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伶俐;汪君芬;张艳普
目的:提高医院门诊中药房服务质量的意义.方法:通过解决门诊中药房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调查分析提高医院门诊中药房服务质量的意义.结果:增强了门诊中药房中临床医生处方的规范性,提高了临床药师的配药效率,增强了患者的就医依从性,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解决了门诊中药房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了医院门诊中药房的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医疗意义.
作者:朱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医用气体的使用安全关系到临床诊断、治疗的正常开展和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在医院手术室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简单介绍了手术室中心供气和瓶装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和操作流程管理,从而保证医用气体安全使用的目的.
作者:金国春;金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手术室贵重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举措,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自2017年1月起对手术室贵重器械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实施规范化管理,从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管理制度、调整管理流程等方面人手,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器械完好率、无菌器械合格率、器械准备时间,并统计实施前后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室贵重器械完好率、无菌器械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器械准备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医师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贵重器械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贵重器械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作者:陈亚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安吉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9例医院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12月期间行门诊药房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期间加行精细化管理,设为实施后.总结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其应用结果.结果:实施后人均调剂量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单张调剂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等候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品差错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药品差错,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莫有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拟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产科分娩的86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调查两组干预前后孕产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两组产妇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干预后孕产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孕产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旌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助于改善产妇不良情绪,提高其孕产知识掌握度,促使其合理选择分娩方式,获得产妇的肯定.
作者:孙晓妙;孔剑侠;叶笑梅;蔡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结合目前已发B超室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B超室医院感染可能的原因及环节,从而探索实施可能的有效措施与控制手段.方法:选取既往在医院出现的B超室感染事件50例,探索其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并制定实施相应地控制措施.选取措施实施前后各10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B超室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根据既往病例分析得出B超室出现医院感染可能原因较多,主要有医护人员预防意识不够、消毒工作不完善、B超室空气环境比较差、患者医护人员经常出入、可能出现患者呕吐情况、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等,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实施相应的措施,实施后感染率显著低于采取措施前,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理有效实施B超室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B超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急管理模式在急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急诊手术室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用应急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危险事件与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应急管理模式后,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表明应急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颜海燕;马迪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0例于2016年期间直接接受医院西药房服务和药品出库记录的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6年1~6月期间的30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7~12月期间的3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品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接受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下的联合管理;分析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药品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效果显著,降低差错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建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金华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研究对象,2016年1~9月为整治前,医院常规运行.2016年10月~2017年6月为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整治前后对抗菌药物品种等和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品种有66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后急诊处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均小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显著低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低于整治前;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术前30min~2 h使用率高于整治前(P<0.05).结论: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讲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莫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儿科于2014年4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医院儿科接受护理服务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5月~2014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前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后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 (P<0.05).结论: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社会的整体形象.
作者:夏凡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方法:2016年1~6月选取医院收治的急诊患者2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0例和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急诊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护理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方面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率方面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周文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药学管理系统处方点评模块警示及判断用药医嘱准确性,为药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5年1~3月门诊处方16268张,利用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模块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结果:共抽取门诊处方16268张,1月份5907张,2月份5394张,3月份4967张,门诊处方分布10个科室,主要为专科门诊,药学管理系统2.0软件点评处的警示处方共包括1699张,占10.4%,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存在配伍禁忌和可能有影响的警示处方占2.06%,软件判断错误处方123张,占7.24%.结论: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但是需要完善,需要加大点评审核力度,加强警示处方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胡亚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70例急诊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科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带教效果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在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急诊护理工作.
作者:李亚;留静;谢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医院药事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未进行药事管理前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进行药事管理后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数据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改革前的,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2.00%,对照组的为78.00% (P<0.05),改革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改革前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医患纠纷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用药周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医院药事管理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中,能够提升并改善药物管理机制,降低药物服务不满意的发生率,同时还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将滥用和误用药物的现象减少,同时还将不良反应概率降低.
作者:范利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中药房管理中应用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开化县中医院中药房于201 5年1月开始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于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分别选取100例患者及20例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将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服务水平情况、管理情况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中药房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后服务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后的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后的工作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规范化管理在提高中药房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升各项管理水平,还能明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是进一步规范中药房管理制度并持续提高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占永良;程志娟;邱美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实际情况,研究关键敏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指标,着力构建规范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对临床护理科室及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精细管理,并依据临床和管理实践调整指标的内容和考核的重点,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何小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眼科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探讨健康教育咨询室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分析眼科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主要获取途径.成立健康教育咨询室,制定咨询室工作人员准入条件、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培训、激励监督等机制,解答患者疑问及做好健康宣教.结果:成立健康教育咨询室后患者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对讲解内容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在等待时间方面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咨询室环境方面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护患沟通效率,减轻医生工作负担,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作者:蔡卫卫;陈华蓉;游肖露;黄素素;叶嫦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问诊是中医四诊诊法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医考形势下需要对问诊方法进行改革.作者认为应以夯实中医基础知识积累,注重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技能应为改革主要思路;用歌诀法、归纳法、图示法促进问诊基本知识的掌握;典型视频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教师示范性教学法、标准化患者教学法、临床实践观摩法加强问诊技能的培养;采用教考分离、题库出题计算机考试、引入SP考核等促进问诊考核方法的改革.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学生问诊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良芝;常学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逐渐增加,然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保健和管理水平,也是衡量我国及浙江省绍兴市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绍兴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等人员不断增加,然因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给浙江省绍兴市各社区孕产妇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境.加强对浙江省绍兴市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成为当前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社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困境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应对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数量的增加,更好的保障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为完善浙江省绍兴市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俞琼;蒋玲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防范产房感染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15年某基层医院妇产科的产房感染防范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与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及产房护理管理情况,对产房的感染防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结果:产妇的总感染率为1.56%,生殖道感染、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感染类型;新生儿的总感染率为0.69%,下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眼部感染及胃肠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类型.产房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产房布局、产房环境评分为良好,产房消毒工作的落实与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评分为及格,产房医疗物品及污物的处理与医护人员对感染的认知度评分为不及格.结论:调查的基层医院妇产科产房的管理制度与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但在相关流程落实上并不理想,致使产房存在感染隐患,因此只有持续加强妇产科产房的感染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