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琼;蒋玲祥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经济走向的大趋势.院志的编纂是记录历史、巩固医院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查阅档案是提高志书质量、丰富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者:毛婧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应用于眼科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眼科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绩效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绩效管理实施前,2016年1~9月)和观察组(绩效管理实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6月),每组各80例,针对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文书书写、应急处理方面进行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比较,并对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较对照组均大幅增高;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眼科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坐班答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的重要内容,自实施以来,有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大学生科创计划是锻炼大学生科研能力,激发科创热情的重要手段.在坐班答疑活动中,对接大学生科创计划,利用坐班答疑时间推进大学生科创项目的实施,将科创项目的进展与坐班答疑有机结合,引入PBL教学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坐班答疑,从而形成坐班答疑与大学生科创项目的良性互动.项目的实施,为坐班答疑活动引入了新的模式,有效衔接大学生科创项目,实现两者的协同促进.
作者:张永太;沈岚;王志;魏莉;赵继会;林晓;刘颖;冯年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全程质量管理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的334名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6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器械使用及感染发病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器械感染率上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器械感染率;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要较差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的模式,对于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程质量管理能降低感染发病情况,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葛玲飞;徐玉红;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医院体检中心现状,并进行管理改革,探索解决方案,为广大体检中心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医院体检的60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人.2017年4~6月体检者为对照组,2017年7~9月为管理模式改革后的观察组,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比较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检者的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医生、护士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心应严格准人制度,强化体检中心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体检中心职能,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努力将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化.
作者:陈青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0例于2016年期间直接接受医院西药房服务和药品出库记录的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6年1~6月期间的30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7~12月期间的3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品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接受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下的联合管理;分析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药品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效果显著,降低差错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建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缝隙管理模式在重症患者入ICU交接过程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6年6月起对负责交接急诊转运至ICU的医护人员进行无缝隙管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交接的重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经无缝隙管理后的重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交接时间、对交接内容评价、患者危急值遗漏或错录次数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交接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交接工作内容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危急值遗漏次数、错录次数,显著多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重症患者在交接过程中实施无缝隙管理,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交接时间.还能提高患者交接质量,避免患者危急值的错录或遗漏,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瑜;方芳;虞立;王春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组成管理小组,针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调整,比较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仙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优质护理概念的推行,居民在医院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希望得到优质的治疗效果也希望得到优质的护理质量.而门诊外科面对的患者数量较多,容易发生医患纠纷,通过绩效考核在天台县中医院的应用,可以改善门诊外科的护理效果和患者体验.
作者:陈丽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烧伤整形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加施风险管理,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文字书写、理论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及操作技术考核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风险管理在烧伤整形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灵芝;余慧;王灵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且随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关心程度逐渐加深,而在临床的表现为手术量增加.而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提升麻醉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是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李巧;陈敏;李海霞;张耀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的治疗状况及全程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医院2016年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程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强度量评分,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两组患者RE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RP、VT、MH、BP、SF及G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内科癌痛患者采用全程疼痛管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提升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玲燕;傅月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医院急诊危重患者106例,将急诊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53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将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进行护理安全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还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急诊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金爱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在信息化时代,PDCA循环法作为新型管理方法,通过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医院的病案管理质量,提升病案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促进了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董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钟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人文关怀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丽水市中心医院ICU病房的1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8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和焦虑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ICU病房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鸯;李琼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基于自我管理清单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病区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例,研究基于自我管理清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按时期分组,以2016年收治64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17年收治64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管理清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采用生活及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提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自我管理清单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加速疾病康复.
作者:楼红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护理缺陷,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有效防范.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15例手术室护士.选择2016年6~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 7年1~5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物品准备不当、健康宣讲不达标和无菌操作不达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缺陷主要为环境、制度和人为因素等三方面,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手术室安全管理,其应用效果理想,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伟丽;程锐;柳王美;陈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通过对“90后”儿科实习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中儿科实习生带教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提高儿科临床带教的质量与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张丽;贾苏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在在老年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老年科患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则给予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情绪管理、适当运动、遵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用药依从性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跌倒、意外拔管、输液外渗、记录不详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应急处理能力、病例分析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有助于促进医护患间的沟通,帮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其健康状态的恢复.
作者:陈靓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