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

彭晓明;王煜;刘娅

关键词:恩替卡韦, 肝炎病毒, 乙型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诱导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和肝细胞大童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恩替卡韦是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中起效快的一种核苷类药物,快速有效的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内的病毒载量,减少肝细胞表面的靶抗原,有助于阻断病情进展.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关节置换冶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达到消除病灶和恢复关节功能.方法:总结我科自2009年-2010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37例.结果:通过术前术后护理,解决了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及获得较好的转归.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是代替丧失功能髋关节的有效手段,术前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功能锻炼,出院后也要及时随访.

    作者:汪琳;乔宏;王凤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与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世纪,护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客观形势对护理提出的高要求,亟需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规范护理工作的管理,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这是摆在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面前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也是一定时期医院护理管理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与能力势在必行,管理者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能更好地为临床第一线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杨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包头地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中病原菌菌种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2007年1月-2009年12月964例CP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念珠菌、支原体和衣原体(CT)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4例CP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638株,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共526株,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检测出237株,占37.1%.在检测出的504株葡萄球菌中,MRS448株,占88.89%.革兰氏阴性菌92株,占14.4%,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测出38株,占5.96%,其它病原体以支原体居第1位,占16.4%.结论:对CP的治疗关健是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玉栋;张巧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我院电子处方缺陷分析

    总结审核中发现电子处方的不成熟之处,以提高电子处方质量.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8月在门诊电子处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不断地完善电子处方系统.

    作者:梁钢;王金慧;张国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碘伏联合完美芦荟胶对Ⅳ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碘伏联合完美芦荟胶对Ⅳ压疮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康复病人院外褥疮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结果:观察组用碘伏联合完美芦荟胶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均于晨、午、晚间护理后,1周后评价效果.结论:Ⅳ褥疮治疗碘伏联合完美芦荟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廉玉平;马玉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浅谈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护士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阻力.方法:要提高护理质量,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在快乐或轻松的环境下工作,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纠纷.使护理工作真正成为使患者满意,患者家属满意.结论:护理人员也满意的工作.

    作者:李韶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对2010版《中国药典》在前言、凡例和附录编排上体现的体系理念的修改之探索

    梳理2010版<中国药典>体系理念,简要的阐述体系理念的功能作用和相互关系,并探索从药典前言、凡例和附录编排上体现这些体系理念,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国药典>的权威作用.

    作者:赵森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来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院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经腹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组空腹给米非司酮100mgqd,共2天,48小时后经腹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宫缩发动时间,分娩时间,胎盘娩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情况,宫颈是否裂伤,出血量.结果:(1)两组引产成功率100%.(2)宫缩发动时间:对照组(25.20±3.15)小时,观察组(20.2±2.41)小时.(3)分娩时间:对照组(46.2±4.25)小时,观察组(36.2±3.21)小时.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胎盘胎膜残留:清宫术刮出残留物对照组为(58±15.5)克,观察组为(25±10.2)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缩短产程,减少胎盘胎膜的残留,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莉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药学监护

    目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药学监护中需要关注的药学信息要点,开展药学监护.方法:对静脉给药过程中,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对症用药、药物配伍、药物剂量、静脉给药速度、给药间隔和疗程等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药学监护中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各个环节相关药学信息的关注和监控,以减少中药注射剂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结论: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苏利红;朱秀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影响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通过分析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有内、外界的因素.外界因素有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物品因素等.内部因素主要有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职业素质等.结果: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失败的关键在于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结论:只有护士具备了很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方法:筛选200例有宫颈病变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宫颈环行电切术手术时间6.2±2.4min,术中出血7.2±2.3ml.宫颈病变治愈率100%,无宫颈狭窄及感染.结论: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丽君;李喜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遗传性共济失调一家族8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6岁.因走路不稳,讲话不清1年,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任何诱因,逐渐出现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写字字体发生变化,表现为走路左右摇晃,难以成一直线,难以用一条腿站立,讲话变快,有时呈爆发性,家人难以听懂,写字字体越来越大.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为:神志清楚,小脑语言,双侧水平性眼震,双上肢腱反射活跃,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踝阵挛阳性,四肢肌张力高,肌力5级弱,Chadduck征阳性,闭目难立征及跟膝胫实验阳性.

    作者:涂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使用尿液化学分析仪应注意的问题

    尿液化学分析仪是由反向反射式光度计、微电脑和打印机以及与该机相配的尿试纸等组成,能检测尿8项、尿10项或尿11项(蛋白、pH,葡萄糖、酮体、隐血、尿胆红素、尿胆原、比重、亚硝酸盐、维生素C和白细胞).随着尿液化学分析仪的普及使用,尿液分析即简便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现将尿液化学分析仪使用过程中注意的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作者:张春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青霉素致药物热一例

    临床资料:产妇,女,23岁.以第一胎孕足月入院,入院后因相对性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手术进展顺利,该产妇安返病房.术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甲硝唑0.915g,1次/d静滴,术后第1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T38.2℃ ,P85次/min,R20次/min,精神好,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切口纱布干燥无渗出,阴道有少量血性恶露排出,乳房涨,无初乳泌出.术后第2天,患者用完药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5℃ ,P89次/min,R21次/min,余无不良反应,精神好,食欲好,乳房泌乳畅,用退热药及地塞米松后,体温降至38.5℃.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型鉴定结果错误或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

    血型鉴定是保证临床病人输血安全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检查,但是造成鉴定血型结果错误或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很多,可有技术问题或ABO血型本身的问题,血型问题大致原因如下.1 患者为产生ABO抗体或抗体被抑制(1)新生儿检测血型时应十分慎重,因抗体效价低,而凝聚不明显,4-6个月内婴儿作反向定型时是可能不凝聚或凝聚很弱,5-6岁时才达高峰,因新生儿也可因母亲的IgG抗A或抗B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而影响到检测结果.

    作者:苏雅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芬太尼配伍丙泊酚行无痛人流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先静脉注入芬太尼,然后以丙泊盼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麻醉维持.结果:两者配伍对人工流产引起的疼痛镇痛效果佳,对呼吸抑制作用较轻,无不良反应,不影响术后苏醒,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范文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偏瘫者经康复治疗仪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者经治疗仪早期治疗训练,使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重新走向社会.方法:通过继发肢体偏瘫的患者是否接受康复治疗仪进行效果对照.结果:接受康复治疗仪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早期使用康复治疗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尹文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卡孕栓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卡孕栓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有高危因素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卡孕栓组在胎儿娩出清理宫腔后立即缝合子宫切口,缝合2/3时吸净宫腔内积血将卡孕栓1 mg置入宫腔内,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结果:卡孕栓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50) ml,对照组(238±50)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组平均手术时间(25±5) min,对照组(35±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子官切口感染.卡孕栓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腹璧切口裂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很好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且给药方法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提高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的临床体会

    目的:临床采集动脉血时若经常失败会造成患者的血管壁破损严重,同时会使患者增加疼痛,为患者添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方法:2008年-2010在老年病科工作期间通过为104例老年患者进行不同血管部位、调整不同进针角度进行动脉采血.结果: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为90%,仅失致14例.结论:穿利成功率明显提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樊雨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切除结核肾16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除结核肾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16例肾结核患者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全麻,健侧卧位.腰部3个trocar穿刺入路,自制水囊扩张器扩张后腹腔,首先分离肾动脉,肾静脉,用13mm威克外科结扎锁(Hem-o-lok,Weck Closure Systems)夹闭,切断.沿肾脏表面钝锐性结合游离肾脏,切除肾脏.结果:16例经后腹腔镜手术中1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肾蒂处钙化,不能分离血管,转为开放手术.2例术中肾脏结核脓肿病灶破裂,术中经处理,患者全愈.结论:后腹腔镜肾结核肾切除术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切除结核肾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作者:郭志全;高慧林;杨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