确度,缩短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挂号时间、就诊等待的时间及就诊总时间,显著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作者:沈建芬;徐群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体会

    目的:分析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30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程序交接班制度,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记录两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考核手术室交接班护理质量,调查护理人员对交接班流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手术室交接护理质量考核各项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人员对手术室交接班流程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交接班制度用于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改善护理交接班流程,提高交接质量,减少交接中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徐艳;木培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救流程培训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急救流程培训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首次轮转到妇科病房的新护士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带教,观察组采用常规带教加急救流程培训法带教.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新护士的单独值班开始时间、妇科急诊抢救能力技术考核、自我评价、医生评价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开始独立值班时间≤4周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自我评价、医生满意度、妇科急诊抢救能力考核成绩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应用急救流程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急救流程,提高其应急能力和抢救能力.

    作者:吕红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女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的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观察分析实施女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超声检查的女性10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医师申请提示要求,按照编号顺序进行常规超声扫查.观察组采用超声科女性生殖系统检查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分类超声扫查管理、超声医师工作制度管理、疑难病例会诊管理、报告单管理、患者及效果评价管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女性生殖系统分类超声检查管理,落实超声医师工作制度,实施疑难病例会诊管理、报告单管理、患者及效果评价管理等,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静云;周惠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在注射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注射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其对应措施,进一步减少注射室护理风险,从而提高注射室护理质量,使患者认可护理服务,减少医患矛盾.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需要进行注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医院需要进行注射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注射室风险流程实施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治疗期间医患矛盾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且其医护人员产生错误的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人员对护理风险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注射室中按照风险流程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患矛盾,降低医护人员错误发生率,也可以提高注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程度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胡巧萍;杨小玲;李娟敏;方淑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

    目的:探讨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3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妇产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现代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手术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起在神经内科推广SBAR沟通模式,以2016年为对照,比较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后神经内科医护、医患关系及沟通情况,医疗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问卷了解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神经内科的医护沟通、团队合作、医患关系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医疗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医生、护士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神经内科医护管理,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蔡永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麻醉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

    目前人们的健康水平呈现偏低的走向,医院手术的体量逐渐加大,导致医院的手术室压力增加.对于在手术过程中重要的麻醉环节,麻醉的安全在手术中的位置极其重要,也是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因此对麻醉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是医院医疗业务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作者:黄卫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团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业务水平、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采用团队管理,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吕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17年1~6月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3~12月未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手术科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高价值,可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同时增强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俞文翼;颜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