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PSA增高型前列腺癌一例

刘志明;李泽惠;李志鹏

关键词:PSA, 增高型, 肉眼血尿, 前列腺癌, 排尿困难, 病例报告, 云南省, 退休, 患者, 汉族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汉族,退休,云南省人.因确诊为前列腺癌两个月,出现排尿困难伴肉眼血尿20天住人我院.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配置静脉输液药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抽查临床处方统计显示,添加药物的输液处方占输液处方总数80%~85%.静脉输液中添加适当的药物虽然重要,但复合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非常严重,有的不加任何选择地添加药物,甚至添加药竟达5~6种,却不考虑药物的配伍禁忌,一旦发生输液反应,会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冯玉林;冯国良;王文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手术室感染的自我防护

    目的: 在工作中提高人们防护意识,免遭疾病侵袭和减少环境感染.方法: 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从防护入手、安全操作、多方配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结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进步,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环境感染意识增强,定能防患于未然.结论: 配合医院构成良好的质量体系,提高医疗护理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

    作者:徐晓梅;祁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夜啼

    目的: 探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小儿夜啼症的患儿,选择穴位施以小儿推拿手法.结果: 10例患儿均已临床治愈.结论: 小儿推拿疗法对治疗小儿夜啼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的优点,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作者:戴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氯胺酮、安定复合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计氟胺酮、安定复合应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先静脉注入氯胺酮,继以氯胺酮、安定、复合给药结果: 通过复合应用,临床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只要我们临床上复合应用得当,能起到镇静、镇痛等作用,具有时间短、苏醒快、费用低的优势,为基层医院小儿麻醉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许青兰;贺广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静脉滴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5例晚期胃癌患者.第1天采用L-OHP100mg/m2,静脉滴注2h,CF200mg/m2.静脉滴注2h后(d1-5),5-Fu 500mg/m2静脉滴注,(d1-5).3周为1周期,每个病人接受2-4个周期.结果: 全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8例,近期有效率50.5%.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Ⅰ°-Ⅱ°消化道反应及周围神经毒性等.结论: 奥沙利铂联系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适合年老体弱病人,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董宇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雾化吸人治疗急性咽喉炎2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利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急性咽喉炎.方法: 从2005年10月-2008年6月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200倒.结果: 疗效显著.结论: 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给药直接作用于咽喉部,药液分布均匀,易于吸收,因而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医疗费用低,无痛苦,易接受.

    作者:张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经8周治疗后血脂降低效果明显,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显、快速、安全可靠.

    作者:梁旭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标准化管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护理标准化管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护理工作标准化体系.组建护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检查小组,运用PDCA的工作程序进行督导检查,推动标准化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依据、有准则、有标准.有效的防范职业风险,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保证护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使护理管理逐渐向科学化管理迈进.

    作者:李安;祁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注射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危害及防护

    目的: 分析我院注射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的原因、危害,寻找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人员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 增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合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学习与教育,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做好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面临锐器刺伤的职业危险,各方面应采取对策,预防和控制锐器刺伤.

    作者:赖江玲;许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典型脾外伤一例误诊原因分析

    脾脏是易受损的实质性脏器,脾外伤居腹腔内脏器损伤的30%-60%,以往常因诊治的延误而导致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10%-25%[1].脾破裂在病理上可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3种.中央破裂是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甚少见.被膜下破裂相对比较多见,由于脾被膜保持完整,血液积于被膜下而不发生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中央破裂和被膜下破裂发展.而成的真性破裂,临床上称为延迟性脾破裂或继发性脾破裂[2].因脾脏伤后主要为大出血,故腹膜刺激不如肝脏伤时明显,但具有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下面就不典型脾外伤一例进行分析.

    作者:邹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病毒唑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男性,25岁.因发热2天,咳嗽咽痛来诊,T38.5℃,白细胞4.6×109L,中性粒细胞0.55,淋巴细胞0.45,诊断上感.处置:病毒唑注射液2ml肌肉注射.在注射病毒唑过程中病人突然胸闷气短,继之出现喉头水肿,面色苍白,口唇发绀.

    作者:白静忠;赵树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0cm)病例10例的螺旋CT资料.结果: CT诊断为肾癌7例、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脓肿1例,诊断准确率为7/10(70%).螺旋CT表现为:①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无钙化及脂肪组织8例.中心有坏死、微量脂变1例,呈囊性改变1例;②增强扫描显著强化8例,CT值>40HU;③肿瘤界面模糊不清7例、清晰而不锐利2例、边缘相对光整1例.结论: 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等特征性表现,对术前确立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程元峰;陈少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包虫病流行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2007年6月份,国家投资包虫病免费防治项目开展以来,我们在锡林浩特地区进行了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为该地区包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超体检和测定血清抗体(ELISA)的方法.结果: 对白音锡勒农牧场1800名、白银库伦农牧场451名、毛登138名,共计2389名当地居民进行检查,发现包囊携带者分别为25人,惠病率1.39%(25/1800)、5人患病率1.11%(5/451)、1人惠病率0.72%(1/138).ELISA检测抗体阳性分别为177人、阳性率13.61%(117/1300),40人、阳性率为9.28%(40/431),5人、阳性率为4.24%(5/118).对城市及其它地区居民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宣传,主动到市疾控中心免费检查210人,B超检查出包囊携带者37人(大部分为复治病人),结果显示:白音锡勒农牧场包虫病流行比较严重,调查中发现35~45岁年龄组惠病人数较多,占总病例的67.65%(46/68).39.71%(27/68)为实变型(CE4).属晚期病例.同时对各农牧场居民的某些行为进行了调查,接受调查的人中.71.5%人回答家中有狗,82.24%家庭有屠宰行为,60.93%的人将牲畜病变脏器乱扔,35.79%的人回答将病变脏器喂狗,只有2.4%的人回答将病变脏器深埋藏处理.结论: 人们的不当行为造成了包虫病的严重流行.

    作者:刘俊刚;殷志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输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献血者资料及其他业务资料是血站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血站业务资料必须按规范化要求统一归档.它的安全性关系到血站的生存与发展.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档案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

    作者:张治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39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计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米索前列醇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1月-2008年7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范围在20-38岁: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舌下、阴道: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占79.49%);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原患疾病、药物用量无关.结论: 掌握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魏晓晨;卜一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溃疡16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早期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7月行外科手术的胃溃疡患者82例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78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与保守组相比,手术组溃疡复发率、疼痛、上腹饱胀、出血、穿孔和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内科治疗不佳时,早期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止痛消炎软膏在化脓性伤口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止痛消炎软膏外敷对16例化旅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化脓性伤口选用双氧水或者直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将止痛消炎软膏温热软化调匀后涂于伤口.结果: 24小时后取下敷贴,在敷贴内可见大量坏死腐烂的组织、痂皮,脓性分泌物随软膏溶解脱落,经过多次换药,长出新鲜肉芽组织.结论: 止痛消炎软膏能有效地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操作方便,减轻疼痛,病人容易接受.

    作者:莫少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非PSA增高型前列腺癌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汉族,退休,云南省人.因确诊为前列腺癌两个月,出现排尿困难伴肉眼血尿20天住人我院.

    作者:刘志明;李泽惠;李志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研制,在临床工作中,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杜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找出时抗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将本院上年度门诊输液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阿奇霉素使用率79.13%,不良反应发生率26.74%,其中胃肠道症状占53.75%,注射部位有刺激症状占25.58%,皮肤症状者占14.31%,其它症状者占6.37%.结论: 阿奇霉素时治疗的积极作用令人折服,但其众多的副作用也让人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成为护惠纠纷的导火线.建议:降低药液的浓度、放慢滴注速度;尽量采用口服阿奇霉素;辅助运用其它药物以降低阿奇霉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姜志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