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丽英;冯静英;沈红丽;茹琴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应用于眼科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眼科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绩效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绩效管理实施前,2016年1~9月)和观察组(绩效管理实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6月),每组各80例,针对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文书书写、应急处理方面进行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比较,并对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较对照组均大幅增高;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眼科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优化门诊管理措施对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1月起进行门诊管理制度优化,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优化门诊护理服务流程,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因素及知情权,规范服务语言,强化沟通交流,满足患者需求,实行人性化管理,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优化前后门诊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情况.结果:门诊管理制度优化后,护理投诉率从4.31%降为0.62%,护理满意度从90.46%提升至99.22% (P<0.05).结论:对门诊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能够加强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患者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文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总结以往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改变方法、鼓励自体输血、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输血科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输血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实施后输血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输血安全性得到提高.结论:总结分析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姜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文章针对妇产科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升感染防范的管理工作及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等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降低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几率.
作者:徐静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究系统化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日到科室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女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50例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系统化健康管理,后50例更年期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管理后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疾病的恢复情况及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妇女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妇女的疾病恢复情况较好,其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在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女性患者知信行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疾病的知晓率也在增高,为医院的健康管理工作管理指明了方向.
作者:阮伶俐;汪君芬;张艳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缝隙管理模式在重症患者入ICU交接过程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6年6月起对负责交接急诊转运至ICU的医护人员进行无缝隙管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交接的重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经无缝隙管理后的重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交接时间、对交接内容评价、患者危急值遗漏或错录次数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交接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交接工作内容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危急值遗漏次数、错录次数,显著多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重症患者在交接过程中实施无缝隙管理,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交接时间.还能提高患者交接质量,避免患者危急值的错录或遗漏,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瑜;方芳;虞立;王春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泌尿肿瘤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沟通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意见,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促进交流沟通、强调法律法规、重视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度整改,比较管理制度调整前后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在针对性的调整护理管理制度后,泌尿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改善,护理差错发生率从4.30%降到了0.60%,患者满意度从92.40%提升到了98.90%,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均明显提升.结论:总结回顾泌尿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作者:刘文旻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联合惩罚制度对ICU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根据医院ICU护理岗位的特点在2016年6月起实施绩效考核与惩罚制度,将护理质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绩效薪酬结合,比较实施此项制度前和实施后1年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在实施绩效考核与惩罚制度两年后,ICU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各项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制度实施前(P<0.05);制度实施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ICU护理工作繁重,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不良影响,实施绩效考核联合惩罚制度后,工作人员的护理考核评分明显提高,同时对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帆;吴苗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逐渐增加,然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保健和管理水平,也是衡量我国及浙江省绍兴市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绍兴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等人员不断增加,然因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给浙江省绍兴市各社区孕产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境.加强对浙江省绍兴市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成为当前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社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困境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应对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数量的增加,更好的保障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为完善浙江省绍兴市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俞琼;蒋玲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发展.延续性护理突破了传统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感受护理服务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医联体的作用,减轻医院人力、物资资源压力,确保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的连续性.
作者:任秀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防范产房感染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15年某基层医院妇产科的产房感染防范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与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及产房护理管理情况,对产房的感染防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结果:产妇的总感染率为1.56%,生殖道感染、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感染类型;新生儿的总感染率为0.69%,下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眼部感染及胃肠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类型.产房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产房布局、产房环境评分为良好,产房消毒工作的落实与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评分为及格,产房医疗物品及污物的处理与医护人员对感染的认知度评分为不及格.结论:调查的基层医院妇产科产房的管理制度与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但在相关流程落实上并不理想,致使产房存在感染隐患,因此只有持续加强妇产科产房的感染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过程控制、重视人员管理、重视环境管理、重视物品管理等环节入手,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无菌用品的检测合格率.结果: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无菌用品的检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制度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医疗安全质量.
作者:潘玲菲;俞丽芳;孙莉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急诊科2016年1~6月未经责任制分层管理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经责任制分层护理管理后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观察室通过责任制分层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很大程度降低了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实际情况,研究关键敏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指标,着力构建规范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对临床护理科室及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精细管理,并依据临床和管理实践调整指标的内容和考核的重点,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何小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医院体检中心现状,并进行管理改革,探索解决方案,为广大体检中心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医院体检的60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人.2017年4~6月体检者为对照组,2017年7~9月为管理模式改革后的观察组,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比较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检者的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医生、护士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心应严格准人制度,强化体检中心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体检中心职能,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努力将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化.
作者:陈青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安吉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9例医院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12月期间行门诊药房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期间加行精细化管理,设为实施后.总结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其应用结果.结果:实施后人均调剂量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单张调剂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等候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品差错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药品差错,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莫有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病科开展患者及家属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 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医院肝病科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病科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关于交叉感染知识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健康宣教知识得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加强对肝病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关于交叉感染知识的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与此同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从而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通过健康宣教也可以更好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者:陈珊珊;田智春;施建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急管理模式在急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急诊手术室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用应急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危险事件与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应急管理模式后,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表明应急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颜海燕;马迪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的效果.方法: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救治的1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68例进行传统救护模式为对照组,另68例采用护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救治为观察组,组建包含急诊科室的医生和分诊护士、溶栓小组的医生和护士、影像科技师、介入医生和护士、脑血管医生和护士的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救护团队.比较两组DNT、Barthel.结果:观察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用药时间和DNT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护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
作者:丁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病理是中医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重点学科,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纽带学科,病理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对病理教学进行有中医院校特色的改革意义重大.方法:以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2015级中医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师生一体化”教学改革,对照组仍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习结束后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中医药院校实行病理教学“师生一体化”,对推进中医院校教学改革,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有深远意义.
作者:陈芳;李春花;曹珊;张炅;孙洁;王丽;李珊;高爱社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