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波
目的:探讨强化感染管理对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2014年强化感染管理前新生儿科患儿32例为对照组;同时另选2015~2016年强化感染管理后新生儿科患儿3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感染管理.分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强化感染管理前后新生儿科管理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新生儿科实施强化感染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科室感染管理质量,使院内感染得到一定程度的防控.
作者:项晓珍;梁冬秋;陈明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医院药事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未进行药事管理前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进行药事管理后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数据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改革前的,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2.00%,对照组的为78.00% (P<0.05),改革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改革前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医患纠纷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用药周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医院药事管理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中,能够提升并改善药物管理机制,降低药物服务不满意的发生率,同时还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将滥用和误用药物的现象减少,同时还将不良反应概率降低.
作者:范利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的效果.方法: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救治的1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68例进行传统救护模式为对照组,另68例采用护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救治为观察组,组建包含急诊科室的医生和分诊护士、溶栓小组的医生和护士、影像科技师、介入医生和护士、脑血管医生和护士的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救护团队.比较两组DNT、Barthel.结果:观察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用药时间和DNT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护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
作者:丁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安吉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9例医院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12月期间行门诊药房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期间加行精细化管理,设为实施后.总结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其应用结果.结果:实施后人均调剂量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单张调剂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等候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品差错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药品差错,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莫有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经济走向的大趋势.院志的编纂是记录历史、巩固医院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查阅档案是提高志书质量、丰富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者:毛婧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科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儿科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儿科临床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风险防范式临床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和家属焦虑度,比较两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家属焦虑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护理质量,还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俞玲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总结回顾以往妇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用药因素、沟通因素、疾病因素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结果:在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管理对策调整后,妇产科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妇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分析总结这些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能够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巧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发展.延续性护理突破了传统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感受护理服务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医联体的作用,减轻医院人力、物资资源压力,确保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的连续性.
作者:任秀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文章针对妇产科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升感染防范的管理工作及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等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降低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几率.
作者:徐静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药学管理系统处方点评模块警示及判断用药医嘱准确性,为药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5年1~3月门诊处方16268张,利用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模块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结果:共抽取门诊处方16268张,1月份5907张,2月份5394张,3月份4967张,门诊处方分布10个科室,主要为专科门诊,药学管理系统2.0软件点评处的警示处方共包括1699张,占10.4%,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存在配伍禁忌和可能有影响的警示处方占2.06%,软件判断错误处方123张,占7.24%.结论: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但是需要完善,需要加大点评审核力度,加强警示处方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胡亚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过程管理法对急诊分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医院急诊分诊实施过程管理前后收治的279例急诊患者资料,比较过程管理实施前后的分诊效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等.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后,急诊科的分诊时间与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分诊投诉率明显降低,且与实施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过程管理法可明显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和工作效率,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
作者:阮潇潇;何燕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钟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安全环节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骨科护理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其原因,并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开始对骨科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和评价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骨科护理综合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均较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前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引进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骨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楼芳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科技发展,医疗技术及配套设施也在不断进步,医疗检验仪器越趋自动化,检验结果更加精准化.医院检验科建立网络后,可以将各先进检验分析仪间的检验程序、检验结果等联系起来,为检验科大量的数据计算及统计工作提供支持,避免手工操作误差及数据统计误差,提高了检验科工作效率及准确率.
作者:何晓芳;汪建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程一体化管理法对提高产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产科实施全程一体化管理前后收治的102例瘢痕子宫分娩产妇的资料,观察和比较实施前后产科医生对护士沟通能力、护理服务态度、产妇遵医行为、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医护工作配合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全程一体化管理法实施后,产科医生对护士沟通能力与护理服务态度、产妇遵医行为、与健康知识掌握、医护工作配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全程一体化管理法,可以大大提升产科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产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作者:杨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护理缺陷,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有效防范.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15例手术室护士.选择2016年6~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 7年1~5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物品准备不当、健康宣讲不达标和无菌操作不达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缺陷主要为环境、制度和人为因素等三方面,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手术室安全管理,其应用效果理想,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伟丽;程锐;柳王美;陈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开展术前访视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患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进行手术麻醉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流程,观察组在实行常规术前流程的基础上要求麻醉医生进行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健康知识认知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开展麻醉医生访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蔡晓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2016年7~12月期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及对应的手术室护理人员25名设为对照组,该期间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另选2017年1~7月期间在医院择期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及对应的手术室护理人员25名设为观察组,在此期间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护理后给所有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给每位护理人员发放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并统计两组的护理纠纷与护理差错.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管理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护理纠纷率与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使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纠纷率与护理差错率,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沈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问诊是中医四诊诊法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医考形势下需要对问诊方法进行改革.作者认为应以夯实中医基础知识积累,注重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技能应为改革主要思路;用歌诀法、归纳法、图示法促进问诊基本知识的掌握;典型视频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教师示范性教学法、标准化患者教学法、临床实践观摩法加强问诊技能的培养;采用教考分离、题库出题计算机考试、引入SP考核等促进问诊考核方法的改革.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学生问诊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良芝;常学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因素,探讨防范管理措施,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误诊防范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误诊情况.结果:加强误诊防范管理后,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分析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原因,加强临床医生的整体能力,防范误诊,有助于保证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贵龙;蒋松涛;谢民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